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的现当代文学经典课程的结课论文,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他让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关于这篇文章的完成,也要感谢帮我修改文章的兰童鞋
一、前言
很多人说张爱玲女士的文字是阴郁的,但也是极具文学性的。她的文字当中暗藏玄机,但又拥有毫不留情的嘲弄。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金锁记》这篇文章来进行评析呢?我曾多次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我好奇曹七巧为什么会变成最后的样子?只是情欲物欲四字就可以高度概括的吗?我觉得中学时与今日的阅读感受大有不同,我在想几年之后的自己再次读起会不会再有不同?起初我为张爱玲女士华丽的辞藻所吸引,最后深陷于她所给予的人物命运的哀叹中。我想这次对《金锁记》的评析也是我自己送给自己20岁的生日礼物。
起名为“墨色的月”,没有选择“黑色”,因为我认为“墨色”更具层次感,更具变换。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由此可见国画中用墨的美轮美奂,而我认为张爱玲女士的文字也是如此,文字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全黑的世界,而是一个像墨色一般变换的世界,一步步的走向黑色,描摹了变化的过程。就如曹七巧的悲壮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是不断变化的。昔日的曹七巧只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豆蔻少女,只是追随世流崇拜金钱。但是随着她嫁入姜家,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结局,每一步的变化都是如墨色一般耐人寻味。而“月”字来源于文中“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墨色的月,哀叹的人,悲凉的情,何处归放的心。
二、文学艺术角度评析
张爱玲女士的文字不仅拥有表面的华丽,还拥有其丰富的内涵色彩。我每读一遍《金锁记》,都会有新的发现。下文中将谈谈我所发现的文章中的美。
(一)用色之美
《金锁记》中运用了大量描写色彩的词汇,就其色彩的词汇本身而言,不是单调的色彩形容词,而是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具象的修饰,例如“青莲色”“蟹壳青”“竹根青”“杏黄”“葱绿”“玫瑰紫”等。促使颜色的文字表达更加生动,更加具象,让读者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就色彩运用的方面而言,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环境、人物衣着和家居陈设三个方面的描述中。对自然环境的色彩描摹上冷暖色调相交杂,更具有层次感;对于人物衣着的所有色彩用词中冷色调居多,只有长白与芝寿的半新式婚礼上两、三处有暖色色调,对于家居陈设的用词中暖色调居多,可见冷暖色调的对比对人物悲凉命运的一种反讽。
着眼于芝寿与长白结婚时,对婚房家居陈设中的色彩描摹中,可以发现众多红色喜庆的家居中,唯有一个“湖色的帐幔”是冷色调的家居,结合后文中芝寿一直不肯放下帐子,“帐子吊起了一半。不分昼夜她不让他们给她放下帐子来,她怕。”以及最后一幕中“敞着房门,一阵风吹了进来,帐钩豁朗朗乱摇,帐子自动的放了下来,然而芝寿不再抗议了。”帐子的落下仿佛也暗示着芝寿生命的结束。那么这帐幔为何是唯一冷色调的家居呢?芝寿又为何不肯放下帐子?她一直在挣扎这些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冷色调的帐幔仿佛是一个冰冷的牢笼,它的冷色与周遭的暖色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而芝寿就困在这样一个牢笼中,一直在挣扎,直至死去。湖色也暗示着芝寿最终悲惨的命运。
(二)时间描摹之美
我非常喜欢文中对时间描摹的文字,选择其中三处谈谈。
其一是,文章的开头一段与结尾一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两段在文章的两端,相互呼应暗示,借助月亮这个意象写时间的流逝,更是暗示人物命运的悲惨与凄凉,但是哀而不伤,流露的总是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一前一后的月亮,有种带领着读者进入与抽离的意味,使人回味无穷。
其二是,文章中曹七巧十年时光的过渡的一段,“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这十年光阴的过渡,非常自然,能够给予人一种舒适感,仿佛这十年的时光只如一阵风,在人的不知不觉中逝去。非常唯美,非常巧妙。
其三是,季泽为了让曹七巧卖田地来买他的房子,却被曹七巧拒接后离开七巧家之后,对于曹七巧感受的一段描写,“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段时间的描摹极具特色,仿佛时间凝固定格。也非常有镜头感,好似电影艺术镜头中的升格镜头,时间慢放扩大的那一瞬间给人以沉静,后面紧接快镜头“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仅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还能给读者以视觉想象的冲击感。这一瞬间的静顿反而更加强烈的将曹七巧复杂的心理感受反衬了出来,那种后悔、怨恨自己的心理,看着自己因断送自己最后美好期待的血淋淋的双手的,不想追究真假的复杂心理。她很清楚这是她和季泽此生最后一次的见面,而这次见面是因她的选择而有一个不美好的结局。“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三)前后文暗示呼应之美
