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完成了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好笑的爱》的初读➕复读,前后用了一个月时间。然后就开始着手写这篇文章,断断续续也用了不少时日。本想着就我所阅读的昆德拉作品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但是考虑到之前写过太多相关的读后感,再写可能会落入重复之嫌,还会使得已近5千字的本篇文章太显臃肿拖沓。于是干脆直奔要点,只就本书做一些介绍和总结吧。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本书是昆德拉的短篇小说集,但很多人对昆德拉的短篇了解不多。而这本书的分量,其实完全值得有一篇独立的文章来做介绍。
到今天为止,我这篇文章终于完成,可以郑重地把这本书推荐给友友们了,真心希望您也喜欢并一起赏读。
那么,话归正题。
《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短篇小说集,而且是惟一的一部,其地位之特殊,可见一斑。全书包含七篇故事,写于1959年到1968年之间。这些故事最初分散出现在三本小册子里,从1963年开始发表。1970年三本册子作为终极版合辑面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好笑的爱》。
其实,大家都知道,为昆德拉赢得世界声誉和文坛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玩笑》。《玩笑》完稿于1965年,在1967年出版。所以,严格地说,《好笑的爱》才是昆德拉的第一部叙事作品,名副其实的处女作。
这里先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篇故事,然后再从几个部分跟大家分享我对这本书的感想和理解。
部分故事简介
I《谁也笑不出来》
这是首篇故事,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作为大学老师的我,曾在某杂志发表过文章。某天收到一封信,写信者请求我给他苦熬三年写出的文章打一个评语,而这个评语,据他本人说,决定着其文章是否被杂志社录用。我认为文章很烂,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给出差评,便一直拖延着不置可否。
但是,这个作者穷追猛打,几乎天天到我学校纠缠,后来甚至到我的家里打扰,影响了我的隐私生活。于是,我动用了各种自认为聪明的办法躲避作者,最后却弄巧成拙,导致事情发展到失控状态,最终使我失去了工作、名声和恋人。
III《搭车游戏》
作为本集中的第三篇故事,昆德拉仍然没有给出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只是以他和她代称。
两位热恋情人好不容易等到15天年假的机会出外度假。开车跋涉在路上时,他谈起了以前在途中遇到陌生女人搭车并打情骂俏的暧昧经历。
她听后心里不痛快,却又有些嫉妒,嫉妒那些女人们有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经历,而她本人循规蹈矩、腼腆内秀。
在加油站加油时,女孩方便完等在路边,看着男友加完油缓缓开车过来,她伸出手来招呼男友停车。此时,她突然有种感觉,仿佛自己也是一个搭车女。于是她顺势假装和男友不认识,问了声:你好呀,就上了男友的车。
男友也欣喜配合,两人便进入了半路搭车、初次相识的陌生人角色。起初他们倍感有趣,女孩一改腼腆性格,随意放纵,男孩也非常入戏地和她搭讪逗乐,说些出格的挑逗话。没想到这戏一路演下去却变得不可收拾。
故事的结局令人无语:他原本爱的就是女友的腼腆内秀,此时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放纵,他突然产生了厌恶,找不到爱她的感觉了。一直渴望着的肌肤之亲,到了旅馆也变得走了味,竟然回不到最初的纯情热恋的感觉了。还剩14天假期的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VII《爱德华和上帝》
第七篇故事依然荒诞不经,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篇,有着压轴之作的分量。
爱德华是一位老师。他一直渴望和女友有更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但女友是虔诚的教徒,严格遵守着摩西十诫中的不得通奸戒条。爱德华多次劝告女友:上帝不是也说过,爱上帝,做你想做之事吗?
