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草的胡萝卜+《非暴力沟通》+第6天
页数: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输出感悟:
一、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
人们在表达愤怒时,习惯于把自己愤怒的根源归咎于他人,所以,我们在愤怒时常常会批评、职责他人。但实际上,我们感到愤怒,或者我们的其他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
孩子在学习英语后,完成课后作业时,总是不思考就来问我。我总是会跟她说,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我去做我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在那里做作业。但结果并不理想,孩子还是会不断地来问我,次数多了我就开始烦躁并且失望。
在了解非暴力沟通中感受的根源之前,我会认为我的烦躁和失望都是因为孩子不独立思考、不断问我。但是了解到,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后,我找到了自己烦躁和失望的根源所在。也开始去理解孩子不独立思考、不断问我的原因。
因为我想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完成英语作业,并且希望她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在这里我烦躁和失望的根源,不在于孩子总是来问我作业怎么做,而在于我的需要和期待。
对于孩子来说,她总是来问我作业怎么做,或者自己做错了就开始哭,是因为她害怕犯错,她不相信自己能独立完成作业,希望我能帮助她完成英语作业。
当我了解到我自己和孩子的需要与期待后,我开始心平气和地教孩子怎样做作业,并在必要的时候为她提供帮助。这样做带来的改变是,孩子在做作业时来问我的次数减少了,我不再感到烦躁和失望。
当我们只表达相关的事情、他人的行为以及指责他人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自身的感受。例如,我很烦躁,因为孩子总是让我帮她做作业。
而当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我(感到)……因为我……”来表达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自身的感受。例如,孩子总是让我帮他做作业,我很烦躁,因为我希望她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更多人习惯了对他人指责、批评和评论,以此来表达我们自己的主张。但是当对方听到指责、批评和评论时,人们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反击。实际上,我们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可以有四个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大多数人通常的选择时责备自己和指责他人。
在尝试让我的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愤怒的跟孩子吼过,我指责她总是不思考就来问我,但指责孩子之后,我又会愧疚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给孩子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
如果我能直接对孩子说出我的需要和期待,她可能会理解我为什么总是叫她不要来问我。在这一点上,其实孩子做的比我好。因为在我冲她吼的时候,她会哭着说,害怕自己做错了。这是她的需要,她希望我能帮助她少犯错。在听到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我的愤怒的确减少了。因为我了解到了孩子的需要和期待。
所以,当我们用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和期待来代替指责、批评和评论时,对方就可能会作出积极地回应,而不是选择反击。
二、做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非暴力沟通认为,大多数人的个人成长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情感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第二“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情感的奴隶”阶段,当我们身边的人不高兴时,我们会想是因为自己让朋友不高兴吗?或者,会认为自己有责任让身边的人们高兴起来。但是,这会让我们认为身边的人是我们的负担,一旦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并逐渐表现出来之后,冲突就会随之而来。
在“面目可憎”时期,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例如,孩子做作业时向我求助,而我只想让她独立做作业,所以拒绝帮助她。这是我对她的求助(需要和感受)的忽视和拒绝,我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希望她独立完成作业。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就是“情感的奴隶”和“面目可憎”时期。在这两阶段中,我们会感到困惑,也会陷入冲突,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非暴力沟通,了解自己的感受的根源,向个人成长的第三阶段进发,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