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道理,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

古人讲:“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就像是踏上未知旅途的行者。人生也许并不像一次浪漫的旅行,而更像是一场艰苦的行军,路途之中满是竞争和坎坷,都需要我们通过谋略和智慧去克服。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是古人从血与火之中提炼出来的智慧,对于我们克服前途之中的障碍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十分有价值。

9月21-22日,心和青少年商学院领导力必修课——【孙子兵法】如约而至。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这次来到了春城昆明,又认识到了许多新的学员;但一如既往的,是学习、内化《孙子兵法》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孙子兵法》与领导力

《孙子兵法》短短六千余字,内容却博大精深,作者孙武将战争实践经验高度概括,升华为一套不仅可以指导战争,更能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超思想理论。

因此,该书不仅是中国古典军事思想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的意义与价值很大,分为两类:一类是它作为一部兵书所体现的军事价值;另一类则是它作为一部思想理论度较高的著作,能够指导除了战争以外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们这一次的课程也是一堂关于“领导力”的必修课。这是因为在《孙子兵法》中,其实蕴含着许多对于“领导力”和“领袖”的解析。

早在几千年前,国家对“将”的素质的要求,就已经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去思考和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领袖的素质素养。何为素质?

素质是指先天的特点,与能力接近。具体的说素质是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孙子兵法》中说:“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意思是: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掌握百姓生死的神灵,是国家生死存亡的主宰者。

他还明确地提出了,军事将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智(智慧)、信(诚信)、仁(仁义)、勇(勇敢)、严(严格)。

与将帅类似,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作为队长、作为班干也是我们集体的核心和灵魂。领袖高瞻远瞩,集体就能够向着更高目标前进;领袖目光短浅,集体就会满足现状,裹足不前。

不仅如此,领袖的胸襟和气度还会影响到其他成员才能的发挥。如果领袖独断专行、固执己见,那么一些优秀的人才就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整个集体的竞争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领袖善于察言纳谏,团结众人,就能够集中起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自动实现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其整体实力就能够不断增强。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一个优秀的领袖就应该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的素质。拥有智慧、诚信、仁义、勇敢、严于律己的人,才有资格称得上是一名领袖。

孙键老师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对于国家来说,打仗,是关乎国家危急存亡的头等大事,是关系百姓生死的所在,因此不得不重视。而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这件事,就像打仗一样,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这关系着自己,亲人,甚至是家族的未来,我们必须要像国家重视打仗一样重视起来。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懂得带兵打仗的将领,一定要懂得打仗的目的就是取胜,效率要高,要在短时间内取胜。懂得这个道理的将领,就是老百姓和国家命运的主宰者。

同样的,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们懂得“兵贵胜不贵久”,我们就是家族命运的主宰者。因此,我们学习、完成作业的水平就决定了我们家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明白“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要懂得什么时候该打仗,什么时候不该打仗,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大家都有听过《三国演义》中陆逊“火烧连营”的故事,刘备在出兵前,诸葛亮是不同意的,认为那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但是刘备一心想要为弟报仇,几乎是倾巢而出,最后被陆逊用计击退,蜀国也渐渐开始衰落。这句话延伸到生活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

识众寡之用者胜,在打仗之前,我们要清楚自身和敌人兵力的差距,认识到自身短板,才能获取胜利。来到生活中,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打仗了,我们没有“兵”,但我们有的是手上的时间,我们有精力,还有一定的零花钱。

有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就会得到提升;相反,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玩游戏和娱乐上,成绩自然就会一落千丈。学会把我们有限但可以掌控的时间、精力、零花钱用在正确的地方上,我们才能掌控我们自己的人生。

“决战沙场”“沟通巴别塔”

带着心中的《孙子兵法》,我们的学员们梦回战国,化身国君、军师和士兵,与别国于“沙场”决战。“沙场”中,国家之间两两对决。

背对“沙场”的国君,无法回头观看,只能根据军师提供的信息对士兵发号施令;

正对“沙场”的军师,无法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或者眼神等来告知国君“沙场”内的信息;

处于“沙场”内对决的士兵,无法看到周围环境,只能根据国君的指令发起进攻。

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言,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必然衰弱。

三个角色环环相扣,稍有沟通不当,就可能会葬送场内士兵的“生命”,导致战争失败。这不仅考验着三人之间的信任,更考验着像军师的肢体表达能力、国君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士兵的执行力等等,对团队的默契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沟通巴别塔”的游戏,每队成员被分成先行部队、沟通部队和搭建部队,只有每个部队之间沟通有效才能搭建出指定的模型!

先行部队的工作是观察与传递他们看到的模型信息;沟通部队负责中间的传递;搭建部队负责接收到信息后进行搭建。

“沟通巴别塔”的过程当中,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充分或沟通中的误解引起的。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后,我们首先需要检查一下自身的沟通有没有问题。

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你发出了什么,而是对方接收和理解了什么。

都说人和人之间,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真心要有,信任要有,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也要有。如果没有了沟通,矛盾就会滋生。

想学习更多青少年课程可以关注“心和青少年商学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中的道理,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