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657)

【原书补遗卷一·三二】

天长陈烛门以刚壬辰进士,与王孟亭同年,论诗两不相合:以王好险拗,而陈平和故也。陈长于投赠。《赠顾侠君》云:“心厌承明钓槎,题名江上有笼纱鼓钟清庙元和笔箫管扬州大业花重碧北道软红十丈东华。相看淮海诗人尽,携手平山日又斜。”

天长,安徽省县级市,由滁州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东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长正式置县。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为纪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并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宝七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天长县的规模自此确定后,历朝无大变化。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杨行密建立吴国,天长属吴国范围。清沿明制,设天长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前属凤阳府泗州,雍正三年泗州生为直隶州。泗州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后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属安徽省。1946年,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曾一度改称炳辉县。1959年12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炳辉县为天长县。1960年1月5日,本县改称天长县.1993年12月撤县设市。

陈以刚(生卒年不详),字近荃,(一说长荃),号烛门,出生于安徽天长龙岗镇东(今属金湖县金南镇),清初著名诗人。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家谱记载“少孤力学,颖悟非常,十岁做诗,吐词即工,颇有宿慧。”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举,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殿试第三,为探花。初任池州府教授。池州知府开办钟山书院,延聘陈以刚主持其事,兼纂修《江南通志》。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宏词,寻升青田县令。乾隆三年(1738年),调嘉善县知县。两邑任期内皆有惠政。其时陈以刚诗词书法之名,已遍传海内。其后,又曾任浙江乡试同考官。乾隆八年(1743年),升云南阿迷州(今云南县级开远市)知州。时年已近七旬,后以病告归。告老还乡以后,更与仪征程梦星翰林、江都江昱明经、马琬等地方文人终日饮酒作诗为乐,卒年八十七。著有《池阳人物志》、《清诗品二十五卷》(与以枞、以明同选)、《国朝诗品二十一卷》。诗集有《梅花庵诗》、《退思堂咏菊诗》、《烛门诗集》、《觅闲集》等,暮年论益精纯,境益古淡。

王孟亭,即王箴舆(1693—1758),字敬倚,号孟亭。清江苏宝应人。王式丹孙。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以纂修武英殿书议叙内阁中书,后改河南临漳知县,官至河南卫辉知府。雍正十三年(1735)罢归。工诗,与袁枚交好。有《孟亭编年诗》。按:汲县县志载:乾隆二年(1737年),知府王箴舆创立源泉书院。

顾嗣立(1669—1722),字侠君,号闾丘,江苏长洲(今常熟)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举人。会康熙南巡,进所撰《元诗选》,为所嘉叹。康熙复幸江南,以宋荦荐,召试。被选至京师,给笔札分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皇舆全览》等书。以勤勘最,议敍内阁中书。五十一年(1721年)会试,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改中书。后以散馆改授知县,移疾而归。嗣立少年失学,二十岁始学诗,性轻财,好施与,豪于饮,成立“酒人社”,有酒王、酒帝之称。他在《四十生日自述诗》中写道:“爱客常储千日酒,读书曾破万黄金。”著有《秀野集》、《闾丘集》,并行于世。

承明,音chéng míng,释义: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出自汉·刘向《说苑·修文》:“春秋曰:‘天王入于成周。’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然则天子之寝奈何?曰,亦二承明,继体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故天子诸侯三寝立而名实正,父子之义章,尊卑之事别,大小之德异矣。’”2、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汉书·翼奉传》:“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承明耳。”3、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南朝·梁元帝《去丹阳尹荆州》诗:“骖驾乘驷马,谒帝朝承明。”此处以“承明”来喻指在皇宫内任职。

钓槎,音diào chá,亦作“钓差”。意思是钓舟,渔舟。宋·文天祥《寄故人刘方斋》诗:“溪头浊潦拥鱼虾,笑杀渔翁下钓差。”清·孙枝蔚《书怀呈家衣月太史》诗之一:“从此时相忆,江头买钓槎。”

笼纱,典故“碧纱笼”。五代时王定保《唐摭言》记载:王播少孤贫,寄食僧寺,倍受冷遇;后来做了官,重到故地,只见昔日题壁诗句,均被僧人用碧纱笼罩。感慨之后,写了二首七绝,其一的末二句是:“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另外,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了类似的一件事:魏野、寇准曾同游僧寺,均有题咏;后又同至,只见寇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魏诗则尘昏灰封,此时魏野尴尬的样子,可想而见。同游的一位官妓,比较聪明,连忙用衣袂去拂拭,魏野就自我安慰地吟道:“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过碧纱笼”后以“碧纱笼”为诗以人重的典故。亦用以描述世态炎凉,或春风得意的心情。

鼓钟,音gǔ zhōng。释义:1、敲钟。《诗·小雅·鼓锺》:“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2、鼓与钟。《淮南子·本经训》:“雷鸣之声,可以鼓钟写也。”宋·苏轼《大别方丈铭》:“我作铭诗,相其木鱼,与其鼓鐘。”3、山名。《山海经·中山经》:“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臺之所以觞百神也。”郭璞注:“举觞燕会,则於此山,因名为鼓钟也。”4、古代掌管鼓钟的官吏。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又请看《大克鼎》吧,所锡的不是有‘史,小臣,霝,龠,鼓钟’吗?霝就是灵,也就是巫。龠是籥师。鼓钟是司鼓钟的官。因为这三者都和史与小臣并列,故知必是同类。这是金文上以‘巫史吏职’为锡品的例子。”5、古地名。今山西垣曲县同善镇。《水经·河水注》:教水“南流历鼓钟川,分为二涧,……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及铜钱也”。

