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见别人说“1万小时” 定律,一个人要 专注某一领域,坚持到1万小时上,就会 成为专家。
这句话,我觉得被误解了,“1万小时定律”是个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直接拿来用,相当于毒鸡汤。
想想身边银行员工、企业会计,工厂工人,大部分不都是几十年重复相同工作内容,这些人多少成为领域内专业专家了嘛?
写代码的程序员,兢兢业业写了10年,原本的代码淘汰了,要不学新的,就下岗了,怎么能成为专家。
文学爱好者,经年累月写文章,坚持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最后成名的有几人。感兴趣可以打开了解:https://u.j-cc.cn/GEAYz5
一、 “1万小时”定律的成立,有前提,有条件
每个领域的成功专家,基本适用于“1万小时定律”,但是,坚持“1万小时”定律,不一定成为专家。
先干起来再说,代表执行力强,成功的确在于坚持,但这些话都有前提,有场景,有适用范围。
最基本的前提——方向, 一个人选择的方向错了,越努力,距离终点越远。
再讲讲稻盛和夫的经典公式: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热情*能力*思维方式。
其中,热情和能力,都是从0-100,但是思维方式有正负之分,是从-100到100。
这个公式真的太形象了,决定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绩的前提是“ 正向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错了,全盘皆输。
如果你面临困惑,迷茫,先别考虑“坚持久不久”,“努力够不够”的问题,先想想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没有出错。
二、思路转换才是解决困境关键
一位自媒体人分享创业过程,他在1年多时间里每天日更公众号,也只有2000多关注,还多半是死粉,文章点击率不到10%。
在意识到问题后,他招募了合作伙伴,两人研讨出一场策划,在不到1个月时间,快速积累几万粉丝。
第一步,借势:那时国内某公司深陷舆论热点,关注度特别高,恰巧他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他利用热点,精心写了一篇关于这家公司的文章,朋友圈子不少同行和前同事,每个人都好奇他说什么,这样下来,文章就有了不错的初始点击率。
第二步,借力,接下来他找了一家有50万粉丝,与他的公众号定位也没有冲突的大V,请对方转载,这样文章阅读量很快就过了10万,成了热门文章。因为大V的推荐,公众号开始涨粉。
第三步,全面铺开,趁着文章热度,公众号寻求转载他一一同意。
一篇文章,成功激活公众号,吸粉几万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 而这个成功前提就来源于思路的转换 ,还有精准策划。
转换思路,找准亮点,借势,借力,全面铺开,环环相扣。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布利斯定理”: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做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机械重复某件事,远远比不上反复谋划,琢磨所形成的经验,所谓计划越充分,失败概率越小。我觉得这个定理有力的反驳了“1万小时”定律了。
另外一个案例中公众号博主涨粉策略更有意思。把自己账号打造成可以征稿的账号,而投稿信息里面详细说明,要参照公众号写作风格。这样做下来,吸引了大量想投稿的人关注她的公号,阅读文章。
谁说涨粉只靠写文章,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是逆向思维。
三、先了解思维模式,再判断对错
经常听人说 你这样做是 错的, 也有人告诉你,要如何改,但极少有人告诉你,你到底为什么做错了 。
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最杰出学者德韦克把真相解析出来: 人们获得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是“思维模式”的影响。
德韦克提出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认定智商生来注定;成长型思维,认可智力是可以提高的。
固定性和成长型思维体现应对成功与失败,成长和挑战时候的两种基本心态。
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有一场戏,王漫妮所在的公司发布会现场,展厅装了 4扇透明的大玻璃,有位客人不小心撞到了玻璃,客人怪她们为什么装玻璃 。
副店长黛西第一反应是说: 装玻璃是总部规定,他们是必须要按总部执行的。
王漫妮的反应: 先拿冰块冷敷,告诉客人叫了救护车,先送客人去医院检查再说。
同样一件事,两种解决问题方式就是不同思维模式下的反应。一种固定的,按照既定的规则办事,而另外一种是随机应变。
思维不同,给出的建议和方案不同,结果也不同。
写在最后:
思维模式的形成和改变非一朝一夕,意识到自己思路出问题,及时停下来,修正,才是关键。
别人说你错了,不听,很傻。
知道错了,不改, 真 傻。
很多人能力和背景真的差不多,拼下来,就是拼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