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读万维钢老师《高手》这本书,以上为自己对第一章节所做的思维导图,以及如下的所学输出。
本书第一章的主题是精英社会的神话,第一个小标题就是说成功与运气之间的关系,运气加上动力学这个物理名词,给运气这个名词赋予了动词的状态,第一个观点就是:运气是可以放大的,早期看起来一点微不足道的运气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大无数倍,这个量级有可能是你不敢相信的;第二个观点书中还说:运气可以累加,例如比尔盖茨早期生涯的工作经历,每一个看上去概率很低的事件都在他身上累加着进行,这给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非常厚实的基础。最后一个观点说:在竞争越激烈的环境中,运气跟成功的相关指数越高;因为在竞争越激烈的领域,大家的水平 实际上都差不多,在该领域有时候你的成功不是因为你更勤奋,天赋更高,很大的可能是你运气真的很好。
第二个小标题说的是胜者通吃这件事,在早期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你可能会有地域性的优势,然而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交通的成本在下降,你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可能只比该行业的领头老大差一点,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拿不到多少市场份额了,这是一个胜者通吃的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胜者通吃这种现象呢? 因为正反馈效应在起作用,早期积累的一点优势会通过滚雪球一样相加,一直重复着进行正反馈的累加,直到最后垄断市场。该小标题还说了人跟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两个特点:1.你的绝对实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对于对手的相对实力 2. 正反馈效应的存在注定了只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获得高收入。
说到了运气的重要性,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运气不好的这辈子就跟成功毫无关联了吗?当然不是,对待运气和自己的人生,我们应当保持有一种信命但是不认命的人生态度;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很难做到这种心境,放眼看下所谓那些世俗成功的人士,其中大部分都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水平高,而把自己曾经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差,因为当你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水平高的时候,你会自我感觉良好,也就符合了心理学中人都是“自恋”的这种说法,然而抑郁症患者却恰恰相反,有相关专家做过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测试,发现抑郁症患者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这里我就产生一个疑问,是因为他们抑郁了更能看清自己,还是因为看清自己反而变得抑郁了? 第二个小标题说了不信邪的好处,其中说到人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采取‘快策略’与“慢策略” ,当你周围所处的环境变化不定,运气成分占比很大,应该采取及时享乐的“快策略”,因为在这个环境中你的所得很可能远大于你的应得,你的很多成就换个大环境可能会死得很惨。 而当你所处的环境稳定,对未来有把握,就采取推迟享乐的“慢策略”。 最后说到了你如何看待你的成功努力与外界环境所占的比重这个问题?万老师认为对待这个问题拥有一流智力的人会站在时间的维度上去考虑这个问题:1,当你要向前看的时候,你更应该把当下的成就归功于你的努力,因为这样子你才能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继续前进;2.而当你处在回首你人生状态的时间维度时,你应该把你的成功更多归功于外界环境与运气,这样你才能拥有懂得知足的感觉,你才会拥有一种你的所得超出你的应得而后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种心境。
第四个小标题说到了攀比动力学,万老师认为所谓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的这个问题,站在丈母娘理论--攀比导致的也不失毫无道理;在现在的社会每个阶层之间都在进行着一场花费军备竞赛的比较,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绝对的物质水平决定的,而是跟周围的人比较出来的。收入差距越大,人们的互相攀比就越严重,很多时候富人为了享受生活而花费的一些东西,会引领着其他阶层慢慢跟上,这种现象很多时候不是理性就能克制的,很多时候其他阶层是无奈地去跟上这波潮流,比如说:有钱人花高价格占据了学区房资源,这个时候各个阶层为了教育资源,也就不得不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去追赶上面阶层的决定。该小节最后说到一个可以改进贫富差距的新想法,那就是采取所谓的累进消费税,具体做法就是:政府根据你的总收入-总储蓄的消费多少,来累进收税;这个方案对中层阶级来说所交的税差别不大,而对于富人阶级来说就需要交更多的税,而政府就会利用收的税去更好地改善穷人的生活,对富人来说可能影响也不大,因为金钱对富人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花钱去获得一些其他资源,富人还是愿意的。但是这个方案有个隐患,那就是这个方案或多或少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人民的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落地上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关于运气的最后一个小标题万老师说了我们应当保持一种“富而好礼”的心境,所谓的富而好礼就是说即使你很富有,你依然保持着一种谦卑,不带阶级色彩与比平常人交往;拥有这种品质,在与人合作时,你就拥有了一种“好人”的气质,你懂得把自己的成就大部分归因于运气与环境,保持谦逊,给合作方带来良好的心理感觉。富而好礼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常怀有“感恩之心”,懂得感谢你拥有的一切,继续前行。
