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印象

旺角女人街

第一次知道旺角,还是因为王家卫的电影《旺角卡门》。张学友饰演的鱼蛋仔“苍蝇”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歌唱的太过于出色,说不定走影视的道路也可成就一番事业,当年他凭这部影片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电影中市井气息十足的街巷,逼仄的道路,街边的小贩,拥挤的人流,还有一家紧挨着一家的店铺,门面上都装着铝制的卷帘门,打烊时卷帘门拉下,便能听到一阵的哗啦声。

二十几年后,当我真正站在了旺角的土地上,才更深一层体会到了香港的拥挤、繁华和喧嚣。钻出地铁旺角站A2出口,抬眼望去,四周全部是三、四十层又瘦又高的居民楼,一幢挨着一幢,楼间距极窄,有的楼和楼甚至紧挨着,不过半米或一米的间隙。狭小的街道在两旁高楼的空间挤压下,越发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头脑中一瞬间便蹦出了赵传《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的歌词-“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形容的恰到好处。

砵蘭街和弥敦道上,来来往往都是人。有拎着公文包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有挎着相机背着背包的旅行客,有慢悠悠拎个篮子买菜的阿婆,有三三两两相约逛街的姐妹们,黄皮肤的华人、黑皮肤的非洲人、白皮肤的老美、棕皮肤的印度阿三,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在这儿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国际化,那就是你方圆一百米范围内,就能看到五大洲的国际友人。后来思索过,为什么香港downtown的街道上会有这么多人,也许是因为寸土寸金的土地上都是几十层高的居民楼,单位面积人口密度过高,随便百分之几的大楼居民出来放个风,都能把街道填个水泄不通。

旺角的街道上最让人过目难忘的便是那一张张各有特色的店铺招牌。为了招揽生意,除了门头的招牌外,很多店铺都做了另一张横在街道上空的招牌,有的甚至直挂到路的正中央,像个街道的牌坊,招牌上写的是独具特色的繁体汉字,宋体,隶书,当然最多的还是楷体,扑面而来的让你感受到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气息,这一点即使在内地的很多六朝古都,已然感受不到。华灯初上时,街市的招牌次第点亮,闪烁着红的、绿的、粉的、黄的、五颜六色的霓虹之光,把旺角的夜妆点的繁华而迷人,像一位浓妆艳抹的少妇,微笑着向你道着万福,欢迎着你的到来。

寸土寸金的土地背后,却是百姓生存环境的局促。在旺角,如果能买得起三室一厅的房子,那就是祖辈烧了高香,所谓的三室一厅,建筑面积也不过90来平,而在这却被称为“千尺豪宅”。普通老百姓多数住的是一室或二室一厅的房子。我们在Airbnb上租住的昌富大厦二室一厅,房间不过三、四十平,两间卧室只能放下一张一米五的床,剩下的空间居然摆不下一张桌子,没有阳台,衣服只能晒在窗外自己搭的晾衣架上,老式的窗式空调屁股朝外地吊在外墙上,一到夜里,嗡嗡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清楚。

香港的夏天和上海的比,空气中多的是一种潮呼呼的黏。彷佛在皮肤上贴了一层膜,封住了汗腺,排不出来又闷的难受,平添出几分躁郁。好在沿街的店铺都有空调,实在熬不住,就近钻进去,凉爽一会,顺便抽抽身上的湿气,除去了皮肤上的那层黏膜,体感顿时舒服很多。靠海和多雨或许是这潮气的主要来源,有时走在街上,没来由就突然来了一场雨,下也下不久,半个时辰后就雨过天晴,只是空气中又平添了一份潮湿。

茶餐厅是港式生活绕不过的重要场所,一份报纸,外加一份菠萝包、配煎蛋或火腿,再来一杯咖啡或丝袜奶茶,边看报纸边享用早餐是大多数港人曾经的生活,如今变化的是,报纸时下已不多,换成了人手一只的手机。鱼蛋粉、云吞面也是茶餐厅随处可见的饮食,也许是靠海的缘故,香港的鱼蛋、鱼丸、虾仁特别的鲜美,口感Q弹,令人垂涎。