但是,无论爱德华如何劝导,女友一点不为之所动,爱德华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来应对女友的极端。他决定要表现得比女友更加虔诚地去信仰上帝(虽然他并不信上帝),虔诚到令她无法忍耐的程度。
有一天,在街道中央一个生锈的十字架前,他突然甩开女友大肆炫耀地画起了十字。可是,这个举动恰巧被同事看见。他被叫去办公室接受审判,并被告诫社 .会 .主 .义国家不能由上帝主宰,老师要做表率。
爱德华决定虚伪示弱。他主动承认错误,假称自己深知信仰上帝的不对,实在误人子弟,但自己无法控制。他本人对此也非常苦恼。
大家对这个迷途羔羊立刻产生了同情之心,一致决定由女校长来负责教育爱德华。故事的结局却是:丑陋缺爱的女校长难以自拔地屈从于爱德华的男性 诱 惑,不仅成了爱德华的手下败将,还服帖地跪倒在地双手交叉地向上帝做着祈祷。
V《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
本篇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昆德拉同样没给出名字,以他和她代称。我把这篇故事放在介绍的最后,纯属因为自己对其特别喜欢(而且,整篇故事我已经连载在我的文集《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里)。
这是发生在相差20岁的她和他之间的情爱故事。
她来到小城给她死去多年的丈夫的墓地续租,被告知,逾期未交费,墓地已被取消,给了别人使用。因为墓地紧缺,先死者得让位于后死者。
离返程回布拉格的火车还有几小时,她非常低落地在路上漫无目的闲逛。这时,偶遇了15年前有过一面情愫的他。受其邀请,她去他家小坐叙旧。
隔着15年的岁月栅栏,两个人都老了,更何况她是一位大他20岁的女性,满脸皱纹,皮肤松弛粗糙。而只有35岁的他,人也因谢顶和生活诸事没任何成就而沮丧着。
这两个看似同病相怜的人,面对岁月的无情,人生的无奈,他们倍感已经无力抓住生活的美好,也只能望而兴叹而贪图自欺欺人的一时之快了。
(注:复述故事真的是很好的练笔。我虽然认真读了两遍之后才着手写这篇文章,但是在介绍故事时,不得不再反复阅读很多遍。想着不仅要介绍出每篇故事的精彩之处,还要留有余地地给大家少点剧透。不过,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累并快乐着。)
《好笑的爱》这部短篇小说集在昆德拉的创作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惊喜。因为从未料到昆德拉的短篇故事也会如此地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书完全没有处女作的稚嫩笔触,可以说是昆德拉非常成熟的作品。并且,这部书还在很多其他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一、索引和大纲
米兰·昆德拉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有很多。我用心阅读过的不仅仅有大名鼎鼎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还有《生活在别处》《不朽》《玩笑》和《无知》等等。每一本书都不算简单易读,却非常耐看,令人爱不释卷,且赋予我一遍又一遍全新的理解和收获。
殊不知,《好笑的爱》却是昆德拉那些长篇小说的先兆,或者说,是其后期这些长篇小说的索引和大纲。
因为,在本书里看到的人物、背景、叙事方式,甚至某些主题,都和很多长篇有着明显的同源性,或者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长篇的影子。
比如人物,《玩笑》中的路德维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男女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等。很显然,这些人物是昆德拉从短篇中抽离出来,加以展开和丰满,从而成功写就的。
再比如主题,这本书里的《谁都笑不出来》《爱德华与上帝》(本书第一和第七篇故事)中提到的玩笑情节恰恰就是其长篇《玩笑》的主题。另外,在《座谈会》和《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本书第四和第六篇故事)中,读者也能看到《告别圆舞曲》的影子。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这部短篇集或明或暗地包括了可以称之为昆德拉小说索引的基本因素,可谓是其长篇作品的提纲式作品。
二、全书的统一性
普通的短篇小说集是一堆散落篇章的汇集,而在《好笑的爱》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每篇故事也是单独存在的世界,但却有着某些内在的共同纽带将它们暗暗相联接,从而使得全书给人一种完整统一的感觉,仿佛是一部长篇大作。
首先,每篇故事的主题显然都和情爱有关,男女双方的年龄差距也都悬殊巨大,且男女主人公很少有名字。
其次,昆德拉使用了搭扣手段。比如同一个主角哈威尔大夫出现在两篇故事里;比如第四篇《座谈会》中弗的女朋友和第一篇“我”的女朋友都叫克拉拉;比如某些相同情景的复现等等。
(搭扣:有时是人物,有时是情景,有时更是思考或者主题动机,它们不断复现在短篇集的不同故事中(也在读者的记忆中),从而编织了一张千丝万缕的关联网。)
