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作者: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ISBN: 9787513327817

内容简介:

佛陀在2500年前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如何才能成为佛教徒?

《正见》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解脱万千烦恼,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作者简介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1961年生于不丹,为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秉承藏传佛教优良的传承和教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深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

青年时期,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便已开始在全世界从事弘法利生事业。三十余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印度、不丹、澳洲、北美洲及台湾等地区成立佛学中心,并负责照顾及教育分布在亚洲六所寺院与机构的一千六百余名僧众。

作为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多年来,上师一直以浅显易懂、简单轻快的语言,向广大信众阐述佛教zui核心深邃的见地,阐明无常、痛苦、空性与解脱诸要,引导众生脱离困苦人生,回顾自身,探索本心,成就证悟,提升对生命的信心,受到全世界信众的广泛欢迎和热爱。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佛是理念 在人心中 信佛者不需成为佛教徒

#  很贯通的四真谛,从哲学层面对佛教的智慧有了粗浅的涉猎

#  决定行为是否恰当,最终的参考点是见地。不充分了解他人的见地,就不能判断他人的行为。/ 容忍与自由

#  感觉是可以全本摘录的一本书。不过那些道理看过之后,离真正做到还有很多山峰要攀登,而大多数人都死在了山脚下


贰:

夏末的午后,并不热。道家分析今年属“霹雳火”,结果真的就多雷雨天气。预报天天都说有雷雨。但是今天并没有发生,而是有久违的蓝天。朋友短信说在南锣鼓巷的三棵树听着小野丽莎读《阿米》,生活简单美好。于是在钢筋水泥写字楼里的我,霎那间也有一丝微笑浮上嘴角。幸福在此时,至少包围了两个人。

《正见》用一整本书来诠释佛教的四法印。但是你完全可以不把它当做一本介绍悉达多的书。你也不必是一个佛教徒才能理解。你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佛教”二字。因为万法同宗,所有的宗教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就是如何才能幸福。我们都希望能幸福。

放下的幸福 - 诸行无常

有没有一些事让你焦头烂额?有没有一些人让你至今难以释怀?有没有一些担忧一直在缠绕着你?我们都是被当做婊子养大的。于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去迎合他人以获取更多的关爱,学会了放弃自己去获得大家认为都必须要去获得的东西。我们就像古时候的那只名为“怪哉”的虫子,不断地把看见的东西都背在身上,于是不堪重负,直到把自己累死。然后我们抱怨,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那么快乐。

心就一个拳头那么大。你指望它能装下多少东西?

诸行无常,是指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学过化学的人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在我们的周围伸手可及的,没有什么纯粹的单独的元素。学过物理学的知道,我们的世界是分子组成的,然后它还能被分解成原子,粒子,电子及更小的单位。那么我周围的事物都是各种东西组成的了。人更加复杂。我们知道的人之所以成为他们现在的样子,是因为他们生长的家庭,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打交道的各种各样的人。所以我们看得见的任何东西,任何人,任何现象都是“和合”而成的。既然如此,其中某一个微笑细节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它们。就像一张桌子,一条腿断了,它变不再能保持平衡。

既然如此,我们凭什么要求我们身边的人和东西就是恒常不变的呢

我们努力工作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我们不设防地付出了,却被爱人伤害;我们丢了钱包或者失去了亲人。悲伤难过愤怒如石头一般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感到自己特别的不幸,觉得我们不应该被这样对待。那么什么是“应该”的呢?我们表现得好像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可以掌握一切似的。而人世间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不是我们能掌握的。我们没有去指挥天体的运行,但是上亿颗星星并没有乱套。我们没有去指挥树木发芽,但它们同样会在惊蛰后醒来,长出类似形状的树叶。我们没有去安排受精卵如何分裂,但是它一样会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婴儿。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不是人类创造的。同样,所有的不美好也不是。世界是如此的无常,我们除了去接受还能做什么呢?我们不会为了月圆月缺去抱怨。那么我们同样也不必记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 - 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规律如此。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别人眼中完美的女人。小时候她是个听话的乖乖女,是父母的骄傲,邻居孩子的榜样。后来上了大学,又是导师的好助手。结婚后,她辞职,做了完美的全职太太。她无微不至,努力做孩子的好母亲。但是她从来没有快乐过,因为她一直都在担忧中。因为担心不被爱,于是她一直在为别人活着。人到中年,有一天丈夫离开了她,孩子也长大成人。她的世界在一瞬间垮塌,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剩下。

