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内心的小孩

本以为去年一年我一无所获,可是到了年底,我突然意识到我2021年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当然这里要感谢我的爱人一直帮助我,包容我,也正是这份亲密关系中的矛盾给我带来的伤痛促使我不断的反思自己。

今年,我突然意识到,我理性和我的感性开始有了一些“分歧”,当我感受的伤害时,我会用理性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他指责你,批评你,只针对你的某种言行,他不是针对你这个人。他不会因为这件事而不爱你甚至厌弃你,你现在这么难过是因为心里住着的那个小孩害怕被人抛弃,而你现在是大人了,你可以处理好这一切。”我开始体会到事实与感觉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有人对我提出批评与指责只是为了表达“这件事可能有更好的办法,而我选择的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时候,我的感觉却是“我很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被集体抛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会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并不会引起糟糕的影响。而当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因为过度害怕而失去对事情的判断力,总有一种天快塌了的感觉,压抑得喘不上气,精神高度紧张。所以,很多时候,我难过的原因就是自己夸张的感觉。现在,有时候我会抱一抱自己的双肩,试图去安抚自己内心的小孩。

有一天下班的路上,发现老公手上有工作时留下的伤口,我跟他说“下次工作要小心哦!”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意识到,从小到大,我所听到的都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而小时候的我,总是因为妈妈的这句话而害怕不敢告诉妈妈自己受伤了。现在长大了,我知道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都是关心,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不会觉得别人这么说是指责自己粗心大意,也不会急于解释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只会感觉到被关心的温暖。如果我不是了解沟通的重要性,我应该也是会选择反问的表达方式。现在想想,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根本不是你可以选择的,而是你以往的生活中一直听到的是什么,你就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她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带我出去玩玩呢?”或者“你为什么不能给我买个玩具呢?”时,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表达方式是有问题的,而我也知道孩子的问题一定时父母的问题,我注意观察自己的表达方式,发现自己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渐渐的,我开始注意表达方式,我尽量选择正面直接的表达,尽量不用反问的方式,六七年了,仍然很多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现在老二偶尔也会用反问的方式表达需求,姐姐已经会纠正他的表达方式了,假以时日,他们应该都能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突然说起表达方式呢?这些年我一直向身边最亲爱的人索求无条件的爱,而这个要求却经历了十几年仍未让我感觉到满足。我不禁反思,到底是我的要求过分了,还是对方没有能力给我?抑或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而我在某个早晨突然意识到,是我自己表达需求的方式有问题。而我的爱人,他没有从我奇怪的表达方式中辨别出我的需求。每当他用恶劣的态度指责批评我时,我都会觉得十分受伤,我会瞬间觉得自己被厌弃了。我非常渴望最亲爱的人能够安抚我并且告诉我,他依然爱我。而我一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不会直接跟他说“你这句话让我觉得很受伤,让我失去了归属感,我想要你跟我说你不是故意伤害我的感情,你依然爱着我,然后抱抱我。”但是,我常常采用的方式是:赌气不说话,不想陪孩子玩,躲在屋里或者被窝里生闷气或者用玩手机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去体会内心的伤痛。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伤害了我,在他看来是“你做错事了,我说了你,你不应该生气,应该接受批评然后改正”,所以他并不觉得需要安抚我,但是也能感觉到我情绪不太稳定。因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我总是以指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他觉得跟我沟通非常的痛苦,所以他不敢在我情绪不稳时来招惹我。在感觉受伤的那段时间,我总是以为时间可以治愈我,而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却十分煎熬,我会一直担心他是不是真的爱我了。最终,我还是得去找他,一边想要得到安慰,一边又觉得自己在卑微求爱。而此刻,他从来没有感觉到是我内心的小孩再向他这个成年人求助,总是希望用成年人的说理来说服我,相信他爱我。小宝小时候,有一次我批评他比较严厉,他哭着跟我说“妈妈,你还爱我吗?”我瞬间没了脾气,俯下身来抱住他,跟他说“妈妈爱你,妈妈批评你做的这件事不对,但是妈妈不会因为这件事不爱你。”这正是这件事,让我感觉到,批评孩子时需要控制好态度和语气,如果没控制好要做好“灾后重建”,让孩子知道你永远爱他。而我每次被老公批评时,也会瞬间回到孩子的状态,心里也在疑问“你还爱我吗?”而我需要的也是拥抱和一句“我永远爱你”。

知道了这些以后,我不确定自己现在能否真的做到身体与心理的“解离”,事实与感觉的“解离”,但是我知道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2022年,我会继续在这个方向学习,争取早日“解离”成功,独自安抚好内心的小孩。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抚内心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