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第四章:童年

父母是全村第一个走出去成功创业的人,在当年是村里人人羡慕的“万元户”。这个称呼就和现如今流行的土豪一词,指的都是有钱人的意思。所以我一回到老家,在村里的小伙伴眼里那简直就是自带光环,十分耀眼。大家都喜欢围在我身边,打听县城里的新鲜事物。只可惜我从小就是安静的性格,嘴巴紧,小伙伴们打听不到收获,慢慢也就凉了心。但只要我一出现,绝对就是小伙伴们的中心,这位置倒是不可撼动。

在学校里,由于我的聪颖,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老师的宠儿,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我的老家叫大楠塘村,是府灵村委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府灵村委下边管辖了6个自然村,除了村委所在的府灵村之外,就属我们村最大,人口最多。村委小学坐落在村委所在的村边,距离我们村大概有两三公里,每天我们往返四趟,每天必须走上十来公里的路。所以尽管那时条件落后,学校没有体育老师更没有体育课,但我们的身体素质是不错的。

按直线距离而言,我的老家并不算偏远的村庄。那年代农村的交通还不便,从村里去县城就有两条路选择,一远一近。远的路是公路,绕道经过浦北县的三合镇,再折回灵山县城,总共二十多公里。这条路线平时是有班车走的,但是必须从村里走到三合镇街道上等车,这距离就有五六公里。近路的话只有十来公里,但必须翻山越岭,崎岖难行,尤其是雨天,更是湿滑危险。小时候,父母通常会带我坐班车往返县城,那班车拥挤不堪,气味又难闻,每次搭车我都会晕得七晕八素,吐得浑身虚脱。这也是我小时候很不喜欢回老家的原因。

因为交通不便,我的老家虽然不远,但还是显得十分落后。学校就是一圈瓦房,房子据说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雨天漏雨,冬天漏风,晴好的天气倒是显得亮堂,就是阳光时不时会打眼。和现在一样,那时的学校也是唯成绩论英雄,每年的升学考试,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得到的奖励就多。我从县里回来念书,从一开始就被学校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要我考进全县唯一一所重点中学——灵山中学。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知道灵山中学为何物。我从小只听过一句话,就是考上大学进北京,这是农村人鼓励孩子读书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那个年代的乡亲们心目中,北京是最高级的地方,能够去北京的方法,只有考上大学这一条路。这大概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意思。

刚回老家的时候,我们三姐弟的生活是很苦的。爷爷一年到头不住家,父母在县城里为铺子的生意忙的焦头烂额。我们三姐弟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只有七岁,就得自个照顾自个的吃喝拉撒。我家的房子,卧室和厨房是分开的,中间隔了一个嗮谷场。为了方便,姐姐在卧室的走廊里,用几个砖头搭成个简易的灶台,搁上煮饭的煲和炒菜的锅,就成了简易的厨房。于是做饭的时候,烟火缭绕,把睡觉的地方也熏得又黑又脏。

吃完晚饭,姐姐领着我到露天水井边上,洗了一下手脚,就上场睡觉了。这是在天气热的时候,天气冷的时候,就烧一点热水泡泡脚。我年纪小,夜里起来小便的时候怕黑,必须姐姐陪着才敢起来。姐姐年纪也不大,又是女孩子,对黑暗的恐惧也是难免的,于是又把尿桶放到了卧室里。这样一来,我们睡觉的地方,真的是又黑又脏又臭。

父亲是每隔一星期回来看我们一趟,顺便给我们带一些鸡蛋、腊肠等食物。看到三个孩子的生活如此这般,父亲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长大后听母亲说,那时父亲每回一次老家就跟她吵一次架,父亲心软,不忍心把几个孩子这样丢在家里,而母亲也不舍得铺面关闭,重新回到农村生活。几次争吵之后,母亲无奈之下,之后去求外婆,让外婆过来照顾一下我们三个姐弟的生活。

外婆这个时候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年纪虽大,但是身子骨还十分硬朗。外公家薄有田产,在解放后被划分为富农,文化大革命时期,听闻要拿他进行批斗,吓得他连夜躲进山里,不想慌乱中十足翻滚下山,摔死了。从此,外婆就以一人之力,养育了四个子女。我的母亲是外婆的大女儿,我还有一个大舅、一个小舅和一个姨娘。所以当年外婆到我家的时候,不是一个人来的,她身边还带着小舅的两个女儿,年纪比我小,都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我分别叫她们十二表妹和十三表妹。

