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终于把《挪威的森林》看完了,说终于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很厚,加之是带着学习研究的心态去读也有点累。

我为了体会全书整体氛围而特意找甲壳虫乐队《挪威的森林》这首歌曲来听,结果并没有听出什么来,也许是我找的那一版音质嘈杂,毕竟年代久远。倒是歌词大意让我领会到书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以及作者据此创作时的那一种心情。

一边看还在一边惭愧自己前几天的观点,说什么先生学的太多了写东西设计感明显的话。结果自己一路迷失下去,最后终于像主人公一样不知身处何地了。

看完全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书中写了太多有关死亡的事,也许作者考虑到读者感受,在后记中说此书是献给几位已逝去的亲朋和一些尚在的亲朋。虽然如此我能理解一些,但与一般作品相比还是显得风格迥异。

性的描写在这里与死亡一样稍显频繁,但并不让人难受,似乎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有些象征意味,作者似乎试图写出二者之间具有的某些共同之处。这里让我想起说日本国民的民族性是具有这样一种特性的,就是他们崇尚死亡,认为死亡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书中的几个人物关系,我似乎能感到作者写时的某种心理。木月,作为主人公出场的引导员,在完成了使命后适时的消失了。直子,似乎是主人公的另一半,精神世界的同路人,知音。他们心心相印,互为表里。但当外界的因素稍有进入,他们之间就要发生某种变化。主人公我在各种因素之间虽然一直坚定的和直子站在一起,但始终没有达到那种想要达到的境界,直到直子也消失掉了。我就像是自己死了又重生一样经历过这样的成长过程。绿子和玲子,作为我的红颜知己,一直起着烘托我和直子之间恋情的作用,但随着直子的消失,我的精神世界的崩塌,她们不再只是围绕我转的外界因素,而是成为覆盖我,俯视我的一些存在,我至此彻底迷失在如挪威的森林一般的世界里。

作者也曾说写作此书的另一目的,是在这些青春记忆还没有完全消失之前,记录下它们。作为记录这样一段人生旅程的故事,我认为主要表现的是那样一种状态,对人对事的不确定性不把握性,看问题总隔着一层迷雾,但又想看的清的状态,年轻,可以肆意挥霍的状态。

青春,犹如一趟虚无缥缈的森林之旅,从踏入那一刻的轻松愉快,到渐渐迷失的不知不觉,以及接踵而至的痛苦挣扎,到最终必须面对现实的当头棒喝。不得不说作者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

有说绿子是作者妻子的原型,那么一个可爱作者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只不过我看了简介,先生现在的夫人小他很多,那就无怪先生说这是纪念即将忘却的青春了。

只是以先生这样高超的写作技巧,这样一段青春之旅,即使放大至整个人生之旅也无不可。因为我想起了那句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你可能感兴趣的:(《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