《金锁记》结构井然有序,非常巧妙,琢磨同一意象的前后文出现之用意,可以感受到人物命运的一种被既定的悲凉。
1.“七巧天生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一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扁扁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是四面割着人的剃刀片。”文中出现的两处“剃刀片”般喉咙的文段,前后呼应,有一丝嘲讽的意味,明明苍老但那剃刀片的锋利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磨钝,反而愈发锋利。又暗示着曹七巧的喉咙犹如她的“金枷”一般,用这武器劈杀了她周围的一个又一个人。
2. “这些年了,她戴着黄色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文中出现明显的“金锁”的文段又两处,而我认为“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的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一段也可以和前面两段归为一类。虽然这一段当中虽然没有明显的金锁的词眼,但是作用与前两段相似,在这三段的前后曹七巧有明显的变化,一步步深入促使她变为最后的样子。“金”具有强烈的暗示的意味。第一段是她饱受妯娌排挤并且她的盛情被季泽明确拒接之后,她发生了变化,由她嫂子的言语中就可以看出“我们这位姑奶奶怎么换了个人?没出嫁的时候不过要强些,嘴上琐碎些,就连后来我们去瞧她,虽是比前暴躁些,也还有个分寸,不似如今疯疯傻傻,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就没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第二段是出现在叔公九老太爷为他们分家的时候,“今天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一切幻想的集中点。”分家之后的七巧更是像她的婆婆一般,成为了家庭当中的“最高统治者”,她也变得更加独断专行,例如她为女儿长安裹脚、为儿子长白选妻成婚等。第三段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七巧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是七巧自己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在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她后悔了,她为自己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真心而后悔,就如她所想的“恨毒了”一般。
3.对于长安的两段美好当中,一段美好是她在学校学习,拥有很多朋友,并且她所喜欢的音乐教员给她教的那首她难以忘却的小调;一段美好是她和童世舫从相见到相知的美好爱恋,在这两段美好的结束之际“她觉得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与那段口琴吹奏的小调是成对出现的,出现顺序未有改变,但是也稍有不同之处,第一处当中,这两段之后才是她向母亲说出自己的决定,第二处当中她说出自己的决定是在这两段之间,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侧面的体现出了长安的成长的变化,时间的流逝。“手势”只是一个预兆,而那段小调如它的歌词一般“许久以前”是下定决定的一种体现。第一次的小调是她自己吹的,第二次的小调是别人吹的,第一次大多是她主动放弃的,而第二次大多是在母亲的干预下她放弃的,两次是不同的。
4.“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眼睛里依旧是他那点潇洒的不耐烦。”“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来。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没有表情。”“他的眼睛——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呵!”文中四处提及姜季泽的眼睛,前两次是不耐烦,说明他的不情愿,不情愿天天要待在家里,早上要去向母亲请安,不情愿查账分家。后两次则是通过眼睛的特写体现出季泽去找曹七巧绝非想要“续前缘”,是没有真情实感的,体现了姜季泽渣男的本质。
5.文中前后两次提及“翡翠镯子”,第一处是在曹七巧出场的时候“把手帕子掖在翡翠镯子里”;第二处在文末她自己的独白中“她摸索着腕上的翡翠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先后两处的对比,可以看出生命的一种消逝,但是通过“翡翠镯子”体现出来,有一种“翡翠镯子”所代表的金钱和地位销蚀了她的生命的象征意义。
三、思想表达角度评析
(一)曹七巧拥有真的情感吗?