同年,父母拿钱回家新建了房子,是村里第一座水泥楼房,虽然只有一个客厅和两间卧室,但还是足够让乡村们羡慕了。我们也搬出了那间又黑又臭又脏的泥砖瓦房。

我们住在老房子的那段经历,即使在很多年以后,还是亲戚们经常提及的事情。我的姨丈和我的姨娘结婚,我们一家人都缺席了他的宴请。当时父亲去了外地进货,母亲要看铺子。所以当天晚上,姨丈和几个男子骑着自行车,拿了一些鸡鸭鱼肉过来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吃。来到我们家的时候刚刚七点多钟,但是风大雨大,天也已经黑了。我们三姐弟已经转进了被窝,忽然听见外边有人敲门,大姐让二姐去门缝里看,二姐一看吓了一跳,回来说敲门的人都穿着雨衣,看不清楚是谁。以前的雨衣都是长长的,从脑袋一直到小腿,能把人遮盖的严严实实。大姐和二姐就躲在被窝里嘀咕着,这些人不会是来抓小孩的吧?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害怕了。两个姐姐先把我藏到床底下,二姐躲在房门后面,大姐接着去窗口继续盯着。姨丈这时也来到了窗外,敲了窗子,说我是你们姨丈啊,你们把门开开呀。这样叫唤了许久,大姐才壮着胆子去把门打开,姨丈一进屋,发现只有大姐一个人,又问还有两个呢?大姐心里正怕的要命,哪里说得出话来。姨丈只好自己四处找,从房门后面找到了二姐,最后又在床底下发现了我。这个事情在很多年以后,每次看见我们就说上一回,还说那天晚上,我们三个小孩把她们带去的食物一扫而光,像极了三只饿坏了的小狼。

这些担惊受怕的日子,随着外婆的到来,也宣告了结束。我们三姐弟的生活起居终于像个人样了。

外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干净。她身上的衣服,虽然旧,也有缝缝补补的地方,但绝对不会脏。她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但总是梳得整整齐齐,用发夹弄得服服帖帖的。她有一张鹅蛋脸,五官很精致,看起来很有气质。长大后听母亲说,外婆的娘家原本是有钱人家,外婆年轻的时候,是缠过小脚的。这点我是相信的,因为我小时候就看到过外婆的脚确实小,而且左脚的拇指发生了变形,和食指交叉在一起,这应该是缠脚导致的畸形。

在旧社会,只有富裕人家的女子有缠脚的权利,穷苦家的女子是不缠脚的,因为缠脚之后,就不方便干粗苯的农活了。外婆缠脚的时间应该不长,应该是刚好碰上历史的转折时期。这其中的缘由,就算是母亲,也知道的不多。反正就是外婆年轻的时候,家道中落,原本有着姣好容貌的外婆,也受家庭所累,最后不得不委身下嫁给我的外公。

这点也是母亲告诉我的。据说,外婆加到我外公家之前,外公曾经娶过妻,并生育有两个女儿。外公早年薄有田产,算是比较殷实的人家,所以才能迎娶外婆进门。没想到外婆这一生经历如此悲苦,不仅经历了娘家的没落,委身下嫁后,又遭遇丧夫之痛,最后一人养大几个子女。

可能也是经历这些风风雨雨,所以外婆给我们一种淡泊如水的感觉,她的到来,让我们三姐弟有了主心骨。特别是二姐,在外婆的指导下,小小年纪就会开垦土地,自己种菜,我们也不需要天天吃鸡蛋腊肠度日。

在上学期间,外婆带着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在老家生活。寒暑假,我们就一起到县城跟父母团聚,有时外婆和两个表妹也和我们一起到县城生活。记得有一年,十二表妹在我家店铺后面的空地上蹲着,盯着一米多深的臭水沟看了好久,之后叫嚷起来说:水沟里有钱!大人们去一看,还真是有一张钞票在水底静静躺着,拿竹竿捞起来一看,是一张十元的钞票,估计是旁边楼房里的人洗衣服的时候不小心倒掉的,然后顺着水沟一直飘到这里。

关于两个表妹的趣事,我就只有这么一桩还有清晰记忆,当时她们在我们家只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到了她们也该上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回家去念书,从此我们就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了。

表妹们回去念书之后,外婆就面临了两难的选择,究竟是留在我家,帮女儿照顾外孙,还是回家去照顾自己的亲生孙子孙女呢?毕竟外婆家里,除了小舅的两个女孩,还有大舅的两个儿子,我的两个表哥,当时也是在上学。虽然舅舅和舅妈当时都在家,但是对于外婆常年累月地帮衬外嫁的女儿,舅舅舅妈的心里难免有所微词。

于是,外婆最后还是回去了,这让我的父母失去了最后的倚靠,加上当时店铺的生意越来越难以为继,于是做出了他们这一生中最后悔的决定,就是把结束了生意,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父母又在老家租了间马路边的屋子,开了间杂货店,买一些油盐酱醋和生活用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录第四章: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