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60 你是不是也经常说“等有时间再做”?(学习资料)

说到时间大家可能都知道时间成本,但其实还有一个概念大家得要更加留意一下,就比“复利”还厉害的“复时间”

说到巴菲特。这位拥有好几家公司,几十万员工的投资巨匠,职业生涯80%的时间都用在阅读上面。不像我们每天拿着手机,大量阅读着碎片信息,这是信息焦虑症。

他老人家工作时间读的是财报和工作报告,休息时间看的是报纸和书籍。此外,他每天都要运动;日程表上还排着理发、弹吉他(弹得非常不错)……

似乎有钱人都不像我们这般忙碌?

每天努力勤奋工作,疲于应付大小琐事,却难有翻身之日。

也许巴菲特真正牛逼的财富,不仅仅是金钱产生的复利,而是大家都忽略了的“复时间”

智力资本永远胜过金融资本

和复利用赚来的钱赚更多利润一样,复时间也是用赚来的时间交换更多的价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就像下面的“花时间坐标”一样。


我每天路程上读了好几本书,学了好几位大神的课程,以至于当我拿起一本书就知道他要讲什么,看了目录就能判断是不是值的时候,我知道,复时间起效果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上班路程稍远的朋友,你们有相对比较大块的零碎时间来专注做一件事情,不管是阅读还是学课程,甚至是打游戏,都能让你达到一定的境界!

尽管这些时间没有让你的资产马上得到增值,却让你的智力资本得到了增长,潜在的机会是,你的资产有可能因为智力资本的增长而获得更高倍的增长!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投资大鳄的名言:“智力资本永远胜过金融资本”

复时间不止是复用时间

我们把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事情拉出一个四象限出来:



在这个“搞事情四象限”里面,“占用时间”是零碎时间,一般我们可以认为在两个小时以下。

1、占用时间多,又不能产生效益的事情,不要搞。比如:玩游戏、看偶像剧(相关从业者除外)

2、占用时间多,产出效益高的事情,你要衡量一下,是不是你需要的,如果是,干之;如果不是,你就把时间放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3、占用时间少,但是效益低的事情,也许是你做事情的方式错了,看看能不能改进。

4、占用时间少,但可以获取很高效益的事情,搞之!

专门开辟出一段时间,用在占用时间少,获取效益高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能收获巨大的收益!这就是很好的复时间利用方法。

这里有几种成功人士都在用的“复时间”活动,你应该可以立即应用到你的生活中:

1、记笔记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偶尔有顿悟,等到要再次寻找的时候,当初的灵感已经从记忆里消失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它出现的时候,就抓住它,把它记下来。

我个人的经验是用一个笔记APP,记下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隔段时间就去翻翻看,你会惊讶地好像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而这些灵感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你日后的指引。写日记也同理。

2、健身

巴菲特喜欢喝可乐,不光是因为他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他还喜欢吃汉堡、薯条、冰淇淋。

我也喜欢吃,为什么我不是巴菲特?

重点是,2007年,巴菲特的医生告诉他,要么健康饮食,要么保持运动。巴菲特实在舍不得放弃美食,所以选择了运动。这个好习惯对他日后的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帮助他战胜了前列腺癌。

很多成功人士都保持着良好的健身习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看一下你们的“王爸爸”一天的行程单:


早上四点就起来健身了。

3、打盹

打个盹可以大幅提升学习能力、记忆力、提升工作效率。“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早已成为广大办公室人士颠覆不破的真理。“小睡一小时在巩固学习方面,几乎和你晚上8小时的睡眠有相同的效益。”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成果。

我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每天中午打盹十五分钟,一下午都能精力充沛!

4、阅读

是最值得投入时间的事情,是最符合低投入高回报的事情。

牛人几乎都离不开阅读:扎克伯格每两周读一本书;巴菲特每天阅读500页;查理芒格被戏称为“长着两条腿的图书馆”……

国内的俞敏洪曾经三个月读六十本书,平均一天半一本。

看这张照片:


俞敏洪坐在角落的一隅,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地点是北京人民大会堂,他正在等着去开会。

5、交流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个人的作用,而是基于那些创造性的组合。

像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陈(他老婆)……像国内的阿里十八罗汉;腾讯五虎将;小米七人……可以交流的伙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追求小而精的专业交流,避免鱼龙混杂的大圈子讨论,那是浪费时间!

最后,像复利是把利息一次次地滚入本金一样,复时间也是一次一次地把时间投入到产生高效益的事情上去。

你不要奢望一次性的幸运,只有重复地利用这些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才能获得巨大的效益!这些方法对世界上杰出的人物有用,对你,也同样适用。

从每天花一个小时投入到上面的任何一个“复时间”活动开始吧!

