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孩子迷恋游戏的问题,有的孩子缺乏自制力,他们走进游戏就出不来,影响了学业,也耽误了自己。

调查发现 ,过度迷恋游戏与学生成绩、父母的陪伴、情绪因素以及一些不良行为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性格内向 、有孤独感、家庭关系紧张、感觉被孤立、没有人生方向和目标的孩子更倾向于迷恋网络。孩子迷恋游戏,荒废了学业,耽误了自己,老师着急,家长焦虑,因为游戏,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家里争吵不断,鸡飞狗跳的现象常有发生。那么孩子迷恋游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有什么对策?

每一个孩子内在都是有需求的,游戏满足了孩子现实中没有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孩子玩游戏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游戏满足了孩子的以下七种心理需求。

1.摆脱控制,争取自主

孩子小的时候十分听父母的话,可以说言听计从,那时父母管得严,孩子还没有反击的能力,等上了五年级或初中不但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有了反抗的能力,如果此时,父母依旧管理的特别严格,不给孩子喘息和选择的机会,孩子只是命令式的被动服从,家长不舍得放手,孩子失去了自己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就是早上吃包子还是喝面条,也不能自己做主,时间一长孩子就感觉特别压抑,感受不到做自己的乐趣,无法获得自主发展。恰好网络游戏能满足孩子这一需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无所顾忌的自己支配千军万马,可以很好的有掌控权。

对策:还给孩子自主管理自己生活的权利,逐渐放手,适当指导,最终孩子是要自己管理自己的,父母的任务就是教给孩子自我管理,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2.允许犯错,探索成长

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但是当孩子一旦犯错我们还是不淡定,不允许孩子犯错,甚至孩子犯错后,要狠狠惩罚,让孩子长记性,这样孩子就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尝试新事物,犯错后也是不敢承认,甚至还会撒谎,掩盖事实,推脱责任等,因为孩子知道犯错后,说出真相没有好果子吃。小时候,我不小心打碎了碗,如果父母没有惩罚我,今后遇到类似事情,我就会主动积极的承认,但如果我发现承认后,会被狠狠地打一顿,那下一次再有类似的错误,我就选择坚决不承认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如果现实生活中孩子一犯错,家长就打骂不断,而且今后会经常提起这件事情,孩子会很不爽。游戏中可以犯错,错了重来,而且在游戏中对方还会鼓励你,加油啊,就差一点了,加油,你很棒哦,完美!

对策:孩子犯错后冷静,先看错误的性质,如果不是故意的,要告诉孩子犯错不可怕,关键是应该怎么做,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从犯错中获得成长是最重要的。

3.朋友相伴,共同成长

人都是需要朋友的,碰到过一个男生,十分痛苦,压抑,孤独,最后直接不来上学,原因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因为没有朋友,也不知道怎样与朋友相处和交流。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同学们都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聊天,他只是孤独的在操场的一个角落。孤独会带来无力感,没有支持系统,缺乏持续动力。有时学校吸引孩子的除了可敬的老师,还有可爱的同学,与同学的紧密连接非常重要,有烦恼可以与同学聊聊,也可以用心倾听同学的倾诉,在倾听中自己成长,也帮助同学,还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获得价值感。有的孩子学习虽然不好,但品质很好,家长担心受影响,不喜欢自家孩子与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交朋友。内心孤独无助的孩子可以通过网络游戏认识很多朋友,他们不会问你学习成绩如何,可以一起奋战。

对策:允许鼓励孩子交朋友,与同学互帮互助,在帮助同学中,成长自己。

4.喜欢冒险,寻求刺激

冒险是很多男孩喜欢的,在冒险中获得快乐,现实生活中家长担心安全问题,是不允许的,特别是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更是担心安全问题,常听老人家说,别碰着,别摔着,危险啊,不能去啊等。而网络游戏恰好满足了冒险的需求。孩子从冒险中获得快乐,满足了男孩的本性需求。

对策: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不指责,不批评,只要在安全底线下,可以尝试。

5.宣泄情绪,释放自我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伤心、生气、烦躁不安、甚至极度愤怒时,总需要宣泄情绪,释放自我来获得平衡,可考虑到现实,我们就会理智压抑自己,时间一长,身体就会发出警报。因此合理宣泄情绪,释放自我非常重要。孩子不敢与同学老师吵架,回到家想与父母沟通交流,有时父母因为工作太忙,会力不从心,也做不到用心倾听,有时听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孩子的诉说,会情不自禁的打断,进行说教,有时会批评指责,不能感受孩子的情绪,就很少能与孩子同频共振,孩子的情绪在家也无法彻底宣泄,而游戏可以让孩子尽情释放。没人打断,也没人说教。

对策:用心倾听,理解共情,有时听比说更重要,孩子仅仅是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而已,现实是家长没听两句就开始教育:“你是活该,别的同学就没这样,不好好学习,整天鼓捣这些没用的,别再烦我。”。

6.渴望肯定,获得赞赏

渴望受到认可,赞美是人的天性,谁都喜欢被表扬,可是担心孩子会骄傲,不扎实,我们很吝啬自己的表扬赞美。看缺点,找毛病更多一点。总想通过打压,让孩子虚心看到不足之处,继续努力。想法是好的,但效果没达到。孩子在不断的打压中慢慢失去了自信,甚至感到自卑。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不再吝啬表扬和赞赏,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鼓励和肯定就像阳光和空气,人人需要。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我们同样渴望受到父母和领导的鼓励和肯定。及时的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更开心,满足,有一种好感觉,更渴望好好表现从而获得更多的鼓励赞美。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好。如果现实得不到,孩子就到网络游戏中去寻找。经常听到游戏中传来,你太棒啦,好样的,厉害了,完美等,让孩子欲罢不能。

对策:对孩子做的好的及时肯定赞美。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拒绝语言暴力。

7.期待关注,实现价值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时,最终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学习好的同学能通过学习,很好的得到了满足,而学习暂时差的孩子就在游戏中获得满足。

一位在网吧玩游戏同学说:“我经常去网吧,其实我去那不是为了玩游戏,而是为了一种在学校、在家、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感觉到的一种成就感。会玩CS的人都应该知道,每次到网吧去玩局域网上的CS,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昵称,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对我这种人来说,当然也会有自己的专用名——STAR,我在CS上的出众的技术,使得网吧的人都对我很佩服。每次当他们看到STAR出现, 就会很惊讶,有些人一直想打败我,所以一看到我,就会感觉非常兴奋,于是网吧里玩cs的人都会尖叫:STAR进了,STAR进了,大家小心啊!我玩游戏有个原则就是除强扶弱,每次我都会加入比分低的队伍,所以每次当我把比分拉回,取得胜利之后,队友们都会尖叫:STAR真棒,太酷了。这就是我真正去网吧的原因,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让人有一种满足感,这是在其它地方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

对策:及时提供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孩子有好感觉就会喜欢继续去做,现实生活中,孩子愿意去做,非常积极,但家长担心耽误学习,或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就批评指责的多,孩子没有好的感受,积极性就不那么高了。

迷恋游戏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调整孩子迷恋游戏的行为习惯。

1.积极替代。帮助孩子发展一种积极的行为来取代消极的迷恋行为。可以打乱孩子的网络使用时间表,如果孩子喜欢在中午上网,那就在中午督促其午睡,让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从而打破其上网习惯。还可以请父母监督上网情况,用闹钟等手段安排他准时下网,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但注意表达的技巧,在孩子正玩的嗨时不要一下切断电源,孩子会失去理智,会和你拼命的。

2.增强归属。增强归属感,减少依赖性。让孩子参加诸如互助小组、兴趣小组之类的团体,吸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孩子结交具有相类似背景的朋友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网络交往的依赖。比如,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班级的读书会,各种兴趣小组,安排一些孩子擅长的事情做,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有很强的归属感,感到他很重要,从而主动愿意为班级多做贡献,好好表现来回报老师同学的关爱。在班级互动中,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有了归属感,也会慢慢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用心沟通。减少对网络迷恋者的责备,家长和孩子之间多就孩子的迷恋网络原因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 ,家长要真诚地倾听孩子的感受,多多理解,先接纳孩子的情绪,需要时再给予指导和建议。多多陪伴孩子,常与孩子一起散步,运动,做公益等,消除对抗心理。

4.制定契约。事前约定,中间提醒,事后总结。让过度迷恋网络的孩子和家长,在协商的前提下,共同制定行为契约,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家长可以提醒,提醒时只表达事实,不责备,事后及时总结,多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正面强化,慢慢缩短上网时间,以达到摆脱迷恋的目的。在与孩子共同心平气和的聊天中,帮助孩子区分真实与虚拟的世界,建立时间意识,引导孩子制定未来的目标,并持续不断的向着目标作出努力。家长及时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了解孩子玩游戏背后的原因,及时在生活中满足孩子成长的心理需求,智慧地应对,温柔地坚持,耐心地等待,用心地关爱,相信孩子会慢慢摆脱对网络的依赖,祝福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祝福每一个家庭和谐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玩游戏背后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