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

文章目录

  •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 方法一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方法一

评论(决定了文章的基础分)与分析(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高分)
分析方面,大家会遇到的两个问题:
1、缺乏分析思路,不知如何去反驳论证,或者想到分析内容耗时较长。
2、有分析思路,但说服力较弱,字数不够。

方法一:理想法
适应情况:材料在论证或阐述某个事件一定会出现恶果。
反驳思路:补充一些条件(让该事件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从而使得恶果不会出现。

方法二:极端法
适应情况:材料在论证或阐述一件事情一定会造成好的结果。
反驳思路:对这一事件去极端化,从而推导出一个不好的结果。

方法三:其他因素法
适应情况:材料在论证或阐述一件事情一定会造成好的结果。
反驳思路:该结果发生,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即需要满足其他条件)
适用的漏洞类型:论据不成立、论据支持结论但不充分。

方法四:可行性法
适应情况:材料在论证或阐述一件事情一定会造成好的结果。
反驳思路:由于缺乏某个前提,导致该做法不可行,即达不到目的。

【论效十大解题思路方法 2-4 总结】
适用的情况:材料在论证某个事件或做法能有好的结果。(措施目的类论证)
在逻辑上,常见的论证方法有:措施目的类论证和因果论证、归纳论证、统计论证措施目的类论证指的是材料主要在论证某个措施能达到某个目的,例如以下 6 年的论效真题:
措施目的类论证的材料:
23 年真题(经济类联考):加强引导管理,就能减轻学生负担
20 年真题:设立冰雪运动中心(措施),可以获得可观收益(目的)
18 年真题:物质丰富可以促进人类精神世界发展
17 年真题:利用赏罚就可以治理好臣民
14 年真题:制衡与监督可以确保企业成功
13 年真题:搞好文化建设可以提升软实力
遇到这类措施目的类论证的材料,就要优先考虑是否能用到方法 2-4(因为这类材料,就是在论证有一件事情或做法一定会造成好的结果,和方法 2-4 适用的情况是相同的),并且我们可以按如下的顺序来进行思考:
(1)是不是该措施,只是有利条件,但如果过度会起到相反效果(用极端法)
(2)是不是该措施,只是必要条件,或结论成立的条件或因素之一(用其他因素法)
(3)如果使用上述两个方法,还是没有分析思路的话,则可以考虑使用“可行性法”。即虽然这个措施确实能达到目的,但是会不会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某个前提,而导致该措施达不到目的?(用可行性法)

方法五:评价标准法
适应情况:材料对某个人物或事物表达了某种态度,或做出了某种评价(正面、负面)。
反驳思路:评价标准不合理,我们去提出更正确和合理的评价标准。
固定句式:评价 XX 是否 XX,更应该看…。列举该评价维度下 XX 的特点,因此…。
评价标准法和理想法、其他因素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 1:结论是预测的后果(理想法、其他因素法),结论是评价或态度(评价标准法)
区别 2:论据和结论有因果关系(理想法、其他因素法),论据和结论没有因果关系(评价标准法)

方法六:前后核心词概念变化法(运用频率特别高)
适应情况:论据和结论中,核心词概念发生变化。
反驳思路:指出论据和结论中核心词概念不一致(混淆概念);或运用断桥思路。
注:断桥思路,指的是我们去切断两件事情之间的逻辑关系。

方法七:核心词定义法(杠精适用)
适应情况:材料的论证,对某个核心词的理解或定义有误。
反驳思路:对该核心词做出正确的定义,从而推翻论证。

方法八:抠字眼法(杠精适用)
适应情况:实在没思路的时候。
反驳思路:抓住材料一些字眼出现的漏洞,来进行反驳。

方法九:归因不当
适应情况:材料出现事实性的陈述,并得出某个原因来解释这个事实。
反驳思路:指出归因不当,提出另有他因。

方法十:过于理想
适应情况:如果一件事达不到一个“特别理想的、完美结果”,那这件事就没有必要去做。(过于理想)
反驳思路:这件事也可以达到其他效果,那也有必要做,未必要达到特别完美的结果,才需要去做。

论证有效性分析十大思路总结
理想法
极端法
其他因素法
可行性法
评价标准法
前后核心词概念变化法
核心词定义法
抠字眼法
归因不当
过于理想

问题:掌握分析思路(10 个方法)重要,还是掌握逻辑漏洞类型重要?
逻辑漏洞类型:不当类比、以偏概全、滑坡谬误、非黑即白、忽略发展、诉诸权威、诉诸无知、分解谬误、合成谬误、数字陷阱、强加因果。

202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大家都在议论老年人还要不要继续工作的话题。我们认为,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见,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
  据统计,我国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如果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就势必会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原有平衡,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的短缺。如果老年人继续工作,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此外,老年人有权利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他们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应该继续工作。再说,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工作实质上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年人继续工作还有益于其身体健康。

