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

但凡上了点儿年纪的人,差不多都见识过拔罐,现在很多医院的理疗科和保健机构也都有拔罐项目,很受欢迎。

过去是拔火罐,后来又出现了抽气罐,安全又方便。

小时候听奶奶说“刮痧拔罐儿,治不好去一半儿”。

后来母亲也说过这句顺口溜,母亲也会拔火罐。只是不知道从小没娘的母亲,拔火罐是从她姑姑那里学来的,还是从她婆婆(我奶奶)那里习得的。

过去和老人一起过日子的家庭很多,像受了些许风寒的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的,很少去医院看医生,都是在家里刮刮痧、拔拔火罐就扛过去了。

记得我们仨小时候喉咙痛,母亲还会把食指和无名指屈起来,用两个指头的关节夹揪我们喉咙处的皮肤,也揪过我们的后脖颈,直到揪得紫红才住下手。

后来知道,喉咙两边是人迎穴,喉咙痛揪脖子就像刮痧,很对症的。

长大以后,自己也学了母亲的样子,喉咙痛,揪揪脖子前面,颈椎不舒服,揪揪脖子后面,都有效。

小张先生小时候咽喉痛,也试过这个法子,只是下手没那么重,而且都是先去医院再配合物理疗法。

自己因为体质虚,湿气重,特别是到了季节转换和天气变化的时候,关节常常肿胀疼痛,被各种不舒服困扰。

中药,西药,膏药,都只能缓解一时,于是久病成医,除了跟母亲学会了揪痧、拔罐,还学会了按摩、刮痧、拍莎和拍打,即可自我保健,偶尔也能帮帮亲人和朋友。

先生常笑我像个巫师,不过,遇到颈椎、肩膀不舒服的时候,还是会很愿意接受我的“摧残”,对于轻微小症,真的可以做到“手到病除”。

想起小时候,家里没有专门用来拔火罐的玻璃罐,都是用装罐头的玻璃瓶子充当,还有一种白色的装“友谊雪花膏”的瓶子,我们叫它“大友谊”,都曾被母亲当过拔火罐的罐子来用。

记得母亲常常用左手抓住空罐头瓶的底儿,右手食指在瓶口上轻轻抹一圈,不刮手就算是一个合格的火罐。

母亲还曾试图告诉过我们三个,轻易别去试玻璃瓶口光不光滑,怕我们有样学样,把手划破。

其实,后来我还真吃过这个亏,不过不是被玻璃瓶口所伤,而是学母亲的样子去试菜刀的刀刃锋不锋利,结果悲剧了。

小时候非常愿意凑热闹,尤其看见母亲拔火罐的时候,甚至有种神秘感。

母亲把旧报纸或者厕纸往温水碗里一沾,迅速糊在后背上,再用打火机或者火柴点燃一块废报纸,带火的纸片直接扔进瓶子里,然后快速把瓶子扣在湿纸上。

只消一眨眼的功夫,瓶子就会牢牢粘在后背上,火苗也因为氧气耗尽而顺势熄了。母亲会用提罐和扭罐的方式控制火罐的吸附力度,瓶口很快会鼓起一个包,瓶子里起初充满的白色雾气,也很快就凝结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瓶壁上……

等到除去罐子,揭下废纸,瓶口会露出各种圆形的暗红,有时还有特别的纹路和黑红痧点,母亲会指着这些印子解释说这是“火”、那是“风”和“湿气”……

记得母亲年轻时经常肩痛背痛,痛的重了就拔火罐。有时候是父亲给母亲拔,有时候是姐姐给母亲拔。母亲后背的罐子起下来,常常会有水泡,大大小小,水灵灵的。

母亲很刚强,从不把拔罐起水泡当回事,反而会说把水泡拔出来,病就好了。母亲把缝衣针用打火机烧一下,让父亲或者姐姐,沿着水泡下边缘刺个洞,里面的液体流干净,再贴上一块干净的手纸,穿好衣服就算完事,继续起早贪黑干她永远也干不完的活儿……

瘪了的水泡贴在母亲的肩膀和后心上,慢慢结成褐色的痂,痂退掉以后,会在起泡的位置留下印迹,印子似乎要经过一个三伏天才能彻底退干净。

拔罐起水泡的经历我也曾有过,只是处理得异常小心也煞有介事,而且我没有母亲那么刚强,单不能洗澡这一件事情就让我苦不堪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