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相信那个最好的安排

唐家三少发文:“我的木子走了。”

这个消息,让我有点震惊。说实话,关于这位可谓“勤奋至极”的网络作家的网络小说,我其实并无接触。这样的文学形式可谓应运而生,虽说不能算和经典文学冲突,但毕竟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粗俗肤浅、批量生产之类的词语。当然其实没有读过,所以对于作品没有话语权。但是今天要来说的,是作品质量之外的唐家三少。

他说他最开始的时候,叫过“大少、二少、三少”。“三少”,人们比较喜欢,他就叫三少了。开始写的时候,也没有多少雄心,就是发现写出来的故事有人看,然后就在热爱和毅力之下,坚持了十几年。真得是坚持了十几年,没有一天间断,并且每一天的更新量都在六千字左右。这绝非假话,是货真价实得每一天六千。仅这一点,就击败了绝大部分人。你当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样的产量,不就是和“匠心”背道而驰吗?但是事物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就看你是总是盯着别人的弱点看,还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了。

我们可以反观自己,其实不管是谁,都有情绪的低谷,会有情绪高涨的时候,也会有怀疑世界的时候,不能放弃的时候都想放弃,更何况唐家三少那种情况——没有谁规定他必须每天更新,那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天分,获得了经济上的回馈。但是,那个一直支撑他的妻子却病倒了,直到永远离开了他。

以前我思考这类问题时,总是觉得这个世界的那个“安排者”,他真得好残忍,总让人们遭遇不幸。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有天分的人还是没有天分的人,都有自己的劫数。

我发现风光如倪萍,她的孩子居然重病,让她倾家荡产带着孩子在美国辗转十年,自己也从魅力无限的主持人变成了只为孩子鞍前马后的妈妈;我发现天才如王菲,她的宝贝女儿却不幸兔唇。以至于我们熟悉的贝多芬、梵高之名流,同样各有各的不幸,绝非要把别人的不幸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只是在想,为何为人如此艰辛,即使有些人被赋予某种天分,可以在生活的物质层面相对轻而易举,但是他们却不可避免得遭受着我们避之不及的不幸。

纵然他们有某种天分,得到的成功有机遇幸运的成分,那也不是他们的错,更何况有天分的人并不在少数,还有更多的人,恰恰因为不够勤奋,“暴殄”天分。这些能够进入我们视野的人,他们自有个人的优异和常人所不能及之处,却偏偏要去遭受如此剧痛,可谓再残忍不过。有天分的人如此,平凡普通的人,更是如此了,原本生活就要更艰辛一些,走得就要更慢一些,如果再遭受意外,无疑更是难承其重。

只是后来,当我一次又一次思索这些不幸,当我的朋友在生父的不幸离世中挺过来,遇到自己的幸福,获得很美满的婚姻,我突然醒悟过来。其实是我想问题的方式错了,你心里是怎样的,世界就是怎样的。就像你可以去论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样,你其实也可以换个角度“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一无所有的,我们作为一个索取者成长至成年,所以我们都是幸运者与被眷顾者,这才是最开始的状态。所以,那些我们遭受的不幸,绝不是说一种惩罚,也不是因为上天赋予了你一些美好的东西,就要通过另外的痛苦的方式将其剥夺。

而是说,我们带着幸运和眷顾来到这世上,那个冥冥之中的“安排者”,看到我们遭受不幸,他和我们同样痛心疾首,他努力替我们鸣不平,他会帮我们争取补偿,我们承受的不幸的分量,就是我们获得补偿的筹码。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争气,要坚强,要勇于抗争,不管遇到什么,都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强大,承受必须承受的一切,只要我们能坚持下来,只要我们能挺过去,一切也就过去了。而我们能够挺过去,无疑意味着,我们等到了“安排者”补偿我们的机遇,而不是自我放弃,连同“被补偿”的机会一起舍弃。

我想,既然不是惩罚,不是残忍,上天对于唐家三少勤奋的奖赏,或许就是他深爱的妻子李默。收回李默,让他承受切肤之痛,最终会在下一个拐角给他补偿,而这补偿,与他现在所承受的,一定相当。

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总该坚持到自己被补偿的那一刻。没有其他任何事物可以辜负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否还相信那个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