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生死场》好在哪里?我看到了社会底层人众多灾多难的人生!

《生死场》,萧红的代表作,而今天促使我写下这篇读后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关于《黄金时代》,关于萧红,还有汤唯。因为之前对于萧红的认识不深,只是停留在“民国著名女作家”这一层面,而引发这一改变的则是演员汤唯,因为很长时间她都是我欣赏的女演员,骨子里透着倔强的个性。那年他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我也有所关注的,但是可惜的是,至今都没有完完整整的看一遍,许是因为3个小时的时长,确实有些不适应的缘故吧!

黄金时代

另外一个原因,乃是之前教授我们现代文学史的老师,她本人很喜欢萧红,有时更甚于张爱玲。课上也喜欢拿萧红来举例,比如讲到鲁迅的“娜拉出走以后”的话题,更是将萧红当做现实中的“娜拉”来作例子。后来讲到《生死场》,老师的ppt做了好多页,遗憾的是,当时的课上,我还没有认真地拜读过萧红的作品,老师明明告诉我们,这是很好的,但是,下课之后,瞬间没有一丝印象。

萧红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别人口里说出来的,毕竟没有自己真实感受来的强烈,所以,鉴于以上种种,我决定这次认真拜读一下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

《生死场》,中篇小说,不是太长,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却有着独特的地位,因为她对生活在底层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苦难的描述,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照见在那个动乱年代,“苦”是怎样的一种“苦”,“难”是怎样的一种“难”,“活着”又是怎样的一种幸运!

生死场

很多时候,我们读一本小说,习惯于归纳“中心思想”,什么“揭露社会黑暗啊”,什么“人性丑恶”了,什么“社会压榨”呀。这个东西写多了,便会自然而然地套用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上,尤其是文学名著上。有时候,我都会觉得麻木,麻木在表象上,而不去深究。因为假使两部都是揭露人性的黑暗,只留一部就好了呀,那另外一部好在哪里?为什么也称为“名著”呢?

我决定要探个究竟!

回到《生死场》,《生死场》好在哪里?如果让我回答,我会告诉你:通过萧红的笔,我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人,多灾多难的人生!

《生死场》中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有一个算一个,你会发现,她们是那么的凄凉和悲惨,甚至凄凉和悲惨都不足以形容,原谅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词!

第一位:麻面婆,二里半的媳妇。

一个不喜欢抱怨,不好争斗,即使被丈夫骂,也独自忍受独自抽泣的“傻婆娘”。为了表明自己不傻,总是时不时的作出一些略显夸张的事,为的是在丈夫面前证明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羊丢了,独自爬进柴堆去找,却不晓得夏天羊是不会钻柴堆的;找羊时,不声不响地独自跟着二里半,把做饭的事丢在一边。后来,日本人来了,麻婆连同儿子罗圈腿,被日本人杀了。

第二位:王婆,赵三的媳妇

家里养着牛养着马,门前是个麦场,工作的剩余,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在她二十几岁的时候,有个三岁的女儿,那天把她放在草堆上去喂牛,却不曾想,孩子摔下来跌在铁犁上,喉管都被割断了,自己却没有留一滴泪。“王婆因为痛苦的人生,使她易于暴怒”,老马老了,要送去屠宰场,明明不舍,但为了生计只能如此。“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像是送葬归来一般。”但换来的三张票子,被地主收走,钱连家门都没进去。之后赵三打人,不得已又把牛给卖了。

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王婆嫁给赵三之前,结过婚有两个孩子,儿子被当做土匪枪毙后,决定服毒自杀(后活了过来),小女儿被爹爹抛弃,哥哥被枪毙,本来带着包袱投奔母亲的,母亲却服药了。

“妈妈不在,让她和谁生活呢?”