有一次闲逛误入广东道菜市街,发觉香港的水果也格外的便宜,而且新鲜的紧,品种也多。挪威的车厘子,印尼的香蕉,台湾的雾莲,火龙果,东南亚的芒果,更不用说家常的那些苹果、梨、西瓜等。傍晚时分,有的摊位上按堆出清一些水果,十港元就能抱回一堆四、五个香甜的大梨,也是实惠的很。市场旁有熟食店兼卖凉茶,七、八港元一杯,来往的居民想喝的,孔乙己般在铺面上按上几个铜板,昂头咕咚咚喝个底朝天,杯子一搁,转头继续赶路,干净利落。

也是有些幸运,来港的第一天是周六,正好赶上了周末的旺角行人专属区开放。所谓行人专属区,其实就是普通的街道,在周六、周日时封闭,不准机动车通行,类似内地的步行街。在周末的夜晚,各种各样的演艺团体就聚集在这个街道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和娱乐,因为是免费,所以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和游客观看和休闲。

天还没有暗,各个表演团体就开始占位置,划地盘,搭台子。常见的就是流行乐团,键盘,吉他,贝斯,架子鼓和音响一搭,就能拼凑出一个简易的舞台,唱的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像Beyond乐队的《真的爱你》、《海阔天空》、《大地》等等,吉他solo一响,不一会就能聚拢来一堆人,唱者深情款款,听者投入其中,一位附近的老人,看起来是常客,手拿电动小风扇,跟着歌者动情的跟唱着,手和脚还跟着节奏打着拍子,令人动容,话说住在附近的居民真是有耳福,每个周末都有免费音乐会可以听,何其幸哉。

除了乐团,还有一些杂耍的艺人,有的表演着钻火圈,隔个4、50米就开始助跑,腾空跃起,飞快穿过火圈,打个滚落在垫子上,引来一片喝彩。有的用很长的纱线浸泡在肥皂水中,拉出来可以罩住人身体这么大的肥皂泡,吸引了一大票的小朋友,跟着巨大的泡泡叫着,跳着,奔跑追逐着。还看到一个外籍的舞者,虽然观者不多,也极其认真地跳着机器人的舞蹈,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毫不含糊,独自陶醉其中。还有的行为艺术家,搬来了一大块泡沫塑料,现场雕刻成大鲨鱼和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动物。老实讲,没有想到香港人民的休闲生活会如此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再想到遍布祖国大地的广场舞团们,不禁有些汗颜。

转的看的听的累了,想静一会的话,也可以寻个书店,淘淘书。有些名气的是《田园书屋》,《尚书房》。书店一般都设在临街铺面的二楼,也许是因为读书人没有逛街购物的人多,书店负担不起这么高的底铺租金。巡着一个僻静的楼梯,扶梯而上即可找到书店,楼梯墙壁上贴满了各种书籍的招贴宣传画,书店门面也就是一个普通住户的大门,一般是玻璃的,透着光,推门进去,里面格局也不大,两、三间房,3、40平米,堆满了台版、港版的书籍。书的价格会比内地贵出许多,一本书7、80港元甚是平常,所以如果书籍本身不是太有收藏价值,或内地可以买到,倒是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旺角的夜是喧闹的,尤其是在周末行人专属区开放的时候,站在昌富大厦租住的房间,打开窗,可以听到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乐团歌唱声,和着汽车驶过引擎的轰鸣,间或的鸣笛,以及街道拥挤的人潮发出的吵闹和欢笑,共同交织出一片这城市背景的白噪音,仿似这硕大的都市喘着粗气的呼吸,宣示着自己活着的证据。

不知不觉,从香港回来已是快两年了。前日听闻政府彻底取消了旺角的行人专属区开放,还引来了万人送别专属区的绝唱表演,不禁有些遗憾,下次再去,怕是又少了一份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旺角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