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古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绚丽的釉色、变幻多端的斑纹、内敛又不失实用的器型无一不吸引着无数人为其争相追捧,它是"土与火完美结合的艺术",是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心血凝结而成的结晶。
一只建盏的诞生,是如此的鬼斧神工,需经历十三道工序的淬炼。
第一道—选瓷矿
建盏的釉料、胎土都需含铁量高。宋代建窑窑址附近的原矿土含铁量高,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建盏所用的胎土必须是产自建阳水吉一带的含铁量8%左右的红色胎土。烧成后可呈现“铁胎”特质,为建盏坯泥的最佳选择。
第二道一瓷矿粉碎
将配制好的泥料装入机碓或者水碓中进行粉碎处理。
第三道一淘洗
泥料粗细程度要适中。泥料过筛后入浆池进行淘洗。
第四道一陈腐
指将泥料放置在不见日光、不通空气的室内,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储存一段时间。
第五道-揉泥
泥料需要经过揉捻才会具有韧性。可以进一步去除黏土中的空气和杂质,使泥料致密,湿度均匀,利于成形。亦可防止后期制作时坯体的干燥、开裂。
第六道—拉坯
拉坯工艺可分为手工拉坯和机械模具压坯。手工拉坯,胎体变形几率小,成品手感更为厚重
第七道—修坯
拉坯完成后,晾晒3-5天后,进行修坯,使器型更加完美、流畅。
第八道—素烧就是未上釉的意思。
将未上釉的裸坯以较低的温度预热一遍,能增加坯体的机械强度,也能事先剔除一部分易裂、易碎的素坯。
第九道——配釉
选择宋代建窑所用的原矿釉石作为基本原料,再辅以当地的红土和草木灰等,球磨成浆,过滤备用。
第十道一上釉
建盏工艺的一大特点就是施半釉。宋代束口盏会特意修一条止釉线,便于把控施釉范围。若釉薄,则结晶生长余地小,纹理不现,难出精品;若太厚,釉水流动后,会触及匣钵底部,造成粘窑。
第十一道一装窑
上釉后晾晒2-3天便可装窑。装窑时,电窑通常在胎底垫氧化铝粉防粘,龙窑则以匣钵分装。
第十二道—焙烧
宋代建窑以依山而建的长龙窑烧盏。现代工艺师多以电窑烧盏。烧制时,温度最高时达到1300度左右,烧制过程中,需保持高温与良好的还原气氛。因为温度、气氛、釉的流动等因素,同一窑的不同位置,都会生成形态、色泽不同的斑纹。
第十三道一出窑焙烧完成后,
需要温度自然降到常温时即可开窑门,取出建盏。出窑后,因建盏工艺种种限制,每窑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瑕疵品、次品,成品率极低。甚至有时候烧出一整窑,全是瑕疵品。
因此,好的建盏,可谓千里挑一;更加完美的建盏,更是一盏难求。请善待你拥有的每一只建盏,因为它们都包含着一份烧盏大师心血,和一段浴火而生的艰难。
建盏的魅力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建窑生产的最大魅力。建盏虽以黑为贵,但却不是千篇一律的黑,而是在黑中富于变化,并蕴藏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纹样。”每个建盏都是孤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季节、天气、窑炉、窑位不同,使得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原料,烧制出的建盏也都不一样。
建盏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在当时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建盏在宋代独树一帜,影响巨大,整个闽北地区、福建、全国乃至日本等都纷纷仿制生产。
建盏经典器型
建盏出自建窑,建窑其实属于南方民窑,它的精细度和皇家专门烧的汝窑差别较大,但是因为宋朝人特别热衷于“斗茶”,而建盏特别适宜看茶汤,所以它就流行起来。建窑黑釉瓷创烧于唐末五代,在北宋中后期及整个南宋发展到历史巅峰。这种黑釉瓷器的主要产品是瓷碗,形制基本分为束口碗、撇口碗、敛口碗和盅式碗四种,其中的撇口碗和敛口碗,也是建窑最受欢迎的产品。
为茶而生,建盏前世今生