三、主题
全书以《好笑的爱》为名,包含七篇故事,按顺序分别是:《谁都笑不出来》《永恒欲望的金苹果》《搭车游戏》《座谈会》《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和《爱德华与上帝》。
这七篇故事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男情女爱。但这种情爱并非传统意义上恋爱、结婚的爱情经历,而是男女之间的性爱游戏、寻欢作乐的短暂情欲体验、在冲动和需求间周旋时的情感变化,以及使用的游戏计策等等。我想,这便是本书以好笑的爱为书名的原因吧。
或许,昆德拉想借用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当情爱没有了诗意和神圣时,还会剩下什么?美好的面纱通通被揭掉,爱情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没有了严肃的基础,一切都变成了滑稽可笑、赤裸裸的情欲。
我绝对认为,这应该就是昆德拉不给主人公以名字的原因所在吧。他或许想告诉我们,故事里的人物完全可以是任何人,包括你我他。
昆德拉本人曾在其作品《小说的艺术》中对《好笑的爱》做过如下解释: 不应该把《好笑的爱》这个标题理解为有趣的爱情故事。爱情的概念总是与严肃联在一起。但是好笑的爱, 属于没有严肃性的爱情(注:我认为,这里译成情爱更合适)的范畴。
四、我的结论:《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奠基之作
《好笑的爱》在昆德拉艺术创作的演变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三十岁前昆德拉创作过音乐、诗歌,甚至剧本,可谓纷繁复杂。他一直在不同领域寻觅自己的位置。
而随着《好笑的爱》的首篇故事(写于1959年)的诞生,昆德拉仿佛顿悟一般与过去做了决裂,从此开始用清醒、觉悟的小说家的目光来表达他的声音和风格。“我成为写散文的人,写小说的人,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什么人。”“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
因而,我把《好笑的爱》称为是昆德拉具有奠基性特征的作品。虽然是处女作,却是一本找到他的自我的作家之书,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不得不承认,昆德拉被称为最刻薄的作家是名副其实的。在长篇里,他文笔风格之辛辣尖锐,于那种云淡风轻的描述中被毫无留情地表现出来。其实,这本短篇合集里已经初见他这一贯的文笔和作派。
昆德拉以一种清醒和觉悟的小说家的目光,把人物刻画得露骨深刻,又充满苦涩和讽刺。全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对荒诞可笑、无奈悲凉的人性的揭露和嘲讽。所以,《好笑的爱》完全称得上和长篇一样有分量的作品。
在此,隆重地给大家推荐这部作品。毫不讳言地说,全书在创作的各个方面毫不逊色于其他作品,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昆德拉式风格,充分展示了昆德拉作为小说艺术大师的无穷魅力。
五、一点小建议
我不是一个读书效率高的人,但我是一个酷爱昆德拉作品的忠实粉丝。昆德拉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喜爱的两大作家之一,这种喜爱持续了一二十年仍然丝毫未减。
我在发布的第一篇文章《逝》正是因为阅读昆德拉的小说《不朽》所触动而创作的。之后,里的很多文章或多或少地都有受其诸多作品影响的痕迹(在我名下的文章搜索框里输入昆德拉,您一定会发现有多达五六十篇文章里都有昆德拉这个名字)。有关昆德拉的写作风格以及其他方面的很多总结,散落在我不同的文章里,也在一些总结类的文章里出现,诸如:《不朽》小结、读书小结等等,所以这里就不多赘言了。
很多读者总感觉昆德拉的书很难读,确实如此。因为昆德拉小说里的情节是支离破碎的,需要读者反复咀嚼、整合,才能将其串联起来。就连昆德拉本人都说,“如果读者漏看我小说中的一个句子,就无法理解我的小说。”
因而,有的友友在阅读他的书时,会打乱原书顺序地进行阅读。比如接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他们会先读一五部轻与重、二四部灵与肉、第三部不解之词,再读第六部伟大的进军和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
或许这样能把这本书更快地理出头绪来吧。但是,我觉得,这样反而破坏了昆德拉作品的魅力。其实,昆德拉只是借小说的躯壳来展示他的哲思和主题。打乱顺序去读他的书,便违背了昆德拉写书的初衷,或许就体会不到昆式的独特魅力。
因为,昆德拉希望: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如同漫步于阿尔卑斯山的森林一样,不是急于赶路,到达终点;而是沉醉其中,悠然自得,尽情地享受森林的静谧和蜿蜒曲折的小径风景(他那看似杂乱无序的章节正如那些纵横交错的山中小径)。同时,可以歇下脚来,沉思一下自我和自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