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女生宿舍音乐美文 2020-03-11 06:53:46
文/赵主任
闯关东,吃不上喝不上的那个年代。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一般分为两种人:
一种是,朴实憨厚,老实巴交儿的。
另外一种,就是泼辣,虎超儿的,蛮劲十足的。
可能是,那个贫瘠的北大荒,棒打狍子的苦难生活,历练了他们这种纯粹的性格。
有时候,非常的极端。
在他们眼泪,好就是好,孬就是孬。
他们的世界观里,没有中庸两个字。
什么事儿,必须揪出个所以然来。
不像现在有的人,活得那么含糊,没有是非观。
用他们老一辈人的话:别活得夹生了。
我们村儿里就有这么一位烈性女子。
一个着实让村长头疼的女人,一个贼泼辣的一个女人,我们小孩都叫她大嗓门儿。
村里人都说她:刀子嘴,刀子心。
村里人还说她克夫。
孩子打小,丈夫就伐树被砸死了。
就剩下大嗓门儿带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和一个走道儿都费劲的婆婆。
传说,大嗓门是我们村子里出名的跋扈。
曾经脱了鞋,追着我们村长,一气儿追了2里地。
和婆婆,就别说干了多少仗了。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折腾的惊天动地。
什么蒸馒头碱搁多了,什么洗衣服洗衣粉放多了,也太不过日子了。
就听着她家天天叮哐的干,擀面杖瞬间就能从屋子里飞到院子的鸡窝里。
经常事儿。
有一次,村长上门发救助,飞出擀面杖还顺便给村长的脑袋,砸了一个硕大的包。
村长自己小声的嘀咕:十里八村儿,也没见过这么跋扈的女人。
村子里,自从她丈夫死后,很少有人再去她家了。
路过,基本也是躲着走。
生怕屋子里随时又飞出个什么家伙来,然后幸运的砸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自从大嗓门丈夫死后,她婆媳间打的更邪乎了。
不知道是为啥子。
据老婆舌传,是大嗓门盯上了她老公死后村子里给的补助。
婆婆往外撵她,怕她拿这笔钱跑了。
也有传闻是因为孩子。
说大嗓门怕拖累,想放弃孩子,再找一个。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总之,顷刻间,大嗓门在村儿里,被扣上了个不孝顺的逆子的帽子。
那个年代家里可以没有钱,家里可以没有黑白电视机。
要是不孝顺的逆子,走在街上要被大家戳脊梁骨。
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忠孝两全被视为人们唯一的宝贵财产。
于是,大嗓门被村子人逐渐的孤立了起来。
那天,一帮老婆舌,盘坐在小卖店门口闲扯。
大嗓门去买洗衣粉,又被人家戳脊梁骨了。
大嗓门把新买的洗衣粉,用牙尖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刷的就倒在了女人堆里,然后,上去就劈里啪啦给老婆舌们一顿挠扯。
老婆舌们吓的顿时烟消云散,魂不附体。
大嗓门儿掐着二尺八的腰:在比划我家日子,给你们嘴撕开!
大嗓门的婆婆还有一个儿子,在外村。
也不怎么过来。
主要是怕大嗓门。
大嗓门婆婆突然害病了,挺重的。
村长带着干部顺着她家院子的墙边儿,顺进了屋儿。
大嗓门低着脑袋在外屋地洗衣服,不吭声。
婆婆拽着村长的手,要村长去给她二儿子捎个信儿。
还嘱咐村长:我要是死了,你们可不能亏待我家媳妇啊!
我媳妇可是个好人,在家给我洗洗涮涮的。
就是脾气大点。
我这个没用的老太太,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没几天,她婆婆就去世了。
出殡那天,她婆婆的二儿子哭天哭地,甚是可怜。
大嗓门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就是帮着给老人穿穿孝服,把屋子拾掇拾掇啥的。
村里人指指点点:这个狠娘们,心真可真歹毒,她婆婆死,她一滴眼泪也没掉!
后来听说,村长给打了个证言,大嗓门得到了那笔她丈夫的补助金。
领着她孩子到外村儿去生活了。
房子也给了她婆婆的二儿子了。
多少年后,一个同龄人喝酒,曾和我讲起来大嗓门的另外一个版本。
说是大嗓门当年,其实没有村子里人想的那么可恶。
当时,她丈夫死后,她婆婆脾气更加的古怪,加上还有一个拖累人的孙子。
婆婆一上起劲儿来,就对大嗓门连打带骂。
大嗓门一句不敢还嘴。
实在忍不住了,就把擀面子往门口扔,来抒发自己委屈的情绪。
婆婆一发完火就后悔,要下跪给大嗓门赔不是,还劝大嗓门:孩子她妈,不行你再找一个吧!跟着我们家,就是活受罪。
大嗓门一直把婆婆伺候走了。
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才锁上了门,带孩子离开了村子。
和我讲这话的这个人,喝的烂醉如泥:
天底下再也找不到,这么孝顺的媳妇了!
从来不做给别人看,这一辈子,受了多少罪!
我十分相信这哥们的话,相信大嗓门一定是委屈的。
因为,和我说话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发小,就是大嗓门的儿子。
前一天,我刚刚帮他把他妈妈大嗓门,送住院。
发小哭的不省人事:
我还记着,我奶奶没的时候,我妈给我奶奶拾掇得利利索索,板板正正。
我躲在墙角落。
我妈说:别害怕,等天亮了,我去叫村上。
那不是你奶奶嘛!怕啥子!
你奶奶活一辈子,不容易。你爸爸被树砸死了,她这几年能不难受吗!
本来就是古怪脾气。
人这辈子,谁还没点脾气。
谁让咱娘俩摊上这么个人家。
你奶奶对咱们娘俩也不薄,啥好吃的,桔子烂了她都舍不得吃,给咱娘俩留着。
就是有个爱挑刺儿的毛病。
发小哭的很狼狈:
我妈在医院还叮嘱我:过两天清明,别忘给你爸,你奶奶上坟。
给你爸买盒子烟,啥烟都行。
给你奶奶买些桔子,她就愿意吃桔子。
挑那些软乎的,她牙口不好。
这事情,过去多少年了。
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发小的妈妈,当年婆婆没的时候,为啥子一滴眼泪也没掉。
我在想:
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悲痛,深深的埋起来。
即便是在家里遭了委屈,也不愿意让外人看到。
因为她知道,她们才是一家人家。
即便是,婆婆骂自己洗衣服,洗衣粉放多了,不会过日子。
即便是,婆婆嫌弃自己蒸馒头碱放多了,自己还是忍着,不吭声。
顶多是。
熬不住了,扔个擀面杖子,发泄一下。
这也许就是那个年代所谓的,最真实的善良吧。
孝顺,不一定哭爹喊娘。
孝顺,不一定要让外人看得到。
自己住院了。
还不断叮嘱自己的孩子,别忘了清明给奶奶买些软乎桔子。
你奶奶,牙口不好。
也许。
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从不缺少善良,只是缺少了看见善良的眼睛。
而。
我们这个吃喝不愁的年代,从不缺少看见善良的眼睛。
只是……
哎!还是,不说了。
大嗓门儿,让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
我想了一宿。
最后,还是决定给这篇文章,起这样一个中庸的标题:
这个时代,我们从不缺少善良,只是缺少了一双看见善良的眼睛。
我是赵主任,和你一起怀念过去,怀念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