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又是一个小麦成熟的季节。家乡的小麦收割的时间,总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开始,而我们总是在六一儿童节过完就开始放夏忙假。

小麦的收割越来越简单快捷。

小时候,大人们夏忙之前,先准备好工具:大扫帚、木锨、木钗镰刀等等。

然后是起早贪黑,用镰刀一下一下的割下小麦来,捆好用架子车拉回来,铺在提前碾压的又光又平的场面子上。边割麦子边碾麦子,穿插着碾出麦粒。有时候小麦成熟地紧凑,只能将拉回来的小麦积成麦堆,防止突然而来的暴风骤雨,等割完麦子再碾压。开始家家都是是套着牛碾,大太阳底下,人和牛都在炼意志,这种状态估计持续了上千年。“粒粒皆辛苦”,深有体会。

当拖拉机出现时,拖拉机拉的碌碡(根据发音百度了一下这个词的书写)比牛拉得大,效率更高,它很快替代了牛的劳动。大家将小麦在场面上摊开铺好,给拖拉机主人说好,他会一家家碾过去。碾一遍翻一遍,等傍晚天凉快一些,挑起麦杆,将麦粒推成一堆。

小孩子们光脚在光滑炀脚的场面子上跑来跑去地玩耍。现在人们说的面子,要面子,大概也是源于农耕时代这个场面子,平整光滑。

当原上马路上的汽车多起来后,有一家人图省事,将麦子拉到马路上铺好,过往的汽车将麦子自动碾好了。估计碾得差不多了,去将麦杆翻一遍。大家一看,这省事省钱,不用提早准备场面子,。碾场面子很麻烦,要求高,地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要一遍一遍的碾。如果地干,还要不停的泼水,直到碾的又平又光。


在马路上碾小麦,这种做法的效仿效应出现了,大家都将自家的小麦拉到马路上。开始出现了抢马路地盘的现象,起得晚的,马路上已经没有地盘了,只能等。虽然在马路上碾小麦很危险,但是制止不住。大卡车没有事,小汽车底盘底,经常挂许多麦杆,还打滑。

小麦碾出麦粒后,接下来放在太阳底下曝晒,直到晒干为止,然后封存。

收割机的出现,改变人力劳做的模式。夏收已经不紧张了,再也不是“绣女都下床”的紧张模式。就是“算黄算割”的鸟儿使劲的催叫,人们也不用起早贪黑的劳作。

关于这个鸟儿,有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个老人,第一天看自家麦子还未完全熟,有得黄有得绿,就想等第二天再来割。结果夜里下起了冰雹,第二天他去看,麦粒掉了一地,辛苦了一年,颗粒无收。老人一气之下倒地不起,变成一只鸟,到处提醒人们,麦子黄一片割一片,麦子成熟是一瞬间的事,所以俗话说抢收。所以老人化成的鸟叫声是“算黄算到”。这只鸟还真有,叫声也像。

现在的收割机更省事,收割小麦后麦粒直接就出来了。



大家急于出去打工,有人直接将刚收的小麦就卖了。所以夏收季节,农村会繁华一段时间,随后又归于寂寞,只留下老人在家。相反,城市里繁华起来,每天,人们投入到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