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戈里的《外套》看生活

“我们都是从果戈里的《外套》里走出来的。”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斯托耶夫斯基共同说过这句话。走出来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走出来的是对社会的认知。一个九品文官,官卑职小,能做的只是每天抄写文案。虽说是官,政府系统的一员,却生活困苦,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解决。作为一个官员,自然要体面一点,于是总想着换掉那一身旧外套,攒钱买下一身新外套。于是他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不断的工作,忍饥受冻,为的就是早日得到那一件外套。终于有一天,新外套得到了,才穿了一天,就被一伙强盗抢走了,无奈来到警察局和“某要人处”请求寻找失去的外套,却遭到局长大人和“某要人”声色俱厉的呵斥和凌辱。这一连串意外的打击,终于使他惊吓成疾,最后在一片念念不忘“外套”的呓语和胡话中死去。


对一个人最大的恩惠莫过于让他有期盼,让他有前进的方向;最大的摧残不是爱而不得,而是得到了,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失去了。在作品中看到的这样的摧残有很多,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阿卡基·阿卡基维奇,另一个则是《骆驼祥子》里祥子。像阿卡基·阿卡基维奇一样,祥子作为社会底层人物,兢兢业业,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打算,却在梦想实现时,遭遇到种种变故,攒钱——买车——梦想破灭,最后只能走向灭亡,看似祥子更加坚强,受的苦难更多,坚持也更多,但殊途同归,同归于那黑暗的社会。


在那样的社会里,阿卡基·阿卡基维奇能够满足于生存就已经不错了,何必追求那不切实际的“新外套”呢?这“外套”看似只是简单的衣服,却象征着底层人员可望不可即的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果戈里的《外套》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