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题成长之路(上)

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就开始了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当时记得特别清楚,完全是在校长的倡导下,自己一个人,既是主持人又是成员,做了一个关于大语文教学法的验证性课题,总共用时3年。当时交了一个班的语文,从初一教到初三,这个课题刚好实验到初三毕业。这个课题主要是通过设立各种小能人,鼓励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深度发展,以设立小能人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层级的提升。

因为这个课题,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生动活泼,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有时候就是演讲赛,有时候是辩论赛,有时候是书写比赛……不是比赛就是定级发牌,或者是演讲技能的培训,书写技能的培训……

可以说,这个班的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和课题研究,着实涌现出了一批演讲小达人,书写小达人,朗诵小达人……随着毕业班的结束,我的课题也顺利结题,带着满满的收获,最终用超过一万字的结题报告,获得了新乡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当时做课题,完全是在验证当时比较红火的大语文教学法的效果!让学生受益的同时,自己积累了做课题的经验!

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同事对我刮目相看,后来逐渐流行晋级需要课题,于是好几个同事都让我帮着共同做课题。记得当时做课题还有立项费,鉴定费等等费用,通常是我做课题他们出钱,我记得做过两个课题,一个是二等奖,一个是一等奖。当时我对于做课题的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书写格式也驾轻就熟,所以只要是我去立项,从来没有考虑过立不上项的问题,只用考虑研究几年和得几等奖的问题。

十几年前立了一个和心理相关的课题,当时直接就定了三年的实验期。一来是觉得一年时间太短什么也做不了,二来是觉得一年时间,立项加结题比较匆忙,又不着急使用,不必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没想到的是,这个课题不仅帮助另外两个人顺利的晋升了中级甚至高级职称,而且也帮我自己晋升了职称。这就是未雨绸缪和临时抱佛脚的区别。

我做课题是比较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个假设通过自己的实践变成现实的那份惬意和确定性。还有就是把一些松散的材料通过筛选组合,变成逻辑性很强的文字材料的那种成就感。而且我做课题通常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所以做起来是真真实实的在研究。

比如三四年前,在新乡市教研室的号召下,参与并且承接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个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和我的专业非常贴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提升教师积极品质方面的研究,其中,涉及到了叙事疗法,沙盘,绘画,音乐疗法等,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陌生,本来就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我作为主持人进行了三年,期间还去新乡市开过两三次课题的阶段性会议。

最终顺利的结题,当被告知这种课题和晋升职称不是一个序列的时候,当时参与课题的成员都觉得有点失望。级别如此高的课题晋升职称却不管用,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作为主持人,我收获的更多的是经验,但作为成员,更希望能够发挥它的效用。

也就是在这个课题里,我才开始注意到了参考文献的问题。当时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还不太了解,只是比葫芦画瓢的写了几种。后来有一次参加了网上一个组织的培训,深度的了解了参考文献的相关事宜和知网检索等知识,才看到自己以往的所谓课题研究也只不过是个人爱好的兴之所至,只不过对书写格式比较熟练而已。

今年参加了新网师的中小学课题研究课程,对于我的课题研究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想起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今年刚好通过了市里的立项,专门选择了这门课程,就是希望能够在理论指导下,理性的做一次课题,让这次课题和以往有些不一样。

果然,选择这门课的同时,更结识了一位好的领路人一一胡老师!胡老师应邀参加了我的开题报告,并且花了两三个小时修改我的开题报告,又用了半个小时做了详细的评点!让我真正的实践了一把在线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课题成长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