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之心,如何出奇

读《梅次故事》

王跃文的小说第一次看,名字倒是听过很多年,但因为自始对政治官场之类的小说不感冒,便也未曾拜读过。现在即将步入中年,却因职场上的失意,在一次酒局上经人介绍,便起了兴趣,加上席间有心者自行购买了几本,入席者人手一本,便翻开看了几页,这一看,便是从头看到尾。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场百态,现在作为历史借鉴也好,扬弃也好,都是极度感兴趣的,越靠近现代的便越是无感,这种活在历史当中却又冠冕堂皇地说历史没有创新,只有重演的做法,实在是有点自欺欺人了。现在的官场,与当时又有何区别呢,不能因为朝代不同,便弃之如敝屣,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当下官场小说读起来更接地气,也更有指导和警示意义,毕竟我们是活在这个时代的。

以上心态的转变,与其说是读书不择类,更像是经历人生万象之后的一种妥协。在感受职场倾轧与斗争后,才是真的觉得一切存在必有道理,也更明白为何失意了。职场,何尝不是一个浓缩版的官场呢,人未变,事自然也是变不了的。

初看此书,对于一些主角的过往确实有些疑惑,查过才知道这是一本续集,前情是在《国画》当中描述的,既然如此,不妨趁热打铁,把《国画》也读了,读完再写读后感时,便与此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读书感想是如何演变的。

若是十几年前还是少年的时候看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失望,不是对作者情节构思或者文字水平的失望,而是如果现实的官场真如书中所写,那便是这个社会也没什么希望了。从整本书来看,主角算得上是一个清官,但这样一个清官,在官场左右逢源、苦心钻营,钻营的事情都是官样文章,真正为百姓为民生考虑的相当少,甚至可以说做官不需要太为老百姓考虑,仅仅是做了该做的事,便成了英雄一样,这让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群父母官。

但是如今已经奔四,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也算是了解一些了,不仅是对这个社会构成体系,也是对人性都有了一些认知,不至于再抱着非此即彼的是非观来看待社会现象了,这些社会现象当然也包括现实官场,更确切地说,是现实世界的政治。这个政治,不仅仅指官场政治,而是无处不在的为人处世哲学。

所以,现在这个年龄看到这本书,反而是最好的,因为它带来的启示和震撼已经不是故事情节了,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处世之道。同时,也为我打开了新的阅读之门--政治小说。

接下来便用文字记录一些书中不经意间提起的一些信息,作者或许是作为简单的常识进行描述,但对我来说,却是最需要去深入思考和运用的。

缪明,这个人物在某些成分上可能跟我较为相似,对文字的重视程度较高,喜欢斟字酌句,但文笔高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质的作用,毕竟,作为领导,需要的管理能力,而非文字能力。同样,领导的文字功底太高,下属也会难做,比如邵运宏,这个梅次笔杆子,两年间竟没有一篇文章能够让缪明满意。缪明的下场倒也算安稳,但这种安稳实际上就是无能的表现,最后淹没在机关混吃等死大军中。

朱怀镜,作为主角,我其实不太想去评价,因为书中对于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很多,除了若隐若现的怜悯农民和大是大非前的原则,最多的便是对同仁的心理揣摩和对舒畅的情感。他收礼,也送礼,提拔自己人,也打击异己。在能力上来说,应当是处于中等的,但胜在为人圆滑,不轻易得罪人,但也不轻易许诺,在大是大非上有一定的坚持,这也是他最终胜出的原因。

陈清云和刘浩,虽然是商人,却也给我了很深的印象,这样的商人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但很多现实中的商人是押宝并且运用一切手段将官员把控住,要么纯巴结,要么有坏心眼,总之像这两位这样的很少见。当然,他们能够成为书中这种商人形象,更多是因为主角的原因,但若是商人看这本书,或许也有一些能够学到的东西。

书中还有一种人,就是舒天这种,这种人在现实中也较为少见,相对来说是我较为欣赏的一种,首先,他们有一定的背景,可以让自己有个很好的工作并且得到领导的器重,机会多;其次,他们自身有着过硬的实力,可以为领导做一些实事,而不是草包一个;最后,他们也有着较强的是非观,这个是最难得的。

这不是我读的第一本官场小说,因为若是分类,很多历史书籍都算得上是官场小说,而且是曾经存在几千年的政治生态。对于读书来说,涉猎范围广一点,其实相当于走过了很多地方,眼界肯定也是可以开阔一些的,在日后的阅读生涯中,有书无类当是我追求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正之心,如何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