据相关史料记载,建盏创烧于五代末,在两宋时达到鼎盛,自元代初期开始逐渐衰落。
宋代之所以是建盏的鼎盛期,与斗茶之风盛行密不可分。所谓斗茶,就是比赛茶的优劣,先看汤色,再看汤花。当时,上起皇帝,下至百姓,无不钟爱斗茶。建盏为黑瓷茶盏,配上白色的茶汤,黑白对比鲜明,斗茶效果最佳;而且盏口面积大、盏身厚重,不但可以容纳更多汤花便于观赏,还利于茶汤保温。
文人墨客更是不惜用诗文大加赞美。“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宋诗鼻祖梅尧臣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代文豪苏轼同样也有“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的赞叹。风雅皇帝宋徽宗对建盏更是偏爱有加,留下了“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等名篇佳作,建盏由此成为宫廷御用茶盏,风靡朝野,“身价”倍增。
然而,由于南宋时期国势一蹶不振,斗茶之风逐渐衰落。自元代以后,人们的饮茶方式不断简单化,这使得斗茶、点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斗茶、点茶的“失势”使得建盏因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风光不再,昔日备受青睐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退。因为斗茶,建盏名噪一时;也因为斗茶,建盏悄无声息,正所谓成也斗茶,败也斗茶。
日本是海外最早认识到建盏魅力的国家。早在13世纪,日本僧侣来到浙江天目山的径山寺学佛,回国时就带回了一批黑釉茶盏,即建盏。因为茶盏是从天目山带回去的,所以日本僧侣称之为“天目盏”或“天目瓷”。此后,“天目盏”逐渐演变为日本人对建盏的代称。宋代点茶传播到日本晚于我国近两个世纪,建盏与中国茶道一并来到日本。如今,在日本的抹茶道中还可见宋代点茶的遗风,而建盏也随着茶道风靡日本。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福建与中国的建盏,在2017年厦门金砖五国会晤之时,建盏作为国礼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各国贵宾,引起行内外震动。建盏并不是第一次上央视,此次以国礼出现,说明建盏在现代的地位,又一次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足以作为宝贵的中华遗产,代表福建和中国走向世界,也让建盏热度再攀高峰。
建盏喝茶有“洁、香、甘、滑”,君子四妙。
一妙“洁”建盏烧制遵循古法,没有高科技,天然环保,符合建盏“洁”的精要。
二妙“香”茶遇盏生香,因为建盏的保温性和活水性,保证茶水口感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和提升茶香。
三妙“甘”茶滋于水,水籍乎器,建盏可以活水、软水。建盏幻化的金属色斑能折射红外线,提高水分子的活性;另者建盏器壁孔隙比青白瓷器多,能吸附矿物质,降低水的硬度。因此,建盏能使水变得甘甜。
四妙“滑”建盏发茶的功能是保温与活水作用的综合效果,用建盏品茗,会让人感觉水乳交融,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涌动。
建盏购买
个人推荐大师们手作的柴烧制品,入门级500元起步,不容易踩坑。像9.9元乃至几十元的都不建议购买,除了胎土含铁量不高甚至无铁元素,还有釉水出现化学釉,斑纹也不自然,没有建盏的灵魂。低价的多是电烧,釉面太闪亮,不耐看,斑纹制作漂亮的也会价格不低。盏不在多,好盏才更有价值。
建盏存放技巧:
1.清洗建盏要保持干净,使用完用开水烫一下,放置通风处,自然晾干。
2.用完之后不要让残茶留在盏中,隔夜放置,会很伤盏。
3.建盏要定时清洗,不要用硬物清洗,如:抛光纸,细砂布等。
4.建盏收藏要小心,可用软布垫着包裹起来,偶尔通风及泡茶,可以达到抛光的效果。
喜欢建盏,可以将五颜六色的光,尽收盏一之中,肉眼可见也可捕捉的神奇。相信一盏一茶可以为生活增加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