如果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就势必会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原有平衡,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的短缺。
方法一:理想法
【分析角度】
主体 1-老年人:/
主体-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岗位):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劳动力的岗位减少。
【参考答案】再次,如果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就势必会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原有平衡吗?未必如此。即使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但可能还会有更多新的年轻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市场,或者社会上岗位需求量减少,那未必会造成社会劳动力短缺。

据统计,我国 2019 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 77.3 岁,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方法六:前后核心词概念变化法(运用频率特别高)
【分析角度】
老年人寿命长→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参考答案】其次,人均寿命达到了 77.3 岁,不意味着健康水平就大大提高。因为寿命长不等于健康,寿命长的老年人可能也存在着一些不致命的疾病,未必就处于健康的水平。另外,即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可能还无法达到工作所要求的身体条件,继而也无法得到“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2022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虽然是人们尊崇的德行,但这种德行其实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但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既然如此,它就得不到传播,也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退一步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既然如此,这一命题就无从谈起了。
  再者,默默无闻的善举一旦被媒体大力宣传,当事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肯定与赞赏,而这就是社会对他的回报,既然他从社会得到了回报,怎么还可以说是无私奉献呢?
  由此可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德行注定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范文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1张图片

默默无闻的善举一旦被媒体大力宣传,当事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肯定与赞赏,而这就是社会对他的回报,既然他从社会得到了回报,怎么还可以说是无私奉献呢?
方法五:评价标准法
【参考答案】即使默默无闻的善举得到回报,也可以是无私奉献。评价一个善举是否为无私奉献,主要是看做出这一举动的人是否主动要求回报(提出更合理的评价标准)。如果做出善举的当事人,在做出善举的时候本意是不图回报的,事后社会给予的回报也并非他主动索取,那他的善举仍旧可以称为是“无私奉献”。
【总结】总的来说,如果材料中出现作者对某一个事物的某一种态度,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态度,那我们可以提出另一套更合理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质疑。

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
方法七:核心词定义法(杠精适用)
【参考答案】无私奉献的精神未必是不为人知的。无私奉献指的是做出奉献的人不图回报,不想这件事让人知道,但未必是不为人知的。因为接受奉献的人,甚至旁观者都可能会把无私奉献这一善举传播出去,从而使无私奉献这一精神广为人知。

2021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实际“眼见未必为实”。从哲学上讲,事物表相不等于事物真相。我们亲眼看到的显然不是事物真相。只有将表相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看到真相。换言之,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情况,即“所见未必为实”。
  举例来说,人们都看到了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也就是说,太阳绕地球转,但是,这只是人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表象而已,其实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由此可见,眼见者未必实。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过,人们只看到了房子的“有”(有形的结构),但人们没有看到“无”(房子中无形的空间)才有实际效用。这也说明眼所见者未必实,未见者为实。
  老子还说,讲究表面的礼节是“忠信之薄”的表现。韩非解释时举例说,父母和子女因为感情深厚而不讲究礼节,可见讲究礼节是感情不深的表现。现在人们把那种客气的行为称作“见外”,也是这个道理。这其实也是一种“眼所见者未必实”的现象。因此,如果你看到有人对你很客气,就认为他对你好,那就错了。

范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2张图片

只有将表象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看到真相。
转换:不对表象加以分析,就无法看到真相。

方法一:理想法
【分析角度】
主体 1-人们:知识全面、经验丰富、认知事物能力较强。
主体 2-事物真相:真相并不复杂,已经呈现在表面,不需要分析。(例:指鼠为鸭)
【参考答案】表象未必需要加以分析才能看到真相。如果事物的真相也清晰地呈现在了表面,那我们在看到表象的同时,无需分析也能直接看到真相。另外,如果观察者知识全面、经验丰富,认知事物的能力较强,那不需要对表象进行分析也能直接看到真相。

从道理上讲,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规律。诈骗是一种邪恶的行为,最终必将被正义的力量彻底消灭。
方法六:前后核心词概念变化法(运用频率特别高)
【分析角度】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正义会彻底消灭诈骗(邪恶)
【参考答案】即使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也不意味着诈骗会被正义的力量彻底消灭。因为“战胜”不等于“彻底消灭”。战胜是指胜利的一方在某个阶段占据上风,但不代表彻底消灭了对手。
正如诈骗,被正义战胜后,可能过一段时间又会有更高级、更新颖的骗术重新出现,那又如何能认为“诈骗会被正义彻底消灭”呢?