 不要总是想着等有时间了再做,而往往你就毁在“等有时间再做”

科科是写美食专栏的旅行达人,美食加旅行的标签,很容易让人觉得她活得特别悠闲。

她在一家著名的科技企业做策划总监,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旅行与美食的时间从哪里来?”我问。

“挤。”她答得很干脆

出于好奇,我打听她的作息表。她的午餐基本是在外面解决。

跟我们每天晚上搭配好第二天出门的衣服一样,她每天晚上用半个小时研究城中的餐厅资讯,决定第二天午餐吃什么。吃完饭又花十分钟做简单的测评记录。

小长假只要不加班,她都会去还没被开发或者过度开发的地方旅行。

至于出国旅行,属于年度豪华计划,她通常把年假与春节拼在一起。用大半年时间做攻略,每一间酒店,每一餐饭都不浪费,攻略细致到标注日出日落时间。

科科的旅行攻略做得好、线路新奇,去一个地方回来,可以写出好多篇文章。以至大家误解,以为她每天都在吃喝玩乐。

“就是因为工作太忙,才对吃喝玩乐保持极大的好奇心,愿意深研,十天的旅行,做300天的前戏。”

科科说,人对幸福的敏锐度,来源于饥渴感。她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因为很忙,才加倍努力地珍惜每一次美食与旅行的机会。

她形容自己与旅行、美食的关系是,“穷小子一年一次高潮,每一次都费尽心思。”

很多人喜欢将无法取悦自己、陪伴家人、做喜欢的事情,归因于没时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的那些懂生活、爱自己、耐心陪伴家人的人,反倒都是像科科这样的大忙人。

忙中偷出的闲,我们才愿意珍惜、经营,让它产生加倍的幸福感。如果单纯只有闲,时间流逝,想做的事情很容易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

你那么忙,哪有时间陪伴家人、过有趣的生活?

答案是忙中偷闲,并且想办法让空闲的时间,像烟花一样,照亮平淡乏味的生活。

因为陪孩子的时间不多,每一次陪伴,都要求自己全心全意走进孩子的生活,与他们说天真烂漫的话,做幼稚可爱的事。

我身边有朋友,在事业上升期,为了陪伴孩子,全职回家了。但很快,我发现她根本没做到像辞职之前说的那样,陪孩子去旅行,给孩子读绘本,跟孩子一起画画、弹钢琴。

我去她家,经常发现她在追剧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孩子一个人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

我没有责怪这位朋友,相反,特别理解。

这就是人性。

当你有很多时间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再精打细算地珍惜你的时间;当你觉得随时都可以陪伴孩子与家人的时候,也不会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提高陪伴质量。

所以,如果有一件事,你很想去做,千万不要说“等我闲了再做”。这是无限拖延的借口。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件事,你想做,就可以立刻开始。

忙中偷闲去做喜欢的事,不仅逼你学会管理时间,它带来的成就感,还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自信。

不仅仅是休闲玩乐,忙中偷闲也能成大事。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一部获奖小说《且听风吟》就是忙中偷闲的结果。

我喜欢村上春树,不仅喜欢他的作品,更欣赏他的生活态度。

他大学没毕业就跟太太一起创业,借钱开了爵士乐酒吧。

好不容易还清这家店的欠款,房东却要收回店面。他们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重起炉灶,又背了一身债。

开店期间,村上春树忙中偷闲地完成了早稻田大学的学位。一般人四年拿到的学位,他花了七年。

他形容自己开店那几年:除了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然而,当想要写小说的时候,他当天下午就去买了笔和纸,每天深夜关店以后,写一会儿。不到5万字的中篇小说,村上春树写了半年。

在村上春树自传体散文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写到:“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每个人都是奇怪的。在悠闲中很容易将自己放纵为一事无成,甚至连快乐都没有了——不是真的不快乐,而是快乐来得太容易,对它的感觉就会迟钝。

反倒是那些忙中偷闲成就的事情,我们会永远记得,并且深深感到珍惜与自豪。

“等有时间再做”的真正含义是,闲得无聊再去做。

只有不重要的事情,才应该被摆在这样的位置。那些你喜欢的事、对你重要的事,无论多忙都可以抽时间去做。

时间最严苛无情,人生几十年,每分每秒都摆在那里,时间一到,Game over,连乔布斯这样的大神都逃不过;

时间又最宽容多情,有人的一生波澜壮阔、海阔天空,一辈子抵几辈子过,而有人,永远在没时间、没机会、没心情中任时光流逝。

如果你总以没时间为借口,时间就是你的敌人,如果你肯挤一挤,时间就是你的朋友。而复时间的威力,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49/360 你是不是也经常说“等有时间再做”?(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