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核心观念:礼与仁——学《论语》有感

礼与仁这两个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孔子对礼的表现形式很明确,即温、良、恭、俭、让。这也成为中国有理想的儒生们的自我要求的范本,也即儒家的君子人格。礼是一种规范,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要达到的结果就是“和”。和是中国人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设计合适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们做到和为贵是孔子提出“礼”的用心。文中有多处描写孔子对礼的约定,在今天看来有很多是非常繁琐的,我想习俗是应该根据当下要处理的问题来设计适合当下的礼的规范的,不可一味按照孔子的标准一成不变。

重要的是我们在升级的过程中当把握好礼的内涵是仁,无论怎么设计,只要是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好用的又不失礼的内涵的就是对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孔子提出的关于礼的表现形式“温良恭俭让”都是我们说话做事的指南针。 

礼是仁的外在表示形式,仁是礼的内在价值内涵,做个有仁德之心的人是无数中华儿女自小就有的价值观。那么仁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仁者爱人”,心中要有爱别人的善良心境,如果每个人都像爱自己一样爱周围的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和谐。

心中怀有“仁”,行动出来才会有“礼”。仁是一种价值观,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仁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的延伸表达就是善,而善就是真实谦和,不张扬不耀眼,孔子对仁的具体描述就是“恭、宽、信、敏、惠”。这些与孔子对礼的描述“温、良、恭、俭、让”是一致的。

所以“仁”是一种心境,具体表达有:仁德、仁爱、仁慈、仁义、仁者、仁兄、仁弟等等。所以,仁是一种内在素养,这种素养是以善为底色的,一切行动如果都有了仁的价值内核,那么所有的呈现就会都有礼了。有礼了就和了,和了就有序了,有序就会欣欣向荣,生活美好,这是每个有理想的人都希望看到的景象。

听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论语》心得——燕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家的核心观念:礼与仁——学《论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