2020

北京将联手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中国南方的一家公司决定在本地投资建立一家商业性的冰雪运动中心。这家公司认为,该中心一旦投入运营,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是因为:
  北京与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必然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热潮。中国南方许多人从未有过冰雪运动的经历,会出于好奇心而投身于冰雪运动,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商机,不能轻易错过。
  而且,冰雪运动与广场舞、跑步等不一样,需要一定的运动用品,例如冰鞋、滑雪板与运动服装,等等。这些运动用品价格不菲而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如果在开展商业性冰雪运动的同时也经营冬季运动用品,则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另外,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相对于网络商业,人们更青睐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而商业性冰雪运动正是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无疑具有光明的前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3张图片

而且,冰雪运动与广场舞、跑步不一样,需要一定的运动用品,例如冰鞋、滑雪板与运动服等等。这些运动用品价格不菲而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
方法二:极端法
【参考答案】运动用品价格不菲,未必会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如果这些运动用品的价格过高(极端化),超出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那可能导致这些运动用品销量不佳,市场上购买的人数较少,从而未必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

而且,冰雪运动与广场舞、跑步不一样,需要一定的运动用品,例如冰鞋、滑雪板与运动服等等。这些运动用品价格不菲而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
【参考答案】再次,运动用品价格不菲未必就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利润还与产品的成本有关、销量等因素有关。如果本身产品成本较高,或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商品销量不佳,那即使售价高,这些运动用品的商业利润也未必高。

2019

有人认为选择越多越快乐,其理由是:人的选择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所以就越快乐。其实,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乐 ”一个人知足了才会感到快乐,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而追求无穷的选择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那就只会感到痛苦。
  再说,在做出每一个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精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事实也正是如此 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还有,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由于选择失误而产生的后悔就越多,因而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多 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如果没有高铁可选,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其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肯定有优劣之分 人们做出某一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 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4张图片

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方法一:理想法
【分析角度】
主体 1-我们:个人目标明确、自我认知清晰、筛选能力较强
主体 2-选择/选项:最优、最适合的选项一目了然
【参考答案】首先,选择越多,我们在分析选项时未必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个人有比较强的筛选能力,且目标十分明确,或者选择中最优、最适合自己的选项很容易筛选出来,那即使选择越多,也未必需要在分析选项时付出更多努力。

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方法一:理想法
【分析角度】
主体 1-我们:掌握了做题方法、熟知出题人套路
主体 2-选择题:题目简单、通过题干可以直接推理演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做选择题时,选择越多也未必越麻烦、越感到痛苦。如果我们熟知出题人套路,或者题目较为简单、可以从题干直接推理演算出正确答案,那不需要去逐一分析选项也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因此选项越多选择起来也未必会更加麻烦。

2018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5张图片

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方法九:归因不当
【参考答案】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未必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股民没有选好股票、痛苦不已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缺乏股票投资经验,或者是市场环境不佳、股市低迷,而未必是因为可选的股票太多。
【思考】归因不当和其他因素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归因不当适用“果因推理”,而其他因素法适用“因果推理”。

2017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 套理论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 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 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这样,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就无法藏身,就是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6张图片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简化:设立监察官制度,会让监察官(以权谋私者)和其他官吏共谋私利。

方法一:理想法
【分析角度】
主体 1-监察官制度:设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缺乏奖惩的监督是无效的)
主体 2-监察官、其他官吏:存在利益冲突、监察官认为私利微不足道、其他官吏不愿放弃部分利益
【参考答案 1】再次,设置监察官的方式未必会使监察官和官员共谋私利。如果国君对监察官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让监察官制止以权谋私行为时能获得更大的奖赏、共谋私利会遭到严峻的惩罚,那监察官正是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会更加尽职地履行职责。
【参考答案 2】再次,设置监察官的方式未必会使监察官和官员共谋私利。如果监察官和其他官吏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监察官认为共谋所获得的私利微不足道,并不值得花费时间与精力,那监察官即使好利恶害,也未必会选择与其他官吏共谋私利。

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方法三:其他因素法
【参考答案】首先,材料认为“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未必过于绝对”。因为赏罚分明并非影响臣民治理的唯一因素,能否治理好臣民,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治安管理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有关(列举其他因素)。试想,如果国家经济落后、治安管理水平较差、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动荡,那即使赏罚分明,又如何能治理好臣民呢?

