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女儿在燕郊置房,顺便盘点一下自己的买房卖房经历,也算是对前半生为生活打拼的一个交代吧。
我的投资买房,其实也不算投资,当时的初心是想买了自己住的,不成想歪打正着,最后竟成了所谓的投资。
2003年先生出国工作挣的美元被我全部兑换成人民币,买了两套一百平的商品房,是同层门对门,当时想着把中间的隔墙砸掉,就是一套两百平米的大房子,想一想都很带劲儿。
当时手里的钱只够买一套的全款,和另一套的首付款。我平时爱学习,接受新生事物快,对贷款买房早有所知。我也知道用公积金贷款比商贷利率低很多,就决定另一套用我的公积金贷款买。我选择了等额本金还款,每月递减,如果提前还贷比较合算。
关于还款方式,一定要在办理贷款手续的时候明确告诉工作人员,否则银行就以默认的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贷款给你,如果以后收入高有能力提前还贷就很吃亏。
先生的单位属于央企,当时还不允许公积金贷款买房,我属于事业单位,是可以的。买房后两个人的公积金都可以提取。
当时办贷款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而是历经工作人员的种种刁难,花了一个月时间跑了很多次才办下来。
那时候周围的朋友同事没有一个人贷款买房,有同事觉得我很傻,竟然贷款买房,为此,她没少在我背后嘲笑我。
这两套房,是我和女儿冲动之下买的,买完后好几年都没有增值。先生自己挣的钱被我投在房子上,想花钱却花不了,还得节衣缩食还贷款,所以他觉得很憋屈,抱怨过好几回。后来房子增值了,他又喜笑颜开的,觉得当时我们很有先见之明。
因为离工作单位和学校太远,又没有能力装修和买车,房子买完后就一直闲置着。
五年后的2008年年底,先生单位给员工团购住房,手头没有积蓄,就卖了他名下的那套全款房,还了首付借朋友的钱。那套房子是在金融危机最严酷的时候卖的,也是房价最低迷的时候,所以没有赚多少钱,还不到原价的一倍。
随着两个人收入的增加,我名下用公积金贷款买的那套也提前还清了贷款。这套房是给女儿留学准备的,到时候卖掉做她的学费。
2010年将这套房简单装修了一下出租,一年后觉得跑来跑去太麻烦,索性通过中介卖掉了。这套房赚了两倍多。所以我经常开先生玩笑,说我的名字比他的值钱。
卖房的钱被我全部买了当地银行的一年期理财。
2012年秋天,先生单位分给他一套121平米三室两厅的福利房,房价比起市场价低了近一半。我们用这笔钱付了全款,同时还买了一个车位。
国庆节后,我的一个学生介绍了一家小装修公司,对房子做了精装修。因为经济宽裕,这套房我用了非常环保的装修材料。等房子完全装好,家具家电全部到位已经是2013年元月份了。
开窗透气一周后,房子里已经闻不到任何异味。选了个周末,就帮公婆从我们原来住的小房子搬进了新家。两位老人耕田种地辛苦一生,也算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了。
原本给女儿留学准备的钱都用来给公婆买房装房买车位了,那孩子的学费怎么办?
不是还有一套不到五十平米的小房子吗,那是先生单位最早分配给我们的福利房,记得当时交了两万多元就拿到了房子的产权证。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了十一年。
这套房子虽小,可功能齐全,又是学区房,不用过马路就可以从幼儿园一直上到高中毕业。女儿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和中学,并考上了重点大学。
既是学区房又有房产证,这套房闲置了没多久就被我卖掉了,那时是2013年,离女儿出国还有一年,女儿第一年的学费就算有了着落。
盘点一下,前半生,我们经历了四次买房。
第一次,是先生单位的福利房,那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
第二次,是先生单位的团购房,面积大,环境好,是河景房,从根本上提升了居住条件。
第三次是给公婆买房,让他们安享晚年。
第四次,就是这次给女儿买房,让她结束居无定所的北漂生活,能够安居乐业,一心一意在事业上谋求发展。
买房卖房,大概已经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吧,也成为我们共同的或甜蜜或兴奋或痛苦或沮丧或遗憾的回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