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成长的迷思你有吗?

图片发自App

作为一个孩子妈妈,这些年也是看了各种育儿指南,而且尝试了各种育儿的方法。孩子现在渐渐长大也出落得很优秀。

但其实越到后来我越来越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有她自己的特点,跟你对她做了什么关系真不大。你是一个什么人,比你具体对孩子怎么操作,要重要得多。

最近读了万sir解读的《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Great Myths of Child Development),作者是南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个心理学家,Stephen Hupp 和 Jeremy Jewell,其中的观点大多都是基于大数据的调查,可信度更高。

书中一共有50个迷思,我摘录几个自己感触比较深的。

1)在孩子婴儿期的几个关键阶段,母子不能分离

我们都听说过这个流行说法,说在孩子婴儿期的几个关键阶段,母子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分离,否则会照成成年后的各种心理问题。

比如说,有人认为小孩刚出生的两个小时之内,必须偎依在母亲身边,让他一出生就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否则就可能影响以后的关系。

现在医生的确都是这么做的。但事实上,科学研究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两小时关键期这个说法。如果有什么特殊原因要在出生之后把孩子和母亲暂时分开,根本不影响以后的关系。而这个结论我通过身边多个朋友和孩子的关系也发现了,他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孩子小的时候不在身边,而这并不影响孩子优秀而且和母亲的感情非常好。

2)小孩哭着睡会伤害成长

我孩子刚出生时整晚上哭闹不睡,于是就只好整夜整夜的抱着摇,给哄睡了再放下,结果15分钟又一个循环,这样整整持续了3个月,真是痛苦不堪。

其实早有老人说,现在的孩子就是带的太娇气了。我们那时候要带几个孩子,还要下地干活,哪有功夫哄孩子睡?只要孩子没生病,吃饱了,不冷也不热。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让他哭,哭着哭着自己就睡了。有些家长的确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也有很多育儿专家说这么做不行,小孩哭得太多,将来的情感成长会受到伤害。

这个问题争议巨大。调查表明61%的育儿指南认为应该放任孩子哭着睡,31%的育儿指南认为应该哄睡,剩下8%没有表态。而家长方面,则是59%选择了哄睡。

科学的答案是什么呢?几个大规模随机实验研究表明,哭着睡没问题。科学家的建议是只要孩子过了六个月大,就不应该哄睡了。让他自己哭一会儿,哪怕多哭一段时间,都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影响将来的情感成长。事实上哭着睡有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感情,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

哄睡反而可能不好。孩子失去独立性,而且如果过分依赖哄睡,一旦半夜醒过来还得哄。当然,如果孩子是疼痛、病了或者需要换尿布,那你必须立即反应。

3) “益智”节目有利于大脑发育

有一段时间流行听莫扎特音乐胎教,据说能让孩子更聪明呢。莫扎特音乐 CD 现在属于育儿产业,类似的还有“小小爱因斯坦”DVD,都是让你给孩子播放,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智力的提升。

科学的结论是这些东西对两岁以下幼儿没有任何帮助。是,孩子擅长模仿 — 但是请注意,孩子只模仿近在眼前的、活生生的人。电视里的人不算。莫扎特 CD 不会提高智商,看打着爱因斯坦旗号的 DVD 纯属浪费时间。

还有人认为看电视至少能让孩子学点语言啊?科学答案是这个用处也不存在。只有让一个真人跟他说话 — 哪怕是邻居小姐姐给他读一本书 —— 才能让幼儿学到语言。

4)独生子女被惯坏了,更自私

社会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共识: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肯定是被惯坏了,肯定更自私,肯定更不善于跟人合作……

但有人综合分析了141项这样的研究,结论是两点 ——

1. 独生子女有优势:他们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自尊心更强、跟家长的关系更好;

2. 在成熟度、合作精神、自控力、感情稳定度、社交参与度、外向度和受欢迎程度方面,独生子女跟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科学家的结论是,在性格方面,“不存在独生子女效应”。

5)不应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为了鼓励孩子收拾房间、好好学习等,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给孩子小奖励,有时这往往非常有效。但过去很多育儿书认为:不应该用物质激励,它会让孩子的行为变质。

不过这本书的研究发现,物质激励是可行的。初期,孩子会为了奖励去做一件事,但后来则会慢慢养成习惯,即使取消奖励,他也依然会做。这一点我也是很赞成的,因为我的孩子的很多习惯就是这样养成。

通过这些迷思的解读,你是否感觉:孩子没那么容易被“毁了一生”。对这些专家的结论,我们也就且信且疑吧,每个孩子都不同,很多事情还是要依从自己的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儿童成长的迷思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