人固有七情六欲,一般来说主要是亲情、爱情、友情,从这三种情感出发,来探讨曹七巧是否拥有过其中的情感。友情而言,是没有的,曹七巧自加入姜家以来,姜家从上到下没有人看得起她,从一开始凤箫和小双的对话中就可以得知,也未曾有除了哥嫂之外的人来探望过她,所以曹七巧并未拥有友情。
爱情而言,对于她自己的丈夫,她是不爱的,嫁进姜家是她和哥哥谋财的方式,在她对丈夫 “他要有点人气,倒又好了”的形容中也可以看出她与丈夫之间是没有情感的,即便有,也早已被病痛化为了怨恨;那么季泽呢?虽然她心中曾说“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吗?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但是在她对待季泽的表现当中,尤其是季泽第一次明确拒绝她之后,她对季泽的试探,都可以看出她其实并未真正爱过季泽。季泽像是她心中白月光一般的存在,是她在姜家艰难生存下去的一丝希望和信念,这不是她的爱情。而就姜季泽来说,这个流连百花丛中的花花公子也未真的对任何人付出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其实在乎的是麻不麻烦和冒不冒险。在七巧生命即将结束的独白中“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中的一个,往后的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可以看出七巧的后悔,她还是渴望真心的,最后的渴望也恰恰说明了她从未得到过。
亲情而言,我认为曹七巧是有亲情的,哪怕她如何对自己的哥哥抱怨当初是他卖了她,让她嫁给了一个残废,但是每次哥嫂来探望的时候,临别前她总是会给哥嫂很多东西,这是她付出的一种方式,典型“刀子嘴,豆腐心”。不可否认的是她总是伤害离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憋了一上午的满腔幽恨,借着这因由尽情发泄了出来。”(反观于我们每个人自己,都会有或多或少伤害亲人的行为,因为亲近的人总是让你放下所有伪装的人,无论这伪装是坚强还是谦逊。)
我认为曹七巧对自己的一双子女也是有真情的,哪怕她亲手拆散了自己子女的所有美好,而且拆散的非常有步骤、有计划,带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但是我对于“小说中的曹七巧,自己没有得到幸福而竟要子女也得不到幸福”的观点保留自己的看法。在她对儿子女儿的关心中是可以看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过的好的,比如她的这段独白:“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都是他的。”“我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可不能糊里糊涂断送了她的终身,我自己是吃过媒人的苦的。”而且曹七巧在面对季泽的诱惑时,理性的考虑和最终那个让她“痛彻心扉”的决定,其实都是出于为子女考虑的。当然除了这些文本中的证实,也有我一些我的主观因素,尽管我二十岁了,尽管我真的了解人是真的会对血缘亲情失望的,但是我仍然不愿用一种极恶的角度去揣度一位母亲,至少二十岁的我做不到。所以对于这个观点我保留自己的看法。
(二)曹七巧有反抗的可能吗?
我曾试图以曹七巧的角度写内心独白,也曾困惑既然她不愿嫁到姜家又为何不采用“自挂东南枝”生命角度的方式的极致反抗?最后我发现她没有反抗的可能,一星一点也没有,这可能也印证了这个人物的悲壮所在。人是文化动物,人也是社会动物,人是无时无刻都会变化的,这或许就是曹七巧不能反抗的原因。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她能够选择嫁入姜家就是受到这种社会文化的感染,每个社会也都有每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可能一开始对于她而言金钱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让她拥有人上人的生活的工具,但是在姜家无时无刻不受排挤的生活中,在得不到任何情感回应之后,她逐渐在改变,就如那三次“金锁”出现的时间段一般。对于她而言,金钱逐渐从工具变成了目的。她不仅仅满足于金钱,还想要拥有地位,她的欲望膨胀了,以至于最后吞噬她自己和她身边的人。所以曹七巧不会反抗,没有反抗的可能,这也是她为什么会变成最后的样子的原因,确实是情欲和物欲,体现了“金钱对人性的摧残”。
四、结语
这只是我对《金锁记》一些浅显的评析和不成熟的看法,尚有很多不足。最后我想谈谈《金锁记》带给我的思考,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游戏规则,都有各自的阴暗面。尽管如此,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希望,不应该没有思考的随波逐流。阴暗面不是我们堕落后悔的理由和借口,而应该是我们心向阳光的动力。不要去用自己负面情绪的发泄去伤害亲近的人,哪怕你有再多怨恨与不满也不是你伤害亲人的理由。尤其是20岁之后的人生,你会发现你的成长,也伴随着那些爱你的人生命的衰老,时间不可逆,能做的就是珍重,不要像七巧一样,在垂暮的时候拥有诸多悔恨与遗憾。正确对待金钱和诱惑,20岁之后的人生将面临更大的舞台,也将面临更多的诱惑,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能像翡翠镯子销蚀七巧的生命一般,让金钱和诱惑销蚀我们的生命,那是悲凉的。金钱永远只能是工具,不能是目的。人的一辈子要追求一些除了物质以外的东西,生命才会真正拥有价值,人生才会真正沐浴幸福。
墨色的月,终将会迎来彤红的日,黑夜也终将迎来白日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