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生命摆渡人》,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可能需要什么?”

一句多么有力量且有方向感的话,渡己——找到自己能做的,渡人——找人他人的需求,疫情期间“生命摆渡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期间经常这样问自己。

今天我们参考《生命摆渡人》一书,看看疫情期间汪勇怎么用平凡抒写不平凡,以身作则传递温暖,做好事且竭尽所能地去把好事做好。

01、缘起,误入医护人员需求群

2020年大年三十吃过晚饭,汪勇跟大家一样刷手机,在一个朋友圈里看到这么一条信息:

“如果您是金银潭附近的医护人员,希望有车免费地接送您,您就扫码进群;如果愿意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您也可以进群”。

汪勇想,这个群里应该有很多医护人员,那我可以进群了解一些疫情信息,判断我的家人是否安全,于是就扫码进群了。

然,进群后发现这个群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个群原来是医护人员发需求信息群,信息格式是:姓名、电话、出发地。

一个群大概有30位医护人员,有30人次在发出行需求信息,然没有志愿者回复说:我来接你。

就这样误入医护人员需求群,看到医护人员不停的发需求,但无志愿者回复,这样的信息让汪勇觉察到疫情的严重。

02、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

金银潭医院,原名武汉市疾病救治中心,一传染病医院,位于武汉三环外,附近住宅少,属于工业区中间的一个医院。新冠疫情开始之后,该医院接收病危、病重的新冠患者。

由于该医院位置偏僻,且疫情期间无公共交通,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下班交通不便,一般需走很远的路才能够回家,所以建了医护人员需求群,以求解决出行问题。

看到群信息后,汪勇心里开始斗争!

一面想要不要去接这个单,可是其他人都没有接;一面想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为什么我能出去?

汪勇说,我有一台车、我有一个很健康的体魄,与大部分人相比,我更有资本出去接单,且出门真的能帮到群里这30位医护人员,他们每天上下班通勤最少需2小时,我如果出去载他们,一天可以帮助他们节约60个小时……10天,可以节约600个小时……

就这样决定出门接单,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03、做好事,竭尽所能把好事做好

一、安抚家人

疫情期间,出门有风险,家人有各种担心。

最后,汪勇以公司值班的名义出了家门,并以发烧(实际没有)的名义跟家人说需在外单独住一段时间。

就这样,走出了家,住进了公司仓库,向接送医护人员迈进。

二、落实防护用品

网络查阅、明确疫情防护用品:酒精、口罩等用品。

口罩在出门的时候备了几个,酒精是跟接到第一单的护士要的。

三、做好防护、开始接单

第一单,一位20多岁的护士。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汪勇收到金银谭医院接小护士回家的需求信息。

医院门口接到小护士,小护士目光呆滞,坐上车后一句话都不说,毫无沟通欲望。

汪勇也因为是第一单,心里有各种害怕……

“她真正坐上来的时候我有点慌了。当时疫情造成的恐慌是特别严重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是很致命的东西。”汪勇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两条腿抖了一天。”

就这样一路紧张的把小护士送到了家,全程无一句沟通;就这样接了第一单,然后第二单……

第一天总共满足30个需求;第二天60个……

60个需求接完,300公里,汪勇太累了,逼自己休息,凌晨1点开始睡,第二天5点开始继续接单……

这样的作息,持续一个月!

四、招募志愿者做好事

第一天30个需求,第二天60个需求,第三天更多……

三天后,汪勇发现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金银潭所有医护的出行需求。于是,他开始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招募志愿者。

招募第三天,开始有人主动联系汪勇,要求帮忙。

汪勇为了让好事做好,给来的人提了2项要求:1.必须是“独居、有防护装备的人”,以防相互感染;2.身体要好,不可以抽烟(抽烟的人,抽烟不记得消毒洗手,易感染)。

二三十人的车队很快组建了起来,但由于用车需求实在太大,没过多久就跑坏了3台车。

同时因为疫情管控越来越严,志愿者人来人往,最后稳定在每天7人满足约500人次出行需求,每天每人跑约300公里。

04、他们需要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汪勇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满足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

于是,通过群发、转发信息,联系到了摩拜单车负责人,在酒店、医院附件投放单车…解决5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

5公里以上呢?继续通过群发、转发信息,联系电动共享单车,在酒店、医院附件投放电动单车,解决5-10公里以内的用车需求……

10公里以上呢?继续通过群发、转发信息,联系到共享汽车,最后滴滴出来帮忙,解决了10公里以上出行问题……

05、他们还需要什么

在逐步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汪勇得知,一些援鄂医疗队夜班休息时没有饭吃,就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方便面。

医护人员吃了一周后发了个朋友圈:“好想吃大米饭啊!”这让汪勇很受触动,“过来救命的恩人,我必须得让他们吃上白米饭。”

汪勇开始联系餐馆订餐,得知是要为医务人员供餐,不少老板直接说“给你,不要钱”。由于缺乏资金,没法给医院免费,汪勇就只收食材费,自己还贴了不少钱。

由于严格的疫情防控形势,能供应餐食的饭店太少了。在无法完全满足医护人员需求的情况下,汪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一位经销商,对方愿意提供10万件方便面,暂时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

但汪勇还是想让医护人员吃上米饭,于是又通过朋友辗转联系上政府有关部门说明了情况。对方很快回应了,同意一家快餐生产厂家继续生产,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用餐,只要求适时补办手续。

随着接送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汪勇对医院抗“疫”现状更加了解:

医护人员眼镜戴在护目镜里容易坏,手机屏碎了,需要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秋衣秋裤……生活上有各种琐碎的需求。

汪勇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需求,经常问自己:他们还需要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06、写在最后

顺丰一线收派员,做过半年管理的汪勇

从最开始的接送医护人员,之后通过反复问自己: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可能还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一步一步的,解决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出行、用餐、生活各种需求问题。

最后,问汪勇为什么您能做的那么好?

他说,我有两项法宝:一是医护人员是英雄,我们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二是我在最前端,知道医护人员需求,竭尽所能地去满足需求。

平凡的他就此铸就了一份不平凡。

最后,希望这句“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可能还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给追求进步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与您共勉,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 《生命摆渡人》,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