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细节》读后感3

  “博爱的倡导者爱的是抽象的人类,但却不爱具体的人类。博爱的信奉者很容易因着对理想人类的爱,而仇视现世的具体之人。想象中的人类越可爱,越是觉得身边之人乏味恶心。因为抽象的人类如此可爱,而具体的人如此麻烦。对抽象的人类的爱是无需付出代价的,凭空想象,收放自如。但对具体的人的爱则总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真正的爱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牺牲越大,爱心也就越大。无需付出代价的爱不是为了欺骗自己,就是为了欺骗他人。”


  在以往的阅读中,我很喜欢卢梭的作品,虽然这种喜欢比较片面,但我相信自己的直觉,我在卢梭身上看到了自已一直信奉的自由,他对人性的洞察力,我深表钦佩,他那句名言,“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触动着我。直到阅读罗翔老师的【法治的细节】,我知道自己局限了,卢梭的博爱,在我看来是完全虚拟的,是一种光想但却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的空想,举个例子,在你亲眼看着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与其在那悲天悯地,想象着这个世界别的角落也有类似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如实实在在的递上一个热腾腾的包子来的实在,卢梭,他便是那种只爱抽象的人,根本不爱具体的人,他甚至做出了,和女佣通奸,把生下来的五个孩子送往孤儿院抚养的举动,说实话,令我十分诧异,很另类,之后还在作品【忏悔录】中为自己辩护,他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有时间来关心自己的孩子,这一行动看似博爱,但我无法理解,在我看来,还是信奉那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逻辑,任何事情,无论是抽象还是虚拟,都应该从小处着手,只有把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处理好了,才可以谈到大事,只有把小爱畅行好了,才谈得到大爱、博爱。


  很多事情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象中的人确实会很可爱,你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去想象,但现实很多时候却是一地鸡毛,你很多时候还会看到人类的阴暗面,自私,冷血等,但又能怎么办?你处于现实世界,必须得面对这一切,甚至你还不得不说服自己去苦中作乐,去找周围事物的闪光点,去努力的中和生活。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偏爱抽象的人,只是因为抽象的人无需付出代价,可以凭空想象,甚至是收放自如,但对于具体的人呢?你必须的付出大量的时间,时常付出代价,有牺牲,并且,还不一定是百分百美满的结局,大多还不得不收获不得已的失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反衬,美丽需要丑陋做对比,爱需要恨来反衬,可以说,一切美好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不美好才显得更加的美好,就像,有爱才有恨,爱与仇恨相对应,离开了仇恨,爱也无法理解,甚至变得寡淡。


  总的说来,卢梭的做法,每个人看法也不同,就好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肯定也有人觉得我的想法局限,我承认,但我仍然想表达的是,学会去面对真实,与真实友好相处,这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才是最实际的一种选择,很多人仅仅因为活着,就拼尽了全力,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少添麻烦,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许将来的一天,我也可以博爱,但一定会是付出实际的那种,我可以支援偏远山区的教育物资,可以资助一些家庭收入微薄,无法支撑学业负担的学子,我内心深处埋藏着善意的种子,而现在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拥有一块肥袄的土壤,以便可以给需要的树苗以养分,希望可以为这个社会付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个感受,今天尤其明显,特别是在我看到新闻-美国纽约,地铁十多个民众被歹徒重伤的新闻,我真的无比庆幸生活在这么一个安全国家,也希望,祖国可以日益强盛,未来一片欣欣向荣。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治的细节》读后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