浑沌凿窍

浑沌凿窍是庄子在精神意义上的创世寓言,认为艺术是人类世界与非人世界的最大区别,因为倏与忽为浑沌开凿出七窍,是要让他告别蒙昧,享受自由快乐的艺术人生。

原文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周《庄子·应帝王》

参考译文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寓意及启发

做事不应过于机械,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行。

寓言故事

开天辟地头一遭──浑沌凿窍

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倏与忽经常相约到浑沌所居的中央之地去游玩,浑沌对他们俩招待得很周到。倏与忽私下商量,要报答浑沌的盛情。倏说:“别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食息,偏偏这么好的人却没有。”忽说:“我们为他开开窍吧。”于是他们俩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花了七天凿出七窍,不料竟把浑沌害死了。

分析内容

这实际上是庄子的创世寓言,有趣的是与《旧约·创世纪》中的上帝一样花了七天时间。但这只是一个巧合,庄子的灵感来于人的七窍,希伯莱人的灵感来于巴比伦星相学的七星观念(星期即源于此)。庄子的创世寓言不同于《圣经》的创世神话之处,就在于他的创世不假手于神,倏与忽都不是创世神,而只是时间在寓言中的拟人化,汉语中至今仍有“倏忽”一词,意为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佛经中的“刹那”。但庄子并不认为时间在刹那之前还没有,却在刹那之后突然出现了。“倏”与“忽”虽然是极短暂的时间单位,却象征着由这些极短暂的时间加起来的总和,相当于佛学中的“渐”。一切演变都是在“渐”的过程中完成的。所谓浑沌,就是浑浑噩噩的愚钝。浑沌之死,意味着文明的开化。

甚至还可以从更坐实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寓言。浑沌是一块原始的大陆,所谓“中央之帝”,就是中央之地。而倏与忽是原始的大海,所以谓之“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这符合大地被海洋包围的初民直观。又因为浑沌是陆地,因此可供开凿。而为陆地开凿出生命、赋予其形态的,正是大海。在由倏与忽这样极短暂的时间原子累积而成的无限藐远的时光中,洪荒之水对蛮荒之地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洗礼。最初的生命就在这一漫长过程中诞生了,经过永不停息的演化和分化,终于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球生物圈。

由此可见,庄子是最早具有朴素进化论观念的中国思想家。不过我无意于拔高古人,所以更愿意把这个寓言理解为精神意义上的创世,而不是物质意义上的创世。也就是说,庄子认为,艺术是人类世界与非人世界的最大区别,因为倏与忽为浑沌开凿出七窍,是要让他告别蒙昧,享受自由快乐的艺术人生。

庄子七窍

七窍由四部分即庄子说的“视听食息”四官组成:目(二窍)司视、耳(二窍)司听、口(一窍)司食、鼻(二窍)司息。人类所有的主要艺术,都是为了满足七窍的愿望。与耳目相关的艺术,相对来说更倾向于精神享受。听觉的音乐和诗歌满足耳朵,视觉的绘画和雕刻满足眼睛,综合视听的戏剧以及现代的影视,则同时满足耳朵和眼睛。与口鼻相关的艺术,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肉体享受。与口相关的艺术较为男性化,比如饮酒艺术和烹饪艺术;而与鼻相关的艺术则较为女性化,比如日本的香道艺术和法国的香水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浑沌凿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