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老有所养”的重要实现形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压力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社区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由北京市社科联主办的2019年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华夏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专场 “北京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居家养老研究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关键是要构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翟振武教授指出,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制定采取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的基础。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后果,它源自于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经历老龄化的过程,但老龄化的特征却不尽相同。联合国的老龄化报告曾概括了人口老龄化 “普遍、 深刻、 持续、 不可逆”的四个特点。中国未来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是必然的,受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收入、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未来生育率在较低水平波动也是必然的。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把重点放到完善社会与经济制度上,以适应老龄社会。

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是最核心的问题。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健康服务处齐新杰处长介绍了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我国第一个关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意见》围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6个环节,提出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到2022年,基本建立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齐新杰表示, 《意见》的印发实施,对加强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老年人健康水平不仅受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还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艾斌副教授认为,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富裕国家行列的宏观场域转换将经由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使得个人获得医疗资源的差异大幅度缩小,而行为秉性、生活方式等内源性因素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将更加显著,这是我国今后消除健康不平等的介入政策的新课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赵玉峰助理研究员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对老年人休闲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休闲活动可以分为运动类、社交类、技巧类三种类型,其中技巧类休闲活动有助于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的风险。具体而言,技巧类休闲活动中的下棋、打牌、上网都可以显著降低心理抑郁的风险。

如何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李伯华研究员提出,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来说,不仅需要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同时还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后者根据老人的特殊需要而量身打造。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建立简单实用的社区居家养老小型数据库,搞好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尤为重要。智慧华川养老 (北京) 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河指出,当老年人不清楚养老服务政策、不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资源时, 社区 “养老顾问” 便是老年人的“包打听” “全知道”,要建立完善社区“养老顾问”制度,在养老服务资源与老年人之间架起沟通 “桥梁”,促进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对称、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优化。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吕红平教授认为,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诊所、社区工作站等场所,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老龄适应性培训讲座,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努力形成低龄健康老年人帮助高龄体弱老年人的接力,是一种必要的社区居家养老形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区居家养老:“老有所养”的重要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