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少谈点使命,多聊点好奇心

第一部分  《超越消费主义》课程要点

第二部分   练习题

哲学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之后做到知行合一。郁喆隽老师在课程中提到打破消费主义魔咒的方向有:寻找意义、找到天职和重塑工匠精神。哪一点对你目前的工作或创业启发最大?你目前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你所从事的行业天职是什么?在哪些工作环节中可以做到重塑工匠精神?

混沌大学好多课程在讲使命。在做课程相关的练习题的时候,我不断反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每次推导出来的使命,事后总觉得有些牵强。人生最高境界做到:自己喜欢】、【自己擅长】和【被社会需要】三要素统一。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当下的我还没有将这三要素统一起来。那我的使命是自己喜欢的?还是自己擅长的?还是被社会需要的呢?今天受36氪上一篇文章的启发,我个人突然发现:好奇心是使命的原起点。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这篇36氪上的文章是《脚踏石模型:乔布斯、马斯克、芒格都在遵循的成功思维模型》。该文章指出:要想获得真正巨大的成功,不要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因为目标可能会阻碍你获得成功,你要做的是拥抱好奇心,遵循“脚踏石模型”。这脚踏石就是好奇心。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研究表明:当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所需要走的步骤非常清晰明确时,目标模型是有效的。 然而,当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所需要走的步骤太多而又不明确时,目标模型常常无效,而脚踏石(好奇心)模型会更加高效。要完成一件大事,你不能先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然后再逆向工作。相反,你要立刻遵循眼前的脚踏石(好奇心),这些脚踏石(好奇心)为你提供了最新颖的前进道路,即使你不确定这些脚踏石(好奇心)在未来会带来怎样的回报。然后,从新的脚踏石(好奇心),你再次开始寻找最新颖的道路前进。按照这个模式,从一个脚踏石(好奇心)跳到另一个脚踏石(好奇心)。直到事后,你发现你取得了真正巨大的成功!如乔布斯所说:“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在科学界,研究人员Robert Root-Bernstein花了数月时间研究了历史上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习惯,最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诺贝尔奖得主的兴趣要比一般科学家要多得多,也深入得多。一般的科学家认为他们的爱好与工作无关,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却不把他们的爱好仅仅看作是爱好。他们将爱好看作是创造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他们而言,野营旅行不仅仅是一次野营旅行,这也是一个让他们在看星星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有全新认识的机会。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这也是一个磨炼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能更好思考的机会。正如生活中的每一刻,无论是个人生活时刻还是工作时刻,都可能成为喜剧演员的素材,同样,每一刻也都可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潜在素材。我们学习或经历的一切都是素材。

在实业界,很多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的掌门人身上也看到了这一点:当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被问及CEO在未来动荡时期最需要具备的一项特质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认为最重要的特质是好奇心。”在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担任Google首席执行官期间,Google的员工从几百人增加到3.2万多人。经过多年的实验,他发现有两种品质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坚持不懈和好奇心。众所周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小时候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时间阅读物理、编程、哲学、灵性和科幻小说,以此来探索自己的好奇心。苹果公司很多最伟大的创新都直接来自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漫无边际的好奇心。学习书法帮助苹果公司在第一代个人电脑上发明了漂亮的字体。乔布斯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有机会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MP3播放器 iPod。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的得力助手查理·芒格收集了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学科中最有价值的思维模型。

有趣的是,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领导者、科学家和企业家都是现代通才,他们遵循5小时规则(每周至少花5个小时在刻意学习上),他们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趣味性不断地使新事物成为可能,因此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复合效应。因此,通过寻找新奇性而不是寻求最终目标,你获得的奖励是一条通向未来的无止境的脚踏石链,因为新奇性会带来更多的新奇性。它不是把未来当作一个目的地,而是把未来变成一条路,一条充满未知潜能的路。

以上文章摘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企业家,都是循着好奇心的指引,一个踏脚石,一个踏脚石的摸索,最终取得巨大成就。所以我个人认为好奇心是使命的原起点。循着好奇心这个踏脚石,我们自然会摸索出我们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我们就自然会不计回报的做这件事情。积累到足够的时间,它自然会成为我们自己擅长的。在我们自己擅长】的事情中,去找【被社会需要】的。只有这样去找,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为了被社会需要而去做自己不擅长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相信大家做得不开心,而且从长远看也一定做不好。循着好奇心,找到【自己喜欢】和【自己擅长】,同时【被社会需要】的事情,我们的使命自然就出现了。这样找到的使命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不管自己是否喜欢,不管自己是否擅长,空想出来的使命是空中楼阁。这种空想出来的使命,没法落地,最后会沦为空谈。而跟着好奇心,多学习,多工作。在这些工作学习中,摸索出【自己喜欢】,锻炼出【自己擅长】,最后进一步更加根据【被社会需要】整理出的使命,才是真使命。少谈点使命】,多聊点【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使命】的原起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120 少谈点使命,多聊点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