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这样,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就无法藏身,就是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方法四:可行性法
简化: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和揭发官员,那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参考答案】最后,利用赏罚促使臣民去监督就可防止以权谋私,未免过于理想化。相互检举的前提条件是官员以权谋私的举动是为人知的。如果的确以权谋私,但这一行为他人并不知道(前提不满足),又如何检举揭发呢?因此,利用赏罚促使臣民去监督未必可以防止以权谋私。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此,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方法十:过于理想
【参考答案】廉政建设的关键,不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即使不存在不追求私利的廉洁之士,但是每个人之间追求私利的程度可能不一样。如果在选拔官员时能选拔那些不过于注重私利的人士,那么也有助于廉政建设。

2016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 2011 年减少了 345 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 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 2015 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 1. 06 ,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因此,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 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 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 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7张图片

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方法六:前后核心词概念变化法(运用频率特别高)
【分析角度】
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参考答案】其次,“长三角的用工荒”推不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为长三角本就处于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本身较高,但我国其他地区未必如此,因此并不能就此直接推出全国的用工水平。
提示:前后核心词概念变化法,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一定要重视,有时候有一定难度,不易发现。

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方法九:归因不当
【参考答案】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未必能说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可能是因为岗位需求和劳动力的专业能力、求职意愿不匹配。例如市场上岗位需求的大多数是工人或高端技术人才,而劳动力供给则大部分是大学生,那也可能导致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2015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 。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次,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对不时之需。 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 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8张图片
方法一:理想法
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
【分析角度】
主体 1-人们:购买替代品
主体 2-生产不足的产品:生产不足的产品并不是衣服和食物
【参考答案】再次,生产不足未必会让人们缺衣少食。如果生产不足的商品存在替代品,那人们也许会去购买替代品,这样人们未必会缺衣少食。另外,如果生产不足的商品是非生活必需品,例如珠宝、汽车等,那即使供不应求,也无法得到“人们会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这一结论。

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方法七:核心词定义法(杠精适用)
【参考答案】材料认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生产过剩指的是厂家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已经满足了现时的需求和储备的需求之外,还有大量过剩。因此,生产过剩的产品已经不适合再用来增加物资储备,那也会造成浪费。

2014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到纠正。
  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9张图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方法三:其他因素法
【参考答案】制衡与监督是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则,也未必能保证企业成功。制衡与监督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则,只能保障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如果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营销能力欠佳、创新能力不足,那企业仅仅依靠制衡与监督也未必能成功。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论据: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结论:制衡与监督可以保证管理制度实施有效

方法三:其他因素法
【参考答案 1】监督机制未必能确保管理者不敷衍塞责。因为为了保障“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不仅需要监督机制,可能还需要适当的奖惩机制等诸多机制进行配合(列举其他因素)。
如果仅仅有监督机制,但缺乏有威慑力的惩罚机制,那管理者也可能会继续敷衍塞责。
【参考答案 2】其次,即使监督使得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也可能无法保证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受管理者主观态度、执行能力、思维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列举其他因素),不敷衍塞责只是主观态度的一个方面,如果管理者能力低下思维混乱,企业运营无秩序,那如何去管理制度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呢?

所谓制衡,是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
方法四:可行性法
【参考答案】制衡使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也未必可以保证任何人不滥用权力。即使制衡可以使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但是如果滥用权力的现象比较隐蔽,很难被发现(前提不满足),那制衡的功能也无法实现。

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极端法解题】绝对的平等(极端法),会让能力高和职位高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权力来行使岗位职责,那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
【其他因素法解题】企业的和谐与稳定还取决于公司的运营状况、管理制度、薪酬水平等因素(列举其他因素)。如果公司运营状况不佳、管理制度有缺陷、薪酬水平无法满足员工预期,那仅靠平等也无法保证企业内部和谐稳定。
【可行性法解题】平等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但是在员工当中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不满足前提),那也未必能保证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
方法七:核心词定义法(杠精适用)
【参考答案】权力平衡并不等同于权力平等。权力平衡指的是各个权力相互制约达到平衡,但是彼此的权力大小并不相等。而权力平等是指各方的权力完全相同。

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方法八:抠字眼法(杠精适用)
【参考答案】平等观念成立企业管理理念,未必能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即使平等观念成为了企业管理理念,但是在员工与管理层的行为中却得不到具体执行与落实,那么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的管理理念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2013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篇——按大小作文分类——小作文_第10张图片

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方法二:极端法
【参考答案】材料认为“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一论证值得商榷。如果两国的文化差异过大,甚至完全对立(极端化),那一国的文化可能会遭到他国的屏蔽和抹杀,而未必是关注。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方法三:其他因素法
论据:文化影响力是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结论:搞好文化建设就能增强软实力
【参考答案】首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文化建设”这一观点不免过于绝对。即使文化的影响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软实力还体现在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国家的制度建设等其他方面(列举其他因素)。如果仅仅搞好了文化建设,但忽略了对教育发展水平、制度建设等其他方面的提升,那国家的软实力也未必能得到增强。
【固定句式】结果的发生还取决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果某某因素不满足,那结果也未必发生。

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方法八:抠字眼法(杠精适用)
【参考答案】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不代表能扩大文化影响力。更多的文艺作品创造并不等同于更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宣扬,如果只是同一种观念的反复呈现,怎么能扩大文化影响力,又怎么能增强软实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管理类联考—知识+记忆篇,MBA,EME,管理类联考,考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