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72 芦苇 王天兵《电影编剧没有秘密》

一本有趣、有料、非常值得推荐的书。

该书收录了芦苇和王天兵2013年之后的重要谈话,其中最重磅的是对芦苇创作的《霸王别姬》电影剧本的逐场分析,和芦苇七易其稿的《白鹿原》剧本,看得非常过瘾!

芦苇的经历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芦苇本名卢惟,小时候长得又瘦又高,长长一条像麻杆,于是就有了“芦苇”这个外号。

这外号叫的太响,到了上学的年纪,连老师都给搞糊涂了。

填表格的时候稀里糊涂的把“芦苇”这俩字写了上去,他本人也懒得去改,干脆就正式接下了这个外号,把大名也改成“芦苇”了。

小时候芦苇的梦想是当画家,但同时又喜欢读书。

他爸当时在西北局车队工作,单位有个图书馆,是当年西北党校时遗留下来的,藏书非常丰富,为芦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阅读机会。幸亏他有了阅读的兴趣,否则,依照他的性格,绝对是混江湖的社会大哥啊。

照他自己的话说,“从小就是坏学生,学习不好,是留级生。”

他初二下乡当农民,打架斗殴在西安37中中是个头儿,下乡的时候是知青的头儿。

21岁回到西安之后,芦苇被分配到了空军维修厂,这个单位在当时是待遇最好的单位之一了,甚至可以吃上细面和精粮。

结束了一个月的入职培训之后,下了车间四个小时的芦苇一撒手,决定不干了。

他觉得自己整个人像是被绑在了机器上,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影响了他读书。

在家呆了几年之后,芦苇通过应聘进入了西安电影制片厂,当炊事员,后来因为有美术功底,才又被调入了美术组做绘景。后来,被吴天明导演慧眼识珠,破格提拔成了编剧,接连参加了厂里好几个大项目的编剧工作。

这么一折腾,文学部的人就不愿意了,派了个代表去跟厂长打小报告。

说是芦苇连专业美术人员都不算,一个搞绘景的凭什么做编剧?这样文学部的人情何以堪?

时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揣着明白装糊涂,“你要告别人的状我能管,但芦苇我管不了。他蹲过号子你不知道?是混黑道的。不怕死你自己找他说。”

文学部的人一听这话就蒙圈了,从那儿之后再也没人打芦苇的小报告。

顺带说一下吴天明,吴天明也是一个传奇。1983年,导演吴天明出任西影厂新厂长,到任一看,大呼不好。当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影片拷贝发行量在全国排倒数第一。整个西影厂平均干部年龄50岁,居高位,不做事,直接导致全厂士气低迷,老气横秋,毫无凝聚力和创造力可言。

有思想、有文化敢想敢干的年轻人被压在西影厂的最底层,每天做着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的体力输出。

吴天明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将全厂中层干部就地免职,空出的职位全部由年轻人顶上。

在会议室,吴天明拍着桌子冲厂里的老领导吼:“我不当领导还能当导演,你不当领导什么都干不了!”

同年,吴天明把陈凯歌和张艺谋聚在一起,拍出了电影《黄土地》,打响了第五代导演崛起的第一枪。

第五代导演们赶上了好时候,在吴天明的庇佑下,他们的才华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也因为吴天明,芦苇才有了编剧的机会。

八十年代初正严打,芦苇跑去家庭舞会和人跳“贴面舞”,组织舞会的是西安“黑道教母”老马,四十岁出头,是个寡妇。

想一想这类“家庭舞会”大约是现在夜店蹦迪的前身,但意识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就容易出事儿。

这批跑去家庭舞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和街头混子们,在严打期间都被抓了进去,“老马”被判了死刑。

芦苇被抓的时候还呆坐在西影厂宿舍。

办案人员冲进来前,芦苇还在思考到底是去自首还是先跑。

大约是看他长得老实,办案人员端详了他一会儿,再三确认他的名字。

芦苇点头如捣蒜:是我是我,真的是我。

芦苇后来在采访中说,“蹲号子”那一两年,是他的“大学时光”。

靠着自我表现和朋友在外面的走动,他后来被分去了“病号房”。他让朋友给他带来了很多书,在号子里完成了大量书目的阅读。

最开始进去的时候,芦苇被挂在一个一两百人的大房间里。没多久工作人员进来问有没有高中生,人群里稀稀拉拉的举起了几只手。

芦苇其实是初中学历,但他读书多,于是也壮着胆子举起了手,后来被分配到了给大家发馍的活儿。

有了“职位”,待遇也好了一点儿,又靠着朋友在外面的走动,混上了“病号房”,吃的好了,也没那么挤了。

在西安收审所关了九个月。

1987年吴天明作为绘景参与了周晓文指导的电影《他们正年轻》的拍摄。

开拍前所有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围讨剧本,芦苇翻着看了两页,边看边骂。

周晓文说你行你上。

这是芦苇的第一次编剧尝试。

后来他编的张艺谋的《活着》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几乎成了中国电影的标杆了。前几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也是他的作品。还有为法国导演改编的《狼图腾》等等。

很难想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编剧能创作出来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他和王天兵的访谈非常符合书名,确实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假大空,没有卖弄炫耀。敢提名道姓有一说一,没有文人的那种委婉含蓄,没有江湖的那种圆滑世故,个性十分鲜明,既是性格使然,可能也是实力使然吧。老子想说就说,你能把老子怎么样。颇有点江湖社会大哥的范儿。

这本书对《霸王别姬》剧本的逐场分析,特别精彩,对于如何编剧,如何从小说到编剧的转换,如何用影响来呈现,说的特别透彻,让人受益匪浅。

后面《白鹿原》的剧本,确实让人看到了作者的才华。与王全安导演用的剧本完全不同,芦苇的剧本确实令人叹服!

芦苇真是编剧界的鬼才啊!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72 芦苇 王天兵《电影编剧没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