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各式“神仙考题”成为热门话题,也有人说这次高考,考的其实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警醒家长和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都难以hold住高考的通识知识和多维度的联想力,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注定会“被虐得痛彻心扉”!
高考语文:
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音乐的中国味、物各有性、不同年代的青年学生演讲……
确定这是写作文,而不是考历史、音乐、艺术、哲学……吗?
高考数学:
参数云、维纳斯身高、解析几何、数学试卷出现物理题……
为此,2019高考数学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科生当理科生,理科生当华罗庚。
高考文综/理综:
生物“作文题”、流浪地球、浙江开室外滑雪场的合理性……
理综Battle文综,大家都不容易!
高考英语: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劳动最光荣、忙碌的李华……
英语作文撞车语文作文?不过不重要了,考生们只想静静体会“解脱”的感觉。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被考生们吐槽的题目,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
各科目已经变得不再“单纯”,完成一道题目往往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并没有接受“通识教育”的启发、引导和践行,能考好吗?
几古观点:通识教育是广度教育
传统的分科教育或者说专业教育提供的是单科知识的深度教育,着眼于科目本身的内在逻辑,使知识的组织形式变成了僵化的、几乎独立的单元,忽视了科目之间的能力迁移。
通识教育提供的则是广度教育,致力于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观、价值理念、分析方法和认知能力,无论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现实问题,都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方法上而非内容上。通识课程学得好的,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是精英。
未来我们需要的人才:既有知识广度,又有学习深度;既能跨学科思考,又能解决问题;既开放协作,又善于自我突破。
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
培养一名真正的“通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浸润和培养。
但,通识教育在我们国内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尤其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落地艰难。原因有三: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传统思维的束缚。我国教育体系受传统专业教育的影响太深,功利主义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不能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深刻内涵,更别说规划出一条目标清晰、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路径。
[if !supportLists]二、[endif]通识教育师资欠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老师基本呈专业化分布,不具备通识教育经验。多数老师本身对通识教育的接触和理解不够,知识面太窄,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通识教育。
[if !supportLists]三、[endif]缺乏适宜的通识教育课程。虽然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国情不同,我们需要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课程。而目前有能力研发通识教育课程的机构凤毛麟角,使得通识教育推进缓慢。
可喜的是,近两三年我国通识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幼儿通识教育方面成绩亮眼。
几古:构建幼儿通识教育体系
提到幼儿通识教育体系,就不得不提到几古。从创立之初,几古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通识人才。
底气何来?
1、拥有一支跟踪、研究、实践国际前沿幼儿教育30年的教育团队,整合全球先进幼儿教育资源,针对儿童成长的各个敏感期创建了适龄性通识教育体系。
2、围绕明确的通识教育体系,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机构课程、家庭教育产品及儿童成长中心。机构课程采用多学科融合式学习;家庭教育产品“几古智课”侧重家庭教育,是机构课程的延伸;儿童成长中心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营造真实的社交、规则等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了从孩子进入几古的那一刻起,处处皆通识。
3、通过完善的、链条式的培训体系,打造了一支高水准通识教育教师队伍。认同、拥护通识教育是基础,经过上百课时的综合培训、轮岗实操、专题培训,最终通过演课考核才能正式授课。这是保证教学品质的根本。
通识教育怎么落地?
几古通识教育课程采用多学科融合的PAE方案主题教学的形式,每月围绕一个主题设计涵盖不同领域的游戏,引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主动探索,获得举一反三、延伸思考的能力。
举个例子:
“马桶”主题(适合2.5-3岁宝宝)
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都对便便、尿、屁充满好奇心,宝爸宝妈们也希望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学会自己上厕所。“马桶”是绕不开的话题。
感官课
听说不少小朋友害怕马桶,所以抗拒自己上厕所。
感官课老师干脆把下水道搬到了课堂上,让小朋友们了解马桶下面是什么,还让大家自己动手做马桶,从而消除对马桶的恐惧。
乐动课
同样是从下水道讲起,乐动课老师则是带小朋友们认识管道,学习管状物这个形状。
并且通过传递“小水滴”的游戏,锻炼他们的手部控制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家长对几古通识教育的反馈
在此基础之上,几古仍在不断追求通识教育体系、课程、服务的优化升级。因此,才广泛赢得了家长的好口碑:
一定程度上来看,教育可以改变命运,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
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在通识教育的发展之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策略思考。
与广大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