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读书笔记

      以前我读的多是日本作家写的关于整理方面的书,日本大都是提倡断舍离的整理,他们的道和术也是极简的,感觉家里越空越好。而最近看的这本美国作家写的书,全面更新了我的观点。美国作家认为家只要足够整洁,能体现你的生活方式即可。家里整理得空空如也,拍成杂志照片的那种效果真的就是好的吗?还是要在家里有那种温馨、安宁、平静、祥和的感觉呢?我比较认同能不被生活所累,能掌控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活着的生命,放慢自己的步伐并变得更加专注,尝试着用新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生活空间。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并不满意,是时候要更新换代了。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教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整理。我学到了以下几个概念:

      1:FLOW法:F代表原谅自己,L代表舍得清出去,O代表整理留下的,W代表持续地清理。记住我们的家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像个花园,所以要让物品流动起来,经常清理,才不至于杂草从生。总之那件东西不属于你,就该把它清理出去,以便为自己的心灵或物理空间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这才是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

      2.尽量“1”。每件东西拥有1件,是很有趣的事,胜过拥有2件甚至更多。买1必须淘汰1,不管是衣服还是别的物品,切记你的时间和空间最为珍贵。拥有的东西越少,我们才会对已有的投入更多的关注。

      3.敢于花时间。在冲动购物前增加时间要素,放慢购物节奏,多思考下再行动。花些时间做计划,长远来看反而是节约时间。

      4.好方法可以少动脑。比如确定做家务的例行程序:如周三晚、周天早洗衣服,周四超市采购。好方法让大脑少思考,只要去做就是了!​

      第二部分:教我们养成整理的习惯。切记一次养成一个习惯,并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养成情况,追踪记录你的进步,并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花点时间,别着急。

      1.盘点存货。学习很好地管理存货。

      2.将时间切块。如每天固定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这两个时间是一天时间表的起点和终点。制作日历—制作任务清单(对任务进行分类、遵循要事优先)—对时间进行分块。

P:每天无聊刷手机前请查看任务清单

P:早晨起床先看任务清单

P:每完成一件任务,都要养成看一看任务清单的习惯

      3.睡前最后清扫(5-10分钟),以便早晨醒来让生活空间回到中性状态。

P:每当广告就起来做点事情(提示信号)

      4.为储物空间设置界限。所有物品都需要存放的地方,但那些存放空间必须是有限的。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东西,要像节食减肥那样减少购买。不喜欢的东西就清理掉,喜欢的东西就尽可能地使用完。确定衣柜、厨房、孩子房间、客厅、餐厅、储物间的界限和物品的固定存放位置。

      5.少买些、买好些。希望自己更喜欢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学会控制是缓解焦虑的解药。衣服少买些,但买好些。我最喜欢的礼物是体验:比如在先生生日的这一天和他一起去做一件他一直很想做的事情,让这一天成为非常特别的一天。购买的东西只有对你有意义,你才有可能经常使用它们。分清楚必须的物品、想要的物品、引起购买冲动的物品。

      6.10分钟保洁。每天早些时候或者黄昏时进行10分钟保洁,这时你还没完全精疲力竭,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每天最难做到整洁的地方。要养成这个习惯,首先你得选好重点关注的地方:衣柜还是其他任何难以整理的地方。比方我想先打扫我的卫生间。别去逃避。在着手进行10分钟的保洁工作之前,你应当坚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当你养成这个10分钟保洁工作的习惯后,既能让你节约时间,又能帮你减轻压力。记住,每次集中精力养成一个习惯,往往更有效些。     

      7.尽力保持一致。长期的一致性胜过短期的高强度努力。一致性和例行工作让我们大脑腾出来思考别的事情。如:化妆步骤、穿衣打扮。可以节约时间和金钱,消除决策疲劳、营造节奏感,消除生活压力。尽力保持一致还有助于对以上其他习惯的养成。

      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培育这样的视角和习惯吧,来帮助自己实现那种平衡:做到足够整洁。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