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第五章

我们看到高僧大德为世人讲经说法,暂且不说他对佛法的修为,就是坐在那里一讲几个小时这也是需功夫的。所以说佛祖如来在这一品中单独提出“行、住、坐、卧”四相,不是简单一提,必有劝世之为。当然后世之人也对“行、住、坐、卧”进行了理论上升华与总结,并将四相定义为四威仪。四威仪出自菩萨善戒经, 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四威仪要求这四种身体形态要正确,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仪态,说道很多,做起来也麻烦,一般人很难做标准。四威仪中的行,要求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无滞无碍,即不急不躁、从容自在,避免在行走中凝神思考、左顾右盼、摇头晃肩、扭腰摆臀、疲疲塌塌。站立时要求头项正直、全身挺拔,避免耸肩耷头、含腹垮腰。坐时要上身端正、下盘稳固,避免歪头垂头、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倚墙靠柱。睡卧时要求右侧卧(这与现代养生的要求一致),上身挺直,两腿相叠稍曲,叫“吉祥卧”。四威仪除了防病,还可健身。在日常生活的行、立、坐、卧中,一方面要注意姿势、威仪,另一方面,即使姿势正确,也不可时间太长,“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针对这些情况,《黄帝内经》提出久立者宜卧,久卧者宜行,久行者宜坐,久坐者宜动。世人大多数为亚健康,主要原因就是作息不规律,更不要说做到四威仪了。

 佛法的伟大处就在于这么接地气,这么亲民,这也是佛教能根植于民间千年不倒并兴旺发达的原因。《金刚经》的深奥在于太过于自然而然了,自然的让人感觉就是一篇师徒之间的对话,聊得就是关于修行中一些事,并不是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正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自然之事,让我们悟到了顺势而为,道法自然的真理。四威仪中,我们看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量。 

这一品中佛说:”是人不解我所说义.“那么是什么”义“世人没有明白或是没有理解呢?我想这里的“义”,就是对“如来”二字的理解与看法。前一品中说“如来”不可以相观,而又非无相,相本是法所现,所以对于法,就不能说断灭相,而又不可著于法,直说到法无我,得成于忍,知一切法无我,则般若现矣。得成于忍,则波罗蜜可证矣。由此推而极之,即是如来矣。如来者,诸法如意,即圣人从心所欲,不踰矩也,何有来去坐卧。世人不解如来之义,就是不悟圆妙真谛,住于如来名子相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