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午餐时间,忽然发现两个女儿用筷子的手法很别扭。其实为了教会她们正确的使用筷子,我从她们四五岁开始,就陆续引入各种卡通造型的辅助工具和练习工具,引导她们学习使用筷子,可稚嫩的小手指挑战了无数次,甚至影响了吃饭大事。终于,意识形态让位于吃饱肚子,于是搁置争议,拿筷子的训练便不了了之。

如今姐妹俩都早已进入学龄,手指的力量已长足进步,是时候进行技术攻关,完成学会正确拿筷子这一历史任务了。于是,攻关硬指标下达:这顿饭要学会,下顿饭要熟练!

伴随着艰难别扭的重新学习拿筷子动作,两人的各种疑问随即产生……

妹妹问:筷子是怎么来的?为啥不用勺子叉子?

自然界两根树枝稍作修整就可以做为餐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筷子应运而生。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三千年久远的历史,浓缩了中国人的智慧。”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中国文化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民以食为天”,在芸芸众生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精妙的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智慧。

西方的刀叉,切割、戳扎,锋利尖锐,入侵破坏;中国的筷子,掌控,夹取,拿捏有度,平和安宁。

有学者根据饮食习惯,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即筷子文化圈、手指取食圈、刀叉取食圈,分别对应不同的文明地域。我们作为筷子文化圈的必然传承人,会用筷子是中华民族的基本功,更是中华文化的身份证。

答案深远而复杂,姐妹俩似懂非懂的听着。于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回答妹妹:中国人聪明就发明了筷子,用筷子的人才聪明!

姐姐问:为什么筷子是两根?

这个问题好!

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

对称,中庸。

和谐之道和平衡之美。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阴阳为二,地下为阴,上天为阳,天地共生;不动为阴,主动为阳,是为两仪之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来来来,同学们请看好:两根筷子下边这根固定不动,三根手指控制上边这根为主动,上下配合方得美味。

控制住下边这根,叫做好人,运用好上边这根,叫做好事,只有做个好人,才能做出好事,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精神和肉体,思想和物质,在一双筷子里协调融合,缺一不可。

拿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方,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随时拿对筷子,才能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长,寓意着我们人类的七情六欲,正确的把握好筷子,告诫我们要时刻控制好我们的欲望……

妹妹问:筷子为什么是一头圆一头方?方的这头压着手指好硌。

筷子一头方有棱角,放在桌上不会滚落,圆的一头没有棱角,可以以最小圆切线接触食物,同时最大限度的不破坏所夹取的食材的形状。

筷子是工具,用手抓着吃,相当于自己亲自动手干,用筷子夹着吃,相当于通过使用管理体系和团队来完成任务。有人说,尽量都自己干不就行了呗,于是想起一个段子:印度人说:“我们用手就可以吃任何食物”,中国人说:“走,请你吃火锅……”

圆象征着天,方象征着地,对应着天圆地方,规则和圆融共生,才能天长地久。硌一硌手指,会时刻提醒你规则的存在,时刻提醒你和团队搭档的磨合。当你不觉得硌了,就同时掌握了规则和圆融。

理论指导实践,姐妹俩这顿饭吃的时间很长,姐姐有基础,简单引导便迅速掌握;妹妹几乎算是初学,摸索尝试着把饭菜一口口拨进嘴里。数次分解动作,终于可以固定了下边这根筷子,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只待掌握操控好上边的那根筷子的技巧,便可大功告成。

为了提高效率,我便拿出了一罐妹妹最爱吃的花生,嘱咐她用筷子夹出至少二十粒,达到了二十粒就可以全部吃掉(平日担心她吃多上火会严格限制)。果然,这个KPI非常有效,妹妹独自在客厅茶几上练习……静悄悄的半小时后,她欢快的报喜:“爸爸,我夹了三十粒啦,可以都吃掉吗?”

一顿饭,一罐花生,顺利解决战斗。之前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辅助练习工具,浪费了。

姐妹俩争相展示着用筷子的“高超技艺”,享受着学成出师的快乐。妹妹夹起一粒花生,颤颤巍巍的送进我的嘴里,咀嚼,咽下,花生齿颊留香,心里温暖舒畅,我哈哈大笑,开心不已。

这个喜悦,是父亲对孩子传授了一项受用终身的技能后的喜悦,大概也是每个中国人传承了祖先文化给下一代的后的喜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