这个世界总是在教导我们什么才是幸福,我们总是在重复“延迟满足”。考上名牌大学,我们就幸福了。找到一个好工作,我们就幸福了。有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我们就幸福了。有了一辆新的越野车,我们就幸福了。孩子成才,我们就幸福了。到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一直将幸福寄托在某件东西,或者某个人,甚至某个不可名状的概念上面。我们真的幸福了么?

我们投入时间,费尽心机,牺牲梦想,其实都是因为内心对“不幸福”的恐惧。我们悲伤是因为恐惧失去。我们不甘心是因为恐惧将来会得不到。我们愤怒是因为恐惧受到伤害。我们快乐则是因为恐惧暂时没有成为事实。如果没有什么可恐惧的,我们会怎么样?

佛陀说,一切的情绪都是偏见,都来源于自私,都来自于恐惧。我们以为我们能拥有。所以恐惧与“没有”。而事实上我们空手而来,最终也将空手而去,世间的一切都终将离我们而去。我们知道这个结果,我们还需要执着于恐惧么?

淡定的幸福 - 诸法无我

很多人都有经验梦见被猛兽追击。但是醒来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赶紧去准备一个逃跑的路线或者一个躲避的山洞。我们也不会去想猛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或者它是如何到达你身边的。随着梦的结束,猛兽已经消失了。或者说,猛兽从未出现过。

我们也都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到底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呢?我们相信我们看见的,听见的就是事实。我们相信我们的房子是真实的,伴侣是真实的,成功是真实的。而事实上,1+1,在很多情况下都不等于二。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后天八卦里也能轻易地倒转。就算是我看见的绿色和你看见的绿色都不一定相同。我们习惯拿数字,坐标,概念去解释我们的世界,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都是别人告诉我们“是”,也许它并不是我们所坚信的样子呢?

很久以前我们认为世界是平的,现在我们坚信它是圆的。很久以前我们赞同一个茶壶配多个茶杯,现在我们支持一夫一妻。我们曾经将海市蜃楼误认为是沙漠绿洲,将草绳误认为是凶猛的毒蛇。我们怎么能那么肯定我们现在所坚持的,就是“真”呢?

佛陀说,不是外相困住了我们,是我们对外相的执着困住了我们。执着让我们花费了太多的精力,成为我们不幸福的祸首。为什么不试试看,将这满世的光影看做虚无的浮华呢?

佛陀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尘世的生活,佛陀只是告诉我们无欲则刚。

超脱的幸福 - 涅槃寂静

涅槃并不是指死了。涅槃是指我们领悟的一种状态,这时我们将不再是快乐或者不快乐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是终极的幸福。此时我们没有贪、嗔、痴。我们充满了慈悲心。我们超越了“匮乏”的概念,意识到自己的拥有。

我们不再为法拉利而苦苦工作,不再为获得一个完美的伴侣而绞尽脑汁,不再为20年后海边的小屋而精打细算。我们此时能完完全全活在当下。我们不再为过去纠结,不再为未来烦恼。我们对我们拥有的一切而感恩:今天美好的阳光,身旁一只温暖的小狗,健康的身体,关心我们的家人,一本好书,几个好朋友,一杯浓浓的香草拿铁......

事实上临终的人极少会后悔自己拥有得太少,大多数人都只后悔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好好地陪陪家人,在阳光下什么也不做,去想去的地方看一看,对某个人说某句话...... 我们一辈子被效率牵着忙忙碌碌,于是后悔花在自己真正需要的事情上的时间太少。

而我们其实不必等到临终的时候才明白啊。我们现在就可以。

这本书讲的东西远比我提到的多。我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你读的时候,也许看见的东西与我看见的完全无关。

我们一生中学到了太多如何生活得“不幸福”的技能,这些技能天天都在拖累我们。是时候学习如何幸福了。我建议你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个人主页查阅;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见》作者: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