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六章,第四节)

          第十六章 隆兴北伐败垂成

                    第四节 归正人

就该不该立即出兵北伐,公元1163年四月,张浚从建康回临安面见赵眘后,与史浩在殿堂里进行了一场辩论,提到一个新词汇“归正人”。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之间是怎么辩论的?

张浚道:“中原沦陷已很久了,如果我们现在主张收回,中原豪杰一定会争相来帮忙去收取中原疆土。”

史浩道:“中原决然没有什么豪杰,如果有豪杰的话,他们为什么不自行起来灭亡金国呢?”

张浚道:“中原民间没有武器,因而不能自起,等到我朝大军一到,他们一定会积极响应。”

史浩道:“陈胜、吴广用锄头铲子木棒也能灭亡大秦,他们一定要等我大军到才起事,可见,他们不是豪杰。”

史浩又对赵眘道:“陈康伯打算结纳'归正人',臣担心日后必定成为陛下子孙的忧患,张浚执意用兵,一旦失败,恐怕陛下再也不能收复中原。”不幸得很,后一句话被史浩切切实实说中了,而前一句,则值得商榷。

归正人,用朱熹的解释即“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即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归者的统称。在史浩眼里,“归正人”是没有豪杰的,这当然是片面化,绝对化了!

我们为什么专门提出这个题目,因为“归正人”当中,有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文武全才,一生郁郁不得志,就是因为这个“归正人”身份,他的名字叫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历城。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拜师蔡伯坚,和党怀英同学,时号“辛、党”。成年后,两人拟出为官,用蓍草占卜,党怀英遇“坎”卦,留山东事金朝;辛弃疾得“离”卦,因此决意南归。

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耿京在山东聚义,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也参加了义军,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参谋长),辛弃疾劝耿京率军南归。

有位叫义端的和尚,平时喜欢谈论军事和用兵,辛弃疾以前和他有交往。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任掌书记,义端也聚集了千余人盘踞一方。辛弃疾说服义端,投靠耿京。

可是这位和尚不安分。有一晚,义端偷了耿京的大印连夜逃跑。耿京大怒,要杀掉介绍人辛弃疾。辛弃疾道:“给我三天时间,如果我没有抓获义端,你再杀我不迟。”

辛弃疾分析义端必定去投奔金人,并想通报告义军的虚实,因此快马加鞭去追赶义端,并最终抓获义端。义端道:“我认识你的命相,你是青犀牛转世,力大无穷,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没有被义端所忽悠,仍然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耿京以此更加看重辛弃疾。

公元1162年正月,耿京命部将贾瑞及辛弃疾奉表归宋,此时赵构亲征行至建康,亲自接见了辛弃疾,口头表扬后,又授予他“承务郎”职务,以朝廷名义正式任命他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并刻节度使印让他回山东带给耿京。

辛弃疾回到半途,听闻耿京部将张安国、邵进杀了耿京投降了金国。一般人遇到这种变故,多半会打道回府。辛弃疾则不然,他赶到海州,和未投降金军的耿京部众接上头,并且谋划道:“我因主帅耿京回归朝廷,不料事遇变故,回去怎么交代?”辛弃疾当即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军马全福等五十多人,纵马直冲金军大营,张安国正和金将开怀畅饮,猝不及防,被辛弃疾等人擒获上马,金军来不及追赶。

辛弃疾等人押张安国到临安献俘,张安国被斩首示众,辛弃疾由此名声大噪,时年二十三岁。但是,辛弃疾仅被授予江阴佥判,佥判者,仍然是秘书的意思。这么一位有勇有谋的人才,朝廷一直未予大用,辛弃疾此后都是在各地方打圈圈,平盗、抚民、屯田等,从未进中枢机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归正人”身份。

有名的“归正人”除了辛弃疾、前面介绍的海州收复者魏胜,还有王友直。

但王友直比辛弃疾幸运得多。王友直为山西高平人,完颜亮背盟南侵,王友直聚众数万抗金,自称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对下属各拟官职,分为十三军,军中设统制、提举、提点、提辖,训练等,攻克大名。与部下王任、冯穀、张昪、牛汝霖奏报朝廷。后从寿春渡过淮河南下,王友直被授予检校少保,天雄军节度使,王任为天平军节度使,冯穀为左通议大夫,徽猷阁直学士,张昪为右朝奉大夫,直秘阁,牛汝霖为通直郎,直秘阁。都属于显耀职位。后来,王友直协助张子盖援救海州,因功转宜州观察使。后又参加了“隆兴北伐”,最后做到了“殿前指挥使”的位置。

同是“归正人”,辛弃疾和王友直两人的差别为何这样大?因为王友直手中有兵有枪,朝廷所以高看他,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佐料:辛弃疾的履历,《宋史.辛弃疾传》卷四百一记载,公元1168年,辛弃疾升为建康二把手——通判,两年后升为知滁州。因宰相叶衡推荐,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类似湖北省长兼当时湖北省会荆州市长。应该说官职也不小了。

不久,辛弃疾转知隆兴府(江西南昌)兼江西安抚,屁股没坐热,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在湖南创建可“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公元1180年,再回江西兼安抚,第二年在上饶开始建设带湖山庄,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山庄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并自号“稼轩”。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公元1191-1192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饶闲居。

辛弃疾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被御史王蔺弹劾,其用词大家可能想不到:“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

公元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在镇江,辛弃疾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公元1207年秋,朝廷欲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赴任。但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辛弃疾仙逝,享年六十八岁。公元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公元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六章,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