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学习心得

7.12日学习心得

家瑞老师在分享中特别喜欢用绘本、故事、案例,甚至动画片等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主题,即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又不得不佩服她融会贯通的通达和智慧。万物一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能容易的理解、接纳和解决问题了。反思自我,却常执着于表面,看不见根本,舍本逐末,以致适得其反。

在昨天的分享中,家瑞老师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随意发泄出来伤害别人,导致别人排斥他,人际关系紧张,还有一种是孩子用自己的生命力来压抑情绪,导致成长学习受到干扰,占用生命的能量。我认为这两种表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比如学校里总是有些孩子特别强势,一旦他认为有同学影响到他,他就会生气甚至动手,表现得蛮不讲理,还有的孩子特别软弱,别人欺负他也不敢还手,回家也不敢跟家长说,不断的压抑自己。在这个部分老师还提到两点,一是父母对负面情绪的错误认知,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所以没有耐心,或者不愿意接纳负面情绪。事实上,情绪是没有对错的,之所以说成正面或者负面,是根据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舒服或者不舒服,有没有满足内心需求来划分的,是对情绪带来的感觉的描述。反思自己也是很难接纳负面情绪的,内心里希望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一旦孩子发脾气,或者不搭理我,内心里就感觉不舒服,而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常感到懊恼,甚至胡乱发泄,导致情绪越来越强烈。二是人原本俱足。是根据自己的生命本质去发展成长的,原本具备的生命力一定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供他展现自己生命本来的特质,如果情绪积压太多,内在干扰太多,生命的消耗就会很多。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常不自觉的企图调整孩子的情绪,比如一看到孩子不高兴就想方设法的哄他,不给他自己感受的时间和空间,这也是不相信孩子本自俱足的调整能力。家长帮助孩子调解情绪没错,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情绪对生命的消耗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当自己深陷情绪之中时,是难以静心工作和学习的,也无法用平常之心对待平常之事和身边之人,会调动很多的能量去解决情绪,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方面用力过多,其它方面必然用力会少。

第二,养育情绪稳定孩子的原则,就是给足孩子心理营养,这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安全感,肯定,认同,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还有三个不要,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不要贬低孩子的人格,我们都希望孩子情绪稳定,乐观自信,活泼开朗,有上进心,有同理心,要培养这样的孩子,根本就在于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模仿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行为举止,家长遇事情绪稳定平和,孩子就学会面对问题情绪稳定平和,家长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就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培养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就是三岁以前。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脾气后,孩子就会哭闹,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示反抗,如果我说话语气不好,孩子就会有感觉,通常也会语气不好,容易使性子,对于幼小的孩子,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深爱着父母,也特别渴望着父母深爱着他,不要以为孩子看不懂父母的情绪,听不懂父母的话语,父母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父母和孩子互为影子,我们能够从父母的身上看到孩子的样子,也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父母的样子。如果孩子容易发脾气,唱反调,那么在与父母的互动中,父母一般就是给了他这样的榜样,他也习得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第三、通过案例了解如何帮助孩子情绪稳定,就是觉察情绪、表达情绪、接受情绪、理解情绪。家瑞老师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案例是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有情绪,比如生气,负面情绪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夫妻关系或者在幼儿园受到欺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相应的处理方法第一就是改善夫妻关系,第二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应对。特别提到心理营养不够的孩子,比如被过度控制,可能在内心里积压着情绪,在他的小群体里,他就容易招惹别的人孩子,一旦争执起来,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也提到了一个很多家长都困惑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被欺负了,要不要打回去?家瑞老师的观点,不一定要打回去,但是要教孩子保护自己,比如回来告诉家长。我认为家长此时一定要教给孩子怎么做,比如说大声制止,告诉老师,如果对方仍然欺负自己,也可以还击。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一个处理情绪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到他的情绪,接纳他的情绪,抱一抱他,允许他哭,甚至可以去打一些不会弄坏的东西,比如枕头,当然发泄一定是有度的。家瑞老师曾经强调情绪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会一直存在。而小孩子通常即不会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平常注意观察,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动,及时询问了解。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孩子好赢心态。孩子如果输了有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家长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不需要刻意做太多,只需要放下权威,接受就好,允许孩子自由的表达,有策略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想想也是,成人输了的时候也会感觉内心不痛快,更何况是孩子呢?如果孩子负面情绪经常且强烈,就要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给了孩子太大压力,或者我们对输赢太在乎,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也要教导子看到输的积极意义,看到输的好处,更要让自己看到如何应对。家瑞老师说,如果只是妈妈擅长安慰孩子,孩子自己并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负面情绪,那么最终情商高的那个人是妈妈,而不是孩子。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事实上,确实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如何同理孩子,却又习惯于代替孩子去想办法,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家瑞老师也提到做为家长,首先要自己管理好情绪,然后才能陪伴孩子,引导孩子,一起成长。个人感觉这一点其实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为什么经常有人说学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一旦情绪上来,所有学过的理论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再好的理论再好的技巧方法都无济于事,还有些人,发作时完全暴跳如雷,六亲不认,过后情绪冷静下来了,想想学过的那么多理论,又后悔莫及,对孩子百般补偿,这种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火热一时冰霜的表现,完全神经质式的情绪管理,可这种情绪模式自家长幼儿期已经深深烙印在心里,又会在不知不觉中沿袭下去。所以,这也是要学习,并且不断学习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在第一个模块夫妻智慧里,春菊老师说的开始的时候就努力的装着做,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改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唯有一点一点的改变,才是根本的途径。家瑞老师分享了情绪管理,重拾生命能量的四个步骤。一是觉察情绪,首先觉察此刻我怎么了,因为有了思考,有了意识,重心就会转移到自身来。情绪是一份记号,会在身体里以能量的形式呈现,这一点,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当我愤怒生气的时候,感觉心口仿佛有座火山,不吐不快,不发泄就难受。二是表达情绪,用适当的词汇表达情绪,其实就是继续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身体感觉上。“我很愤怒”和“我快气死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第一个表达指向的是自己,第二个表达目标指向的是他人。在这个阶段,我们只需要如实的描述情绪即可;三是接受情绪,允许任何情绪存在,接受不等于认同。在有情绪的情况下,很难理解的分析判断和作出选择,即不必因为无法控制情绪而自责,也不必因为情绪失控而焦虑、懊恼;四是理解情绪,情绪不会自己说话,但会给人各种感觉,学着去读懂身体也就是情绪的语言。这同样需要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但也常有些人情绪上来后,不是对镜自省,而是指责抱怨,怨天尤人,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小孩子的心态。

最后老师给大家讲了《一切自有安排》的故事,人的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而且没有判断能力,你输入了正确的程序和指令,它会听从和工作,你输入了错误的程序和指令,它也会听从和工作。这个故事,象极了大家熟知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祸兮,福兮,皆由心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7.12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