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迷津渡》阅读分享

第三章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分析

月:生命情感的非常寄托

一、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

中国月亮的格式塔是圆月——因为有团圆的联想。

在中国文化中,日为君象,而月则与人的亲情、爱情、骨肉之间的悲欢离合紧密相连。

二、月亮意象的发展积淀:

《诗经》: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美好的形象,纯净的感情;

《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愁的美化;

谢灵运: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宇宙的悲凉;

到唐代,月亮意象的符号意味在思乡的亲情上趋于稳定,这个意向具备了公共性。

三、几种典型的月亮:

(一)生命之月

《把酒问月》:这是李白对月亮固定物体的一次突围。

首先是“把酒问月”的对话姿态在才情和气魄上的前无古人与自由潇洒;

其次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之短暂,生命之孤独,因为月之永恒而凸显。而短暂的生命却由于有了月光而变得欢快。在自然现象的漫长与生命的短暂,人是多变与自然相对稳定不变的对比中,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深刻,对后世产生了是巨大影响。

第三在于意脉的起伏跌宕。古人、今人、古月、今月,做相互连绵的生发,用流水句式,抒情却像推理。

《月下独酌》:月成为生命孤独的审美体验与反抗的载体

想象逻辑的一再反向转折: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孤独感变成欢聚感;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复归孤独;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坚持反抗孤独,借月色和醉意进入幻想的欢乐境界,使对孤独的反抗达到高潮。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意识到醉中的反抗是暂时的。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欢乐的友情是有未来的。

五度转折,五奇叠加,构成情感想象的五重奏。

(二)思念之月

杜甫《月夜》:

1.思念之情的曲折——对面着笔,不言我思家人,却言家人思我,不直言思我,反言小儿女不解思我。

2.以嗅觉、触觉对女性之美的表现,从纯精神的思念到身体出觉得一次勇敢突围。

3.由“独看”到“共看”的曲尽其妙。

苏轼《水调歌头》:悲欢交集、似醉又醒、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人间与非人间,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张驰起伏。

(三)征戍之月

李白《关山月》、李益《月上受降城闻笛》、王昌龄《从军行》等,月亮的思乡意味与征人思归、思妇念远相结合,更具辽阔苍凉意味。

(四)空灵之月

王维《鸟鸣涧》:明净宁静的月光成为虚静空寂的心境的代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迷津渡》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