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基于课标的“同系异策”阅读


    ——兼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叶老如此强调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对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即养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整本书阅读,需要根据学生在一定的年龄段可能达成也应该达成的语文能力或者语文素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与研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整体感知,作出评价,形成解释,创意运用,提升能力。

一、指向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标准

1、“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设计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指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2、“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课标对于指导“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提示”。①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②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

图片

二、指向分级阅读的整本书阅读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对于整本书阅读,课标要求的整本书阅读是依据学段进行的。

(一)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内容

第一学段:①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②阅读、朗读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③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第二学段:①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②阅读儿童文学名著,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③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活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第三学段:①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②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作品,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③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二)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内容

课标设计初中七八九年级为第四学段,阅读内容要求:①阅读革命文学作品,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②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③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三)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要求: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指出: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等,

“课程举例”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要求:专选中外小说与戏剧的单部经典名著,用精读的方法进行鉴赏和专题研讨。中国古代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图片

三、指向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层次性研究表明,阅读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①基础阅读。主要是进行基础性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称之为“基础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②检视阅读。在这个阅读层次里,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其中,还要能够抓出一本书的重点。③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④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一)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为初读,需要体现的是阅读第一个层面“基础阅读”,涉及第二层面的“检视阅读”。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兴趣没了,读书就没有效果了。

课标指出:一、二年级,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三、四年级,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五、六年级,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典名著》,语文要素说:“初步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略读课文《红楼春趣》选自四大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文前提示语指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

  激发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需要先从他们熟悉的身边的事情说起,那就是“放风筝”,进而喜欢《红楼梦》,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是原著,所以有些生僻字需要认识,完全属于“基础阅读”。设计的问题太多了,兴趣可能真的就没有了。但可以涉及第二个层面的部分要求。

(二)初中阶段。初中阶段为精读,在做好“基础阅读”层面上,做到“检视阅读”,涉及“分析阅读”,甚至是“主题阅读”。

课标要求:七、八、九年级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如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阅读要求。

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第二部分: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及感慨。

课文探究正是体现“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1.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导演的。)

2.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3.这场笑剧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1)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2)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3)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4)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5)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6)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5.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绝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贾母开心,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此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6.师生小结。(社会底层的一个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位来自农村的善良纯朴、言谈风趣、饱有见识,又趋炎附势、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刘姥姥的形象。)

7.拓展主题。作者想通过刘姥姥这位形象,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这一普通的农村穷老婆子形象衬托了一些像宝玉、凤姐、妙玉等大人物。她对于升华小说主题,拓展其思想内涵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刘姥姥这样一个小人物身上还体现了一种文化意义——俗文化。)

图片

(三)高中阶段。高中阶段为研读。作为研究性阅读,四个阅读层面都会体现出来。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再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对于整本书阅读都很重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3)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如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可以安排以下阅读实践活动。

1、《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内容深广,折射历史,反映社会,书写人生,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2、学习目标

(1)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2)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学习任务群

(1)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2)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

(3)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022年高考作文与整本书阅读

2022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图片

关于整本书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贯穿于整个小学、初中、高中之中。我们需要建构阅读体现,实施策略阅读。小学初读,激发读书兴趣;初中精读,实施读书策略;高中研读,提升读书素养。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层次性,课标也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认真研读课标,落实课标精神。

“同系异策阅读”就是建构统一的阅读体系,实施不同的阅读策略。把握主题的整体性,把握学段的连续性,把握阅读的策略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贵栓‖基于课标的“同系异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