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刺》有感

无意间在当当上看到书籍满200-100的活动,我那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想看书的细胞开始蠢蠢欲动。再挑了几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后,发现还没有达到满减条件,于是我又开始了搜罗。这是李尚龙的《刺》映入了我的眼帘,基于之前看过他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也是封面的一行小字吸引了我“首部小说,只为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发声”,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在到手之后的第三天,我打开了这本书,其实说实话对它并没有太大的期待,因为我记忆中的李尚龙是一个擅长写鸡汤文的人,所以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应该也只是举了很多暴力事件然后写出他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本想着大约看个这本书的三分之一便放下开始复习我的考证书本。却没料到,越发看到后面,这本书越发的吸引我,然后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看完后,我的内心是沉重的,这本书揭露了当代社会的黑暗面,故事一环扣一环,仿佛也暗示着因果循环这个道理。我记得有人曾说过,孩子是这个世上最干净最纯真的生物。之前的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暴力事件,但却有看过很多性侵事件,从而让我对孩子更加心疼,甚至潜意识里觉得他们都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恶魔是从来不分年龄的,孩子很多时候有可能才是最令人恐惧的存在。我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小家长都跟我们说为人要心胸宽广,不要去计较很多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的,他们给我们灌输管好自己不要管别人的闲事的概念,他们教我们很多道理,却没有告诉我们在面对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毕竟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思想也没有成熟,在面对侵害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告诉家长,怕反而被家人责骂。这样的想法也从侧面助长了暴力行为的扩大。

《刺》中的韩舒婷在学校遭受到暴力时,她因担心害怕年迈生病的母亲的身体,再加上学校发现后因忌惮施暴者的家庭背景也选择了默不作声,致使了施暴者的变本加厉。她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暴力还有言语的暴力,慢慢地唯一一个喜欢她的男孩子也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在遭受了身心双重伤害之后,她想到了轻生,她买了一瓶农药,在喝之前她在微博上给她自己一直喜欢一个社会评论家发去了消息向他告别。幸好,这个社会评论家在这最关键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此他也成了她黑暗生活中的唯一一束光亮。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施暴者得到了惩罚,可她的妈妈却也因此去世了。

在被警察逮捕了之后,施暴者终于道出了施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什么深仇大恨,仅仅是因为好玩。好玩?在看到这之后,我感觉到一阵悲哀,到底是为什么能让几个十几岁的孩子的人性泯灭成这个样子。因为好玩,给别人留下的却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很多年后,韩舒婷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当上了经理,她碰到了当年也在施暴者中但因从未动过手而幸免牢狱之灾的刘涛。这时,仇恨的种子在她心中渐渐萌发了,她让公司招进了刘涛,开始对刘涛实施职场暴力。可能很多人都会如我一般想,当年刘涛并未动过手,仅仅在旁边围观,她又有什么错呢?

在看完这本书的后记之后,我明白了。其实围观反而是最能滋长暴力行为的蔓延的,它助长了施暴者施暴的快感和愉悦感。在刘涛遭受了职场暴力之后,刘涛实在难以忍受,她质问韩舒婷:“我当年并没有动手,我有什么错?这么多年你还记恨着?”韩舒婷只说了一句:“你笑了。”我实在无法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围观施暴行为的时候,不仅没有同情心疼受害者,反而还会笑。很多人可能也会说,既然韩舒婷自己遭受过暴力,知道这种滋味,那更不应该也对别人实施暴力行为。

我开始能慢慢理解韩舒婷的心路,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也会像他一样选择“以暴制暴”。即使当年对她施暴的人坐牢了,可是能改变什么吗?坐完牢他们可以出来继续过自己潇洒的人生,甚至像刘涛并没有得到什么惩罚。就算他们得到惩罚之后,母亲能回来吗?受过的伤害就能忘得掉吗?不可能。这会是一直伴随你一辈子的阴影,韩舒婷不敢再相信任何一个人,没有谈恋爱没有结婚,她只是在不停地工作挣钱,因为在她心中认为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免于伤害。

我实在无法想象,在遭受到那么严重的暴力侵害之后,甚至连自己身边唯一的支柱也没了,这样的生活该如何继续?该是如何去面对?也很无奈当今法制的不完善,让很多恶魔仍在游留在这世上,甚至可能每天在世上的某个角落都会有像韩舒婷所遭受的暴力事件上演,借用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句子“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那么导致暴力的责任该有谁来负呢?学校?教育局?家长?答案是所有人。

身为一个已成年大学生,我可能都无法承受得起这些暴力行为,更何况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复杂。

只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少一些像刘涛的人面对侵害时不选择袖手旁观能勇敢挺身而出;只希望在遭受了侵害后的人们都能更勇敢的面对,依旧热爱生活;只希望人都能花中成长,而不是被刺包围;只希望世界上能少一些暴力行为……

能终结伤害的,只有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