接下来万老师说了 英雄的出现大部分都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里,在充分竞争,充分交流的时代,有差异性的崛起已很难。这个理论引申出来对于自己个人发展来说就是:1.尽可能去一个新兴的领域,领域不成熟,竞争不激烈,你就有更大的自由度。2.在一个成熟的领域内,你要学会尊重这个领域内的规律,不能随意标新立异。
接下来万老师说有一种声望很值钱。 学术期刊上读者的订阅费很贵,科学家要在上面发表论文还要交不少的‘版面费’,这个逻辑有点不符合市场定律,市场上如果有出现这个模式,按道理来说会很快有一个新产品与之竞争来分享利润,可是市场上即使有这种期刊出现也很难撼动龙头期刊的位置,因为声望,是一家学术期刊最大的价值,而声望是需要时间累加的,早期的龙头行业已经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位置,为什么这种声望会这么值钱呢?因为作为科学家能在声望很高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一种荣誉,作为读者,声望高的期刊是高质量论文的代表,而且这个定律还很难被市场的替代品替换,给读者节省了其他方面的成本。
再接下来万老师说到了道歉的艺术,说了精英是怎么道歉的,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万老师说精英的道歉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从对方那边获得什么,比如原谅,同情,理解等等,因为这个是你控制不了的,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一个好的道歉有三个特点:
1.明确动机:不是为了赢回别人的信任,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2.学到东西:去反思导致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因为态度还是能力的问题,反思过后去针对相关性的问题本身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3.提出道歉:说明你的错误,也说明你的改变,把是否原谅的决定权交给对方。
接下来万老师说了国学的三个问题:
1.所谓“国学”的适用性是对全人类还是地方性的风俗学问?
2.中国文化有哪些是历史遗迹,有哪些是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用的?
3.对于中国文化是‘仰视’还是“俯视”呢?
本章节最后一个论述是说“读书”和“精英”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有很多种链条,其中较重要的三条是“食物链,“智识链”以及“幸福链”,其中我们周围环境所处的食物链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你是很难去控制的,你说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是有些人天生就生在罗马,你的出身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食物链的位置,而且在这个维度上要去往上级再前进是很难得。
而智识链说的就是你的智识跟智慧,三观在人群链条中的位置,这条链上的排名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而且也是更值得去追逐的一条链,不仅仅是去追逐你在这条链中的位置,一个智识高的人更容易在其他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一条幸福链其中说到一点,人生的一种自我实现很很大程度上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这是因为“自我实现”其实就是低级需求的华丽变种。
接着说到“自由”这个话题,现代人群很多时候陷入正反馈游戏中,常常一直在前进,一直在往上去追逐,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就是:一直往前走,忘了自己当初是为什么出发的。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去追逐一下自由,让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有点选择权,不要陷在正反馈的游戏中出不来了。
所谓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成功学著作被大多数人追逐,那该不该去追逐呢?万老师说:如果你只读成功学,你的人生上限就是活成一套算法,给你什么东西,你就反馈出什么,这不是精英的表现,精英的表现应该是时刻有对自己人生的决策权,什么是决策?决策就是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做,没有已知对错,这个时候你该怎么选择?这种决策的成本往往是很高的,因为你不知道你所付出的真正代价究竟有多大?最后套用万老师开篇词的一句话结束这一章节的输出: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着正常行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