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一本女性版本的《活着》,关于母亲的“平凡”一生

知道《秋园》这本书,还是因为看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有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女性版本的《活着》。

作者杨本芬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已是年过花甲。在母亲刚去世的那几年,她被巨大悲伤冲刷着,杨奶奶意识到,如果没有人记录下一些事,那么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于是,在一间不到四平方米的厨房里,杨奶奶坐在一张矮凳上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在等汤滚沸的间隙,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写出了足足有八公斤重的稿纸。

她在自序中写道,自己就像用笔赶路,重新走过了一遍长长的人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写几行就被泪水模糊了眼睛,趴下来哭一会后又继续写。但在这个书写的过程中,温暖了她内心深处的悲凉。

秋园,即杨本芬母亲梁秋芳,生于1914年,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五岁那年,秋园被母亲梁太太强行裹了脚,7岁时秋园上了一年私塾后被父亲梁先生送去了洋学堂,裹了一半的脚也被解放了。至此,这双解放脚在人如浮木的岁月中奔波了大半辈子。

小说以“家”为叙事线索,将秋园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这一生的遭遇,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叙述,讲述了这个普通中国女人悲苦的一生。秋园一生中经历过的幸福、挣扎与绝望,都在女儿杨本芬的笔下被一一叙说。

秋园去世后,女儿整理遗物的时候在她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

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

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

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

终落得如此下场

寥寥数行字,道尽一生无数心酸!

努力挣扎的一生,所求不过是能够活下来,虽屡遭生活的苦难和命运的捉弄,却从未曾让秋园失去对未来的希冀与追求。母亲秋园无法完成学业,杨本芬自己也几经波折最终还是中断了学业,成为母亲后的杨本芬,对三个孩子讲的最多的话便是“你们要上大学”,如今,杨本芬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不要用看小说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秋园》没有文学小说里面讲究的情节的起转承合、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内心的细腻描写,有的只是直击心灵的震撼。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女儿回忆母亲。秋园不是一个人,她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被放逐挤压在社会底层的中国妇女的一个缩影。她们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在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如水中浮木般艰难讨生,让我们看见了女性柔软却又坚韧的一面。

然而这世上又还有多少这样的秋园,饱尝世间冷暖,命运的捉弄、痛彻心扉的失去、向死而生的孤勇……却又踏着荆棘而生,于绝望之中以一己之力奋力托举,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如黑暗中破土而出的嫩芽,脆弱而娇嫩,却充满希望与力量。

这样的人,又教我们如何不敬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园》:一本女性版本的《活着》,关于母亲的“平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