清庙,音qīng miào 释义: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文王也。”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郑玄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郑玄注:“《清庙》,乐章名。”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文选·司马相如》:“登明堂,坐清庙。”郭璞注:“清庙,太庙也。”清·孙致弥《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元和,音yuán hé,释义:1、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年—820年。唐宪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2、东汉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第二个年号。期间为84年—87年,共计4年。3、元和塘。苏州城与常熟间的重要水路。原名常熟塘,一度淤塞。唐元和三至四年(808年—809年),苏州刺史李素主持开浚,功成后就以年号命名。由于顾嗣立是常熟人,所以,“元和笔”有双关之妙。

箫管,音xiāo guǎn,释义:1、箫与管,泛指管乐器。《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2、单管的箫,即竖笛。《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

大业,音dà yè,释义:1、隋炀帝杨广的年号,605年—618年,历时13年多。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2、大功业,大事业。孔颖达疏:“於行谓之德,於事谓之业。”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3、谓帝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4、谓高深的学业。《汉书·董仲舒传赞》:“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5、中国上古风云传说人物。《论衡》:“五帝、三王、大业、孔子,人之圣也。”将他列为古代十二圣之一。大业,生年约公元前2189年,卒于公元前2083年,时禹统天下。男,汉族,嬴姓,颛顼(又名乾荒)的外孙,承继皋陶的理司之职,提倡五伦;制定《大业刑法》,完善规章刑罚。是伯益之父,秦国、梁国和赵国君主等的嫡系先祖。

鼓钟清庙元和笔,箫管扬州大业花。这一联诗,堪称妙趣无穷。把顾嗣立的经历、才华、成就,乃至家乡、游历之地都包括了。且“元和”、“大业”二词,既是皇帝年号,恰又另有深意,对偶精准,语带数关,可为绝佳。

重碧,音zhòng bì,释义:1、本义是深绿色。2、酒名。宋代叙州(故治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生产的酒名。唐·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清·钱谦益《淮阴逢雷司侍御五十寿诗》之一:“腊醅重碧泛深卮,花覆楸枰日未移。”宋·费衮《梁溪漫志·二州酒名》:“叙州本戎州也。老杜 《戎州诗》云:‘重碧倾春酒,轻红擘荔枝。’今叙州公酝,遂名以‘重碧’。”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郡酝旧名重碧,取 杜子美《戎州诗》‘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之句。”

卮,音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卮酒。” 《说文》圜器也。一名觛,所以节飮食。《玉篇》酒浆器也。受四升。《前汉·高帝纪》上置酒未央宫,奉玉卮,为太上皇寿。又《文中子·守弱篇》三皇五帝有观戒之器,命曰侑卮。《注》器也。《庄子·寓言篇》卮言日出。《注》酒器满则倾,空则仰,比之于言,因物随变也。

北道,音běi dào,释义: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过葱岭,通往今中亚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敦煌取道伊吾,大体经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亚和西亚。另据唐道宣《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伊州经今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凌山,通往今中亚各地的路线。玄奘赴印时,即取此线。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软红十丈,音ruǎn hóng shí zhàng,成语,意思是形容都市的繁华。软红,亦作“輭(音ruǎn,古同软)红”。犹言软红尘。软红的本义是柔和的红色。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绝句》:“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借以谓繁华热闹。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宋·高观国《烛影摇红》词:“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软红十丈,则见于清·厉鹗《夏日田园杂兴》诗:“无事牵牛著凉处,輭红十丈自然遥。”清·龚自珍《长相思》词序:“软红十丈中,尘福易易,恐践此约大难。”

东华,音dōng huá。释义:1、传说仙人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省称“东华”。唐·吴筠《游仙》诗之四:“西龟初定籙,东华已校名。”2、明、清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东华门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明·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一自直东华,先鸡每戒睡。”3、泛指朝廷。清·龚自珍《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4、指东华门,宫城东门名。

重碧千卮倾北道,软红十丈忆东华。顾嗣立好饮酒,号称“酒仙”。此联诗记述了顾在北京期间与众人豪饮,并述及其在朝廷任职之事。

淮海,音huái hǎi,地理概念,主要指以徐州为中心淮河以北及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的地区。淮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海岱及淮为徐州。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也。以其淮海之所在,故曰朝宗。此言东海为师道所据也。”唐·高瑀《使院新修石幢记》:“今之徐方,控临东极,淮海闽越,千里遥赖。地产坚金,俗风用刚。河山郁般,我武宜扬。”淮海地区属于古楚之地,由于它属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历史上的兵荒战乱、黄河改道、淮河-沂沭泗水系的涝旱自然灾害、沿海地段的盐碱地、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外流相当严重。故陈以刚有“相看淮海诗人尽”之句。

平山,指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宋代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重新修葺。清代咸丰年间,山堂毁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读《随园诗话》(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