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用抖音有区别吗?我在朋友圈里做了个小调查

抖音在其2018年度数据报告中指出,其国内日活用户1.5亿,月活超3亿,平均每人每月有13.5天都在使用抖音。同时,该报告结合抖音海外版在全球下载量的战绩,更进一步解释了报告开头的第一句话:“2018年抖音飙升成为短视频中最强的爆款”。从百度指数来看,不管是搜索指数,还是媒体指数,都可证实,2018年确实是抖音的飙升之年。


非抖音用户的我却鬼使神差(闲的无聊)的对它有那么一点点关注和好奇。好奇指的不是想要下载它,而是,为什么会有人用它,也有人跟我一样不用它?

我第一次接触抖音是在2017年的冬天,当时感觉它突然之间就火了。每个工作日的午餐后,在办公室的室内阳台上围坐一圈,边晒太阳,变共享在抖音里新发现的小哥哥,成为了同事们的新消遣方式。因为我当时是当入职的新员工,出于想要快速与新同事们打成一片的目的,加上一点点好奇心,便将抖音下载到了手机上。但是因为32g内存的iPhone 6s实在是有点尴尬,以及难以get到它火爆的点,我在没打开两次的情况下,就将它卸载了。

虽然之后就再没下载过它,但是它还是给我留下了几个比较深刻的“记忆点”。一个是在2018年9月份,一位编辑老师在参加完抖音面向媒体的分享会之后,回来一直感叹说,已经错过了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现在不能错过抖音的红利期了。另一个我的大学室友在2018年年底,兴奋的告知我她要去字节跳动工作了。用她的话说,她是靠抖音活着的。她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她在抖音组(如果字节跳动内部是这么化分部门的话);另一层是,她正是因为自己是抖音用户,在面试时凭借一番将抖音和微视做区分对比的精彩言论,拿下了这份工作。再有一个就是过年期间去看《疯狂外星人》,里面男配因为拍TikTok视频而惹怒外星人的画面一度让我很诧异,这真的是TikTok的植入么?怎么越想越觉得是在黑它呢?

虽然我不是抖音用户,却也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人会用抖音,也有些就是不愿用呢?用不用之间有区别吗?终于有一日,闲的无聊的我在熟悉的朋友们中间做了个简单的小调查。简单来说,给予我调查回应的13名同学可简单的分成两派,一派是只在群里联系的高中同学,一派是联系相对频繁些的研究生同学。13位之中,抖音用户只有4位。

因为日常常见有高中同学往群里扔一些来自于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搞笑视频,所以我本以为那个有20人的高中群里,肯定有不少会是抖音用户。但有点出乎意料的是6个给回应的人中只有2位是抖音用户;其余2位中下载一周后便将其卸载了,原因是感觉刷抖音太浪费时间;另外2位是亲哥俩儿,都没下载过。弟弟说不下载抖音的原因是担心会耽误自己打王者荣耀的时间。哥哥的日常消遣方式也是打王者荣耀,但他曾是内涵段子的忠实粉丝,直到现在,内涵段子即将迎来关停一周年“忌日”,他的手机上还留着内涵段子App不舍得删。但是对内涵段子如此“留恋”的他,却不知道字节跳动新推出的皮皮虾已经上线好久了。

4位抖音用户中,不管是我的高中同学还是研究生同学,他们更喜欢的均是抖音的搞笑视频。其中一位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她喜欢抖音里面更新奇的生活方式和搞笑的生活态度。其中有2位提及因为抖音现在的同质化内容过高而想要将其卸载。有一位并不觉得抖音有什么问题的同学却在群里表达了对今日头条的深恶痛绝,称其“隐形推送太恶心人”,同时还称“用过一段时间头条,感觉隐私被侵犯”。


另外一些非抖音用户的同学,直接表达了对抖音的无感。平时的主要消遣方式多为刷豆瓣,B站以及小红书。这些非抖音用户中也有一位是今日头条的用户,并且平时的主要通勤时间也是刷今日头条。

抖音的定位是面向年轻人的短视频社交App。在陌陌等陌生人社交平台、直播、短视频等火爆起来的时候,我曾想过是因为自己的心态老,才会对这些看上去就“很年轻,很活泼”的互联网产品无感么?

很多人说这两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太快,陌陌和脉脉的落寞和转型让人感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而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却又让行业看到了新的流量池。被称为是伴随着互联网产生的我们这批“心态已老”90后非抖音用户,平时打开率最多的还是微信、淘宝、支付宝。甚至闲暇时间里在淘宝、知乎、豆瓣、微博、微信公众号文章已经翻得再无可看之点的情况下,也不愿去下载抖音的背后,是否是因为我们更习惯于充当“躲”在幕后的角色?在每个人都有15分钟出名机会的大环境下,还有无数人并不习惯在镜头下展现自己的消遣方式。

那位言称不要再错过抖音红利期的编辑老师,是位带有文艺气质的60后。平时喜欢养多肉,也爱拍拍家里小猫咪的视频拿来跟90后的我们共享。不想错过抖音红利期的她,并未在抖音短视频中露脸。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不用抖音有区别吗?我在朋友圈里做了个小调查)