萧红产子剧照


第三位:金枝,成业的媳妇

金枝原是个纯洁的姑娘,高粱地里被成业强奸,怀了成业的孩子,成业对金枝,只是男人的兽性,金枝的母亲得知后,“像是女儿窒息了她的生命似的,好像女儿把她羞辱死了!”不得已,只好同意他们的婚事。婚后两人经常吵架,而成业只是把金枝当成发泄的工具,即使金枝怀着孩子也不放过。生下了小金枝,孩子来到人间才一个月,就被她爹摔死了,丢在了乱坟岗上,被狗扯得什么也没有了。

“小小的孩子睡在许多死人中,她不觉得害怕吗?妈妈走远了!妈妈啜泣听不见了!”

“天黑了!月亮也不来为孩子作伴。”

金枝后来回到了娘家,为了生存来到了城里“缝袜子”,稀里糊涂的被人占了便宜,后来,金枝想出家,可是尼姑庵早已空了。

第四位:月英

原本是打鱼村最美丽的姑娘,家在李二婶子隔壁,婚后生瘫病,丈夫不仅不给找医生看病,反而相信迷信,相信“跳大绳”,王婆和五姑姑来看她,却发现月英像“佛龛”一样被“供着”,不让盖被子,只是用砖依着,一年的时间,月英竟没有躺下睡过,臀下腐烂,生了蛆虫,丈夫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鬼。

“我是个鬼啦!快些死了吧!活埋了我吧!”

三天以后,月英死了,葬在了荒山上。

第五:五姑姑的姐姐

五姑姑的姐姐的丈夫只顾着自己欢愉,而每到生孩子的时候,却打骂媳妇,女人“光着身子,像一条鱼一样,趴在那里。

“一点声音不许她哼叫,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药,她将吞下去”。

“她几乎一动不敢动,仿佛是在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男人。”

女儿生孩子,如同在鬼门关,可是那个时代,妇女的命运竟是那样的卑贱,死了也没人怜惜。

“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笆篱没有狗儿吠叫。”

《黄金时代》剧照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这是萧红《生死场》中,点睛的一句,我不想和很多人一样继续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男权的桎梏,因为这些都是无需言说的,我决定换个角度。

套用在这里是想赋予《生死场》今天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打算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

第一个现实意义:我们今天的苦,比起祖辈来,也许什么都不是!

我很佩服我爷爷,出生在20世纪初,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年浩劫,依然顽强活到了21世纪,直到后来去世。他经历了什么,我只能大概知道,可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什么呢?那种执着、笃定、顽强,我恐怕永远也学不会!

我们今天的人,面对着压力则是另外一种,比如高房价,不顺心的婚姻、中年失业等等,于是我们总能看到新闻中的很多人,不可思议的“跳楼”自杀,和祖辈对比一下,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个现实意义: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

今天我们生活着的信息时代,任何的事件,尤其是热点的社会事件,总会成为议论的焦点。我们议论一个穷人,总会认为此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事实上,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低下,我们以为他没好好读书,或许真的不是他没好好读书,而是没钱读书;我们看到某人不惜性命,在暴风雨中,徒手阻止将要倒下的卡车,也许确实是因为,他的当下,车比命重要!

相关影视剧照

很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的那句名言:

在我年轻的时候,见识很浅,父亲曾给我一个忠告,至今在我的脑海萦绕。

“每当你要批评别人,”他告诉我,“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第三个现实意义:女性一定要自立自强

小说《生死场》中的女性,多数是男性性欲发泄的工具,这固然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是,依附于男性的女性,不得不说,主动权确实由不得自己掌控。人格独立还不行,经济也要独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萧红照片


写在最后:但愿这些没有跑题,随想随感,想到哪里写道哪里吧!

经典作品不是简单读读就算了的,重要的是汲取力量。

也许某一天,当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右徘徊,无所适从的时候,脑海里不经意间飘过的某本书里的某句话,它会指给我,远方灯塔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萧红《生死场》好在哪里?我看到了社会底层人众多灾多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