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全局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从城市人群的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从乡村人群的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从涉农企业的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提质”方面,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从乡村旅游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旅游从观光体验向浸染互动跨越的新动能。
乡村旅游独具魅力,近年来创新花样繁多,但始终未解决“产、社、人、文、悟”诸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集聚问题。农庄、农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载体对乡村旅游要素的“综合度”还不够强,对人们期盼体验的“真实田园”营造不足,无法实现市民与田园“浸染互动”的体验层次,因此,其所激发的消费动力还处在表层。田园综合体的真实图画、乡野氛围、业态功能等,可以带给人们真实的田园体验,实现乡村旅游从“玩一把”向“住下来”、从“浅花钱”向“深消费”转变。
从乡村地产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地产转型的强大动力。
乡村地产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一定能量,但也进入了“瓶颈期”,土地供应机制、开发模式、营销渠道等都面临转型。田园综合体包含新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时,田园综合体在土地盘活机制、建筑特色、适宜人群等方面将有一次飞跃式的变革,借助这一载体和平台,乡村地产将寻找到新的发展“蓝海”。
从精准扶贫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的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从乡村文化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可以为“艺术乡建”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为乡村文化提供良好的传承平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田园综合体可以为“艺术乡建”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为乡村文化提供良好的传承平台。借助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建构,乡村治理将获得更多的深层次文化支撑,助推美丽田园、和谐乡村的目标早日实现。
从乡村梦的角度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复兴梦的核心动力。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的“田园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