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

家庭教育,决定人生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儿童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人。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当中充当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何为“家庭教育”?这个问题引人深思。鲁迅先生曾经批评一些家长“只会做孩子之父,不会做人父”。这句话说明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性缺失

谈到“家庭教育”,家长最敏感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这让我不经意间想起今年的高考作文,这是一幅让人深思的漫画:两个不同背景下成长的小孩因不同分数而带来不同的结果,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这实在是让人心痛的画面,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只定义在“分数”上,分数已代表着一切,代表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成功与否,代表着孩子的成功与否,这种唯分数论,逐渐泯灭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逐渐迷失了自我,只知道是为学习而学习,为分数而学习。家长过度、急切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却忽略了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塑造的品行,却忽略了孩子在成长中情感的发展。

当复旦大学投毒案掀起千层波浪时,成功=分数?此方程式发人深省,复旦大学的两名天之骄子可谓是站在分数金字塔的顶端,却因矛盾而做出这种夺取他人性命的伤天害理之事,是教育出现的随机误差?抑或是教育本身就是错的?这一切该归因何处?事实告诉我们,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因此,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品性的教育无为是最重要的。

输不起

如今,更多的家长要让孩子“赢”,“成龙成凤”。可有些家长让孩子赢得了一时,却输了一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无时无刻不在天下父母的脑海里游荡,他们在把孩子带来这世界,就害怕孩子以后追赶不上别人,处处攀比,事事竞争。让孩子一直奔跑着赛场上,觉得赢了每一场比赛就赢了整个人生。须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由于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往往会被定义为事事要赢,而惧怕失败,一遇到挫折心理就承受不住,而产生极端的后果—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高考前自杀自残的新闻。“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无非是家长输不起,而给孩子无形的压力。《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原本最无私原始的爱,因爱错了方式而变了味;因输不起,而让孩子输掉了一世!

正视家庭教育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马云、黄洋等人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教育亦是如此,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众多的学习任务充斥着孩子的每一分钟,家长的高期盼则成了孩子成长的残酷枷锁,将孩子们的梦敲得支离破碎。教育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学习机器,亦不是考试机器,而是一个高素质者。

环境决定论的提出者——心理学家华生曾说,给我一个环境,一批孩子,我能将他们培养成教师、医生、政客等。华生曾认为环境,即家庭、学校是塑造孩子成长的决定因素。教育教学需要合力,单凭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可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得到家庭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才能更好地提出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人生如同一张画纸,有五彩缤纷的一刻,亦有黑白的一刻,一次失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优秀与否。教育亦如此,分数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教育的成败,亦不能决定人的成败与否。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智力和机遇各占20%,剩下的60%就是情感因素了。”因此,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包括交际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品行的塑造等。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成功,90%来自于家庭教育。让我们携手共创孩子美好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