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棉大衣


        (2020年6月2日,深夜不能寐,遂起床提笔写下此文,谨以此怀念我的父亲——题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家乡十分流行穿军用棉大衣。冬日的赣南乡村,随处可见,几个“小老头”(这里是对农村大叔、大伯的尊称,绝对没有不敬的意思),拖上几把竹椅,找个避风向阳的屋檐就坐下了,嘴上抽着自家种的土烟,随意的东拉西扯着,非常惬意的享受着冬日暖阳!

        在这些人群里,我的父亲是唯一穿短棉袄的,那是一件母亲自己手工缝制的,岁月还有些久远,时不时能够看到一些出头的棉絮,要么有点泛黄,要么有点泛黑,而不是棉花原有的那种白色。我那时少不更事,曾经问父亲:你咋不像他们一样穿件棉大衣呢?父亲总是挠挠头憨憨的笑笑,并不作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他也一直渴望拥有一件自己的棉大衣,只是无奈家贫如洗,再加上年轻时为了儿女们有口饭吃,不知疲倦的用蛮力气干活,落下了一身病,常常是药不离身,哪有那个闲钱置衣裳!

       在即将离开家乡去南昌读大学的前一个晚上,我陪父亲聊了很久很久。他宠爱地说,从小就看出了你不愿意干农村活,为了让你长大了不至于找不到饭吃,无论家里有多穷,一直扯扯驳驳(客家话,不停的借,借了东家还西家的意思)支持你读书,算你小子还算争气,这下子不用替你操心了。也是这次聊天我才知道父亲有两次与棉大衣擦肩而过。一次是大哥卖了钨砂挣了些钱,特意给了钱让父亲自己上街买一件棉大衣,父亲揣着钱不舍得买,后来给我交了学费。还有一次是三姐,她上街想给父亲选一件棉大衣,选来选去怕不合身,最后还是给了两百块钱叮嘱父亲自己去买,这一次父亲是真动了买的心思,可是没过两天,父亲又病了,最终这些钱也被治病花掉了。我听了心酸极了,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贫困的面貌,让父亲过一过好日子!

       大二的时候,我拿了二等奖学金,攒了一小笔钱,盼到元旦放假的时候,我一个人跑到洪城大市场,精挑细选了一件棕色呢子大衣。我想,今年冬天,父亲穿上这件合身的呢子大衣,暖和又不臃肿,可以在他的老伙伴面前显摆一下:这是我读大学的小儿子用奖学金给我买的大衣!

       日盼夜盼,终于等来了寒假,我带上大衣兴冲冲踏上了回家的路。一下车,便看到了母亲和大哥在车站等我了。回家的路上,我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母亲和大哥却一路上也没有搭一句话。到了家门口,我兴奋地喊着:爸,我回来咯!连喊两声,没有听到父亲的应答,却看到了母亲和大哥眼里滚落的泪珠!母亲告诉我,临走时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告诉我,怕耽误我的学习。母亲和大哥带我去父亲的坟上看看,我一路不声不响,到了父亲的坟头,我把大衣覆在父亲的坟上,猛地一跪嚎啕大哭……

       从此,这件大衣,被我母亲一直珍藏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