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

动物精神是指在人类行为里面,撇除掉人类理性这一面,影响我们做决定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叫做非理性。


动物精神的概念来自于一本书《动物精神》,这本书的两个作者来头确实很大,一个是乔治·阿克洛夫,他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另外一位作者是罗伯特·希勒。罗伯特·希勒为什么火?第一是他首创了“非理性繁荣”这个词,还被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引用过,第二是,在金融海啸爆发的几年前,他就开始关注美国投资者对房地产的热捧,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一次的金融海啸,最早,而且准确的预言它会发生的人,就是这位罗伯特·希勒。

动物精神这个词最早来自凯恩斯,它是指在经济行为里面,撇除掉人类理性这一面,影响我们做决定的那些东西,就可以叫做动物精神。

人类非理性测试题:

假设你现在要买耳机,有以下两个型号可选。你会挑哪一个?

一号耳机,价格是270元,在购物网站的10分制评分中,这个耳机的得分是6分。

二号耳机,价格是540元,价格整整是一号的两倍,在购物网站上得分是8分。

你会买哪个?

实验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了一号耳机。因为6分和8分差别不算太大,但价格差了一倍,人们情愿少花一点钱,去购买一个还过得去的耳机。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花双倍的价钱去买一个更好的耳机。

接下来,让我们稍作改变,再做另外一个类似的实验。

请你从下面三个耳机里选一个:

一号耳机,价格是270元,在购物网站上得分是6分。

二号耳机,价格是540元,在购物网站上得分是8分。

三号耳机,价格是840元,在购物网站上得分是7分。

一号和二号没有任何变化,和刚才一样,只是增加了三号耳机。但是仔细一看,这个三号耳机纯属是来捣乱的,定价是840块钱,比二号耳机高出300块,得分还只有7分。谁会选又贵又相对不好的呢?

奇怪的事儿出现了,就是因为多了这个捣乱的三号耳机,尽管极少有人选它,但人们对另外两个耳机的选择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还记得第一个实验,大部分人会去选择定价270块钱的一号耳机。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540块钱的二号耳机。

一眼看上去,这个道理说不通,最开始选择一号耳机的人,为什么因为捣乱的三号耳机的出现,就选择二号耳机了呢?为什么一个烟雾弹式的多余选项,会影响我们的最终决定?

这个实验,是由以色列学者阿莫斯·特沃斯基参与设计的。他和丹尼尔·卡尼曼合作,专门研究人类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很可惜特沃斯基英年早逝,没能和卡尼曼一起分享诺贝尔奖。

不知道你有没有从这个实验中发现:其实你很容易被忽悠。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性。

《动物精神》这本书从五个方面诠释了动物精神是怎样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的:

首先是信心。

作者指出,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只抓住了信心的部分含义。他们认为信心是理性的,其实信心指的不完全是理性的东西。信心还包括什么?人对未来的一种盲目预期。就像你看大家都在买房子,然后房产价格不断上涨,所以你也跟风而行,但是呢,你没有冷静掂量一下自己的收入水平能不能承担房产贷款,也没有考虑到房价下跌和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个时候,人实在不是理性的。

第二种动物精神的表现是公平。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当某一种商品需求增加时,因为供求不平衡,价格就会上涨。但是这个理论忽视了公平对市场的干预。

第三种,腐败和欺诈。

即使在一个健康法制的经济环境里,同样会出现这类反社会倾向。腐败和欺诈代表了经济运行的阴暗面,但是你知道吗,它的另一面却是创新。这个观点是不是很颠覆你的认知?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领域的创新,其实本身就意味着对原有规则的破坏。只不过成功的创新可以惠及众人,作为一种新规则被普遍接受,而失败的创新就会被斥以欺诈和“钻空子”。

第四种是货币幻觉。

通俗地说,就是人缺乏对货币价值的理性认识。作者罗伯特·希勒在书中就提到,他曾经看到过美国波士顿列车上设置有一块告示牌:禁止吸烟,否则处以10日以下监禁,或50美元以下罚金。这两种惩罚条例的价值对比非常不相称。首先,这条法令是在1968年颁布的,在之后几十年里,50美元因为通货膨胀已经贬值了80%。况且假如在1968年你触犯了这条法令,只要一天花5美元就可以免受牢狱之灾,也是相当划算了。制定这个法令的立法者就陷入了货币幻觉,50美元不是50年刑期,立法者没有发现这笔罚金的法律威慑力根本不值一提。

最后一种动物精神的表现是故事思维,这是动物精神中很好玩的一个。

作者指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经济学家一样,可以把复杂多变的经济生活抽象成为精密的数学公式。你什么时候见到过,有人会先用计算机建模算一算交易盈亏的指数,然后再去买菜或做生意的?那么,经济生活在我们一般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很简单,在我们观念中,经济发展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喜剧模式,这类故事从数据角度分析,其发展脉络是从0到1,再从1到N。与之对应的经典故事有《灰姑娘》《洛克菲勒自传》等,很多创业者都会沉浸在这种故事模式中,期望自己可以依靠创意和奋斗获取更大的财富回报;第二种则是悲剧模式,它与前者正好相反,发展脉络是从N到1,再从1到0,这类经典范例包括《红楼梦》《罗马帝国衰亡史》等,有趣的是,往往是一些成功人士更容易接受这种故事模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从现有资源中获得更大利益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但是失去它们却非常容易,所以越是到了成功的顶峰,危机感也会越大。但是请你仔细想想,这两种故事模式有什么理性可言呢?

人类是一种感性动物,我们只会被故事所吸引。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是繁荣还是萧条,哪一种故事更吸引人,哪一种判断就会获得大众的共鸣。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中把人类的动物精神总结为四种动物非理性:

我们是丛林动物,我们“恐惧”;

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多情”;

我们是科学动物,我们“无知”;

我们是经济动物,我们“贪婪”。

第一个,丛林动物的属性,就是卡尼曼所说的无意识的“系统1”,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

在丛林时代,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这个系统帮我们的祖先从猛兽面前逃生。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让我们经常作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再看第二个,社会动物的属性,是指我们身处群体之中,我们为了融入群体,容易多情。

第三个是指科学动物的属性,人是有好奇心的动物,是不断求知的动物。

在不同的时期,人类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体系。这个体系总是在被推翻,在质疑声中形成新的体系,不断发展。在任何一个阶段,其实我们都是相对“无知”的。

最后一个,是经济动物的属性。正如诺奖得主塞勒的研究,他发现了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追求起经济效应,总是贪婪的。正是因为贪婪,人类才有进步,但也因为贪婪,人类也时常陷入非理性。


我们理解了“4个动物属性”,是不是一个个对症下药,就能够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了?

可能不行。理性和非理性,是交织在一起的,是我们大脑的先天结构所决定的。

其实,就跟一个人眼睛近视一样,非理性是大脑的近视。我们要是近视了,需要戴眼镜来矫正。你不能说,我知道我的视力不好,所以我每天练习看东西,使劲看,拼命看。那没用。你应该学会使用工具。

我们和非理性战斗的7个策略:

策略1: 要勇于承认“我不知道”。大脑经常只能处理一小部分信息。别骗自己。

策略2: 从长期出发。出发点和愿景很重要,你需要长线思考,关注长远目标。

策略3: 知错就改,不要追逐损失,不要自圆其说。学会止损,让过去成为过去。

策略4: 多学习,知识+实践,独立思考,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策略5: 掌握求真、理性的科学精神。

策略6: 学习多元化的思维模型,实现从多个维度去证伪。

策略7: 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