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核心的竞争力: 终身学习的习惯

2022年2月8日,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谷爱凌妈妈说不需要女儿上斯坦福,一辈子不放弃学习更重要。

读书无用论,到今天已经市场不大了,然而总是会有人制造各种各样的负能量,来浇灭中国人奋斗的劲头,于是今天出现了“阶层固化论”,所谓阶级固化,就是富人利用已取得的优势,让子孙不再通过辛苦劳作而凭原始积累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轻松取胜。阶级固化的诱因来自人类改变自身和子孙命运的愿望,是一种基因本能。

当阶级固化问题出现后,大众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会改变,比如高考。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称赞高考。读书的门槛是最低的。考试书籍就是教科书,主要拼的是能不能下苦功夫,跟你家有几套房的关系不大。

实际上,今天的中国,已经彻底证明了读书是多么的有用,央视曾经播放过一个系列节目,叫做《遇见大咖》,采访的都是中国商界和科技界的顶级精英,几乎个个是学霸。

投资巨擘复星集团老板郭广昌,复旦大学毕业。京东的老板刘强东,中国人大毕业。李彦宏,北京大学毕业,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的亲姐姐也是北大毕业。马化腾,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雷军,武汉大学毕业,包揽学校奖学金。

读书肯定不是无用。大学是敲门砖,有些大企业没有大学证书连面试资格都没有。但是,学历也仅仅是个敲门砖,没别的用。如果你已经在职场,那么老板看的就不是你的学历,而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教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我内心不喜欢应试教育,但我却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大多数人考完大学就再也不读书了,这是我很不喜欢的。相对于上个好高中,好大学,我更希望孩子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哪怕高中和大学差点,但大学毕业后还能坚持看书学习,短跑不如人,长跑会甩开很多人。如果你上大学还能认真读书,上班了还热爱学习,坚持十年,就可以跑赢大多数人。这条赛道上,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几个对手。

顺便说一下,常有人问,你懂这么多,大学是学什么专业的?这是错误的想法。大学教不了多少东西,几乎所有有用的知识,都得靠自学。最好的教育,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有自学的能力和动力。任何知识都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要靠学生学会。职场中,最大的竞争力是,会主动自学,不断进化。

多数情况下我们其实没什么对手,因为大多数人或者不努力,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诱惑太多不专注,或者缺乏目标感,或者运气不好... 总之,在任何一项工作上努力超过两年时,你突然发现你已经比80%身边的人做得好了...

不能轻易听信或轻易否定他人的言论。承认局限性,根据客观情况不断纠错;终身学习,警惕“一招鲜,吃遍天”的危险想法。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这种各不同的状况,正是事实的总和。永远保持独立思考,并终身学习。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也说到,日本已经进入低智商社会,因为“不思考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不思考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见解,事实上不思考的人经常会有自己的见解。日本人就是这样不经过思考,对任何事情都是感情用事。”在未来,能够独立思考,已经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独立思考的前提是大量的学习,自己有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否则就无从思考了。能做到这样,肯定是胜过很多人的。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变化快也意味着机会多,不存在论资排辈。越是日新月异的领域,越容易出现年轻的富豪。

对个人来说,要想变得更加强大,就得接触不同的思维,甚至主动学习来改变认知,不断推翻过去的固有观念,并在实践中验证它。智者,对于事物总能一言中的、一针见血,直指本质!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有充分的哲学基础和历史逻辑打底,同时,在这些基础之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适应当下!

不管能力多高,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发现不了,就去看书,从书中来学习新东西。读书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主席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想不做书呆子,就得去实践,从实践中反思总结。

《遥远的救世主》中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试图识别一个人是真牛还是假牛没有意义,关键看他做的事和他的观点对你有没有启发。只有学到了东西,才能自我救赎。还有个技巧是,如果你想学习某个人,最好是去看他以前的文章,戴着上帝视角回去看,更容易知道哪些内容是真正有价值的。读书也一样,不是新书就好,一些时髦的、大家在追捧的书,放一段时间再考虑要不要读,反而会更好。

以上,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