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罗斯金《学会宽恕》,摆脱受害者思维,对自己人生负责

如果你也曾在生活中受到过伤害,且不论这种伤害是来自亲人、爱人还是亲密朋友,或者是工作同事,仅几面之交的陌生人,甚至是屏幕那端不知名的网友……

如果你也曾因此而执着于要对方道歉,或是耿耿于怀,或是陷入不满和怨恨的情绪,那么,我会建议你花点时间读一读这本《学会宽恕:走出心理伤痛、重拾心灵阳光的有效方法》

本书作者弗雷德·罗斯金,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咨询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博士,宽恕研究项目的开创者和负责人,以斯坦福大学宽恕项目中的科学研究和经由大量受试者身上获取的数据结果为依据,证实了宽恕的力量 — 可以帮助我们从伤痛和创伤中恢复,积极地开始新生活。

坦白说,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有点好奇,不过是一个有点老生常谈的话题,何至于还要专门弄个专题,研究多年,再写本书来论述呢?

“宽恕嘛,谁不知道它的好处,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嗯,想到这里,我忽然间有点明白为什么了。正是因为对于“宽恕”,我们都太熟悉了,但却又貌似只限于对其表面的熟悉,并不见得是真的理解何为宽恕,以及如何宽恕……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情况了。

而本书作者,正是要借着他多年研究的资料和心得,像剥洋葱一样,从为什么要宽恕,宽恕的对立面情绪根源,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宽恕者,一层一层地将宽恕的内核剖析给我们看,让我们得以真正看到宽恕的好处,并因此学会宽恕,超越伤痛,轻装上阵。

一、为什么要宽恕?宽恕是一种选择,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冒犯者

我们来头脑风暴一下,说到“宽恕”这个词语,大家都会有怎样的联想呢?

也许你会想到最近的影视剧里,那个女主就不应该原谅她的出轨老公;也许你会想到法庭上那些不值得原谅的被告;也许还会想到新闻里的车祸肇事者……

所以,让我们宽恕这些人吗?那不可能!宽恕他们不就意味着纵容这样的不良行为?

什么?还要宽恕伤害我的人?那更不可能!凭什么要宽恕一个带给我痛苦的人?

……

这是我们面对宽恕的本能情绪:不满、愤怒、痛苦……所以我们耿耿于怀,不想轻易宽恕冒犯我们的伤害者。

事实上,这样的情绪也正是罗斯金博士一开始就想先替我们理清的对于宽恕的误解:

宽恕并不意味着与伤害者妥协,或是与冒犯者修复关系;也不意味着要纵容他人的伤害或不良行为;更不意味着忘却或否定痛苦的事情曾经发生过;甚至也不是说因为信仰要求宽恕,而勉强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这些关于宽恕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观念。

与此相反,宽恕应该是一种坚定的确信,即:坏的事情再也不会毁掉我们今天的生活,尽管它们可能曾经毁掉了我们的过去。

我无意于要求你去宽恕,但我将向你表明如何去宽恕,然后选择权在于你。为了帮助你选择,让我向你说明,为什么我相信宽恕对你最为有益。我想要做的是,当你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宽恕可以成为你的备选项之一。

是的,这是罗斯金博士写作本书的初衷,而他也用了极为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告诉我们宽恕可以是我们面对伤痛时的一种选择。

在罗斯金博士关于宽恕的大量科学研究里表明,人们越是不宽恕,面对的健康问题越多。不论是相对短期的身体不适,还是长期的总体幸福感,都会深受影响。无法宽恕的人,会长期陷于不满、愤怒和消沉等负面情绪里,患有心脏疾病和肌肉系统疾病的几率也更高。

更有甚者,当我们因此而饱受身体和精神双方面的伤痛时,那个带给我们伤痛的人却并不因此而有所损伤。所以,这也是为何罗斯金博士会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宽恕,不是因为其他任何人,而是为了自己。正如本书的英文名 Forgive for Good,为了我们自己可以更好,而选择宽恕。

当我们选择宽恕时,我们便放下了我们的过去,来治愈我们的现在。


二、如何成为一个宽恕者?宽恕是一种可习得的技能,每个人都能学会

当我们意识到宽恕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时,我们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宽恕者。而在此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宽恕的对立面情绪,即不满、愤怒和恼恨等情绪的来源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或者是我们真正希望的事情反而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有不满或抱怨的情绪。

而当我们因此而耿耿于怀的时候,无形中又加强了这种不满情绪。当个人情绪化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会开始责怪那个造成这一切的人,甚至因此而构想出一个不满的故事。

责怪他人,起初我们可能会感觉好受了一些,可以感受到短期的解脱,因为我们所感到的伤痛是别人的责任。但是,从长远来看,好的感觉会逐渐消逝,最后所剩下的只是无助和脆弱,无形之中我们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

网图,侵删

还记得电影《罗生门》的情节吗?武士和妻子路过荒山时,遭遇不测。妻子被侮辱,武士惨遭杀害。当凶手强盗、妻子和武士亡魂,都各有说词的时候,虽然真相只有一个,却无从得知。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每个人都在讲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同样的,在生活中,无论什么样的伤痛经历,不管事实是多么地清楚明白,每个牵涉其中的人都会讲出一个不同的故事。无论我们是伤害者,还是被伤害者,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中,每个人注意到的方面都是不同的。对于发生过的事,旁观者、朋友和家人讲述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或者也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真实的故事,只存在多重视角。我们的故事反映了自己的观点,此外还传达了一个主题。

那么,这个主题的选择和故事如何讲述就很关键了,因为这会决定着我们是如何记住这个事件,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构造了一个不满故事时,我们便进入了不满形成的最后阶段。如果我们对他人或自己反复讲述这个不满故事,我们便遭受着痛苦。而当我们将自己的痛苦归罪于别人时,当我们相信别人就是导致我们痛苦的原因时,那么,我们就赋予了他们控制我们情感的权力,我们就需要依靠别人才能让自己感觉好受些。

我们会需要别人来道歉,承认错误,想让别人做出改变或请求宽恕,但这种要求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于是我们就会在等待中感到无助。而更可悲的现实是,当我们执着于怪罪伤害了自己的人时,人家可能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所以,要想走出这个不满情绪的怪圈,我们得学会宽恕。

基于此,罗斯金博士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九步宽恕法”,以及一系列极为有效的系统宽恕训练方法,包括转换频道、“感恩”呼吸法、内心专注法和重新关注积极情感的技巧,甚至还在此基础上提炼了更高阶的“HEAL 治疗法”……凡此种种,在本书均有详细的介绍和练习指南,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写在最后

生活可能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学着去少受一些苦。如果我们一直纠缠于过去的不满和伤痛,我们哪有心思去感激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呢?

正如罗斯金博士在本书的最后寄语:

我希望你决定做一个宽恕者,接受生活中既有坏的经历也有好的经历这一事实。它会培养你的信心,让你相信自己能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麻烦,而不会迷失在责备和痛苦中。我们不知道生活为我们准备了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宽恕给予了我们重返游戏、重新开始的力量。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福博士罗斯金《学会宽恕》,摆脱